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原始的象形文字,有时称为绘画文字,有时又称为文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原始的象形文字,有时称为绘画文字,有时又称为文字画,这样含混的名词,对于字与画的关系,很容易引起误会,是应当辨明一下的。

一切文字,在最初都是象形的,换言之,都是绘画式的。反之,任何绘画都代表着一件事物,因此也便具有文字的作用。但是,绘画与文字仍然是两件东西,它们的外表虽相似,它们的基本性质却完全两样。一幅图画在作者的本意上,决不会变成一篇文字,除非它已失去原来的目标,而仅在说明某种概念。绘画的本来目的是传达印象,而文字的本来目的则是说明概念。要知道二者的区别,最好是看它们每方面所省略的地方。实际上便是最写实的绘画,对于所模拟的实物,也不能无所省略,文字更不用说了。往往为了经济和有效的双重目的起见,绘画所省略处正是文字所要保留的,反之,文字所省略处也正是绘画所要保留的。

就中国的情形论,文字最初虽非十足的绘画,后来的发展却和绘画越走越近。这种发展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和绘画本身的发展过程完全相合。两个阶段(一)是装饰的,(二)是表现的。

离甲骨略后而几乎同时的铜器上的文字,往往比甲骨文字来得繁缛而更富于绘画意味,这些我从前以为在性质上代表着我国文字的较早阶段,现在才知道那意见是错的。镌在铜器上的铭辞和刻在甲骨上的卜辞,根本是两种性质上的东西。卜辞的文字是纯乎实用性质的纪录,铭辞的文字则兼有装饰意味的审美功能。装饰自然会趋于繁缛的结构与更浓厚的绘画意味。沿着这个路线发展下来的一个极端的例子,便是流行于战国时的一种鸟虫书,那几乎完全是图案,而不是文字了。字体由篆隶变到行楷,字体本身的图案意味逐渐减少,可是它在艺术发展方面的途径不但并未断绝,而且和绘画拉拢的更紧,共同走到一个更高超的境界了。

以前在装饰的阶段中,字只算得半装饰的艺术,如今在表现的阶段,它却成为一种纯表现的艺术了。以前作为装饰艺术的字,是以字来模仿画,那时画是字的理想。现在作为表现艺术的字,字却成了画的理想,画反要来模仿字。从艺术方面的发展看,字起初可说是够不上画,结果他却超过了画,而使画够不上它了。

字在艺术方面,究竟是仗了什么,而能有这样一段惊人的发展呢?理由很简单。字自始就不是如同绘画那样一种拘形相的东西,所以能不受拘牵的发展到那种超然的境界。从装饰的立场看,字尽可以不如画,但从表现的立场看,字的地位一上手就比画高,所以字在前半段装饰的竞赛中吃亏的地方,正是它在后半段表现的竞赛中占便宜的地方。这一点也可以证明文字的本质与绘画不同,所同的只是表面的形式而已。

评论书画者常说起“书画同源”,实际上二者恐怕是异源同流。字与画只是亲近而已。因为相近,所以两方面都喜欢互相拉拢,起初是字拉拢画,后来是画拉拢字。字拉拢画,使字走上艺术的路,而发展成我们这独特的艺术——书法。画拉拢字,使画脱离了画的常轨,而产生了我们这有独特作风的文人画。

(节选自北京大学出版社美学散步丛书《回望故园》,有删节。)

1.下列对 “字与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一切文字,在最初都是象形的,换言之,都是绘画式的,但称原始的象形文字为绘画文字或文字画,也是很含混的。

B. 绘画与文字虽然也具有某些相同的作用,但二者仍然是外表相似而性质却完全不同的两件东西。

C. 绘画的本来目的是传达印象,文字的本来目的则是说明概念,这就决定了文字对所模拟的实物有所省略而绘画则不然。

D. 中国文字经历了装饰和表现两个阶段,最初虽非十足的绘画,后来的发展却和绘画越走越近,和绘画本身的发展过程完全相合。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与甲骨几乎同时的铜器上的文字,往往比甲骨文字来得繁缛而更富于绘画意味,体现了文字兼有装饰意味的审美功能。

B. 作者曾认为镌在铜器上的铭辞和刻在甲骨上的卜辞,在性质上代表着我国文字的较早阶段,经过深入研究后来他否定了先前的看法。

C. 流行于战国时的“鸟虫书”以结构繁缛,绘画意味浓厚著称,几乎完全是图案,是过于注重装饰而出现的一个特例。

D. 从由篆隶到行楷的发展看,绘画与书法并没有随着字体本身图案意味逐渐减少而截然分开,而是各自走到一个更高超的境界,殊途同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画和字在各自成为装饰艺术和表现艺术的过程中,始终互为理想,互相模仿,二者取长补短,各臻佳境。

B. 字不同于绘画,不是拘形相的东西,能不受拘牵的发展,所以字起初虽说是够不上画,结果却超过了画,使画够不上它了。

C. 字的装饰性不如画,画的表现性不如字,二者只是在表面的形式上“同”而已,并不因此而改变本质上的不同。

D. 中国书法艺术和文人画的产生,是与字和画的相近与互相拉拢分不开的,这也是书画评论者认为书画同源的一个重要原因。

 

1.C 2.D 3.A 【解析】 1.试题分析:C. 绘画的本来目的是传达印象,文字的本来目的则是说明概念,这就决定了文字对所模拟的实物有所省略而绘画则不然。错在“绘画则不然”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2.试题分析:D. 从由篆隶到行楷的发展看,绘画与书法并没有随着字体本身图案意味逐渐减少而截然分开,而是各自走到一个更高超的境界,殊途同归。错在“各自走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殊途同归” 3.试题分析:A. 画和字在各自成为装饰艺术和表现艺术的过程中,始终互为理想,互相模仿,二者取长补短,各臻佳境。有阶段之分,不是“始终互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中国学生合唱团赴英国参加第56届国际音乐节比赛。参赛队都有很强的实力,但只有前三名才能获一等奖。比赛结束,中国队获得第三名,但是学生们很失落,哭成一片。而获得第九名的意大利队却在狂欢,祝贺,因为他们感觉今天的演出没有任何差错,大家表现都很出色。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

对这种现象,你有何感悟或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把“生命、季节、年轮”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①  。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   ②   ,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  ③   ,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处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然,表面的公正不等于公正。  ② 表面功夫都不做足,内在的真诚性是值得怀疑的。,议员在议会中打架,只是作秀,但也有可能是全力为选民争取利益;假如他们只顾着打呼噜,连表现一下的念头都没有,那就一定是置选民利益于不顾。

A. ①然而②如果③一定④那么⑤虽然⑥/    B. ①可是②/③肯定④也许⑤即使⑥那么

C. ①但是②如果③大概④比如⑤也许⑥而    D. ①/②一旦③似乎④也许⑤那么⑥可是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企业从政府申请科研项目,政府拿出科技经费让企业研发技术,成功后去申请属于自己的专昨技术,用纳税人的钱研发技术再去赚纳税人的钱,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B. 学校这次面向全国的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各级学校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既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C. “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设置重重陷阱,利用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面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

D. 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负责人表示,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目的在于选拔人才,为公务员队伍输送新鲜血液。我们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严格把关,择优录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