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小和尚拿着一碗米去问他的师傅:这碗米到底能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小和尚拿着一碗米去问他的师傅:这碗米到底能有多大价值?他的师傅说:要看在谁的手里了。有的人有了这碗米,他就会添点水放锅里煮一煮,10分钟以后成为一碗米饭,这是一块钱的价值;有的人有了这碗米,他可能放在水里泡一泡,分个堆,用四五个粽叶包一下,蒸熟以后这就是三四块钱的价值; 有的人有了这碗米,他可能会在在米里面加酒曲,经过一个酿造过程,最后成为一瓶酒,就是二三十块钱的价值。

阅读材料后引起了你哪些联想和感悟呢?请根据自己的思考或联想,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磨砺铸就人生辉煌 小和尚和他的师傅探讨一碗米的价值,他的师父作出了精彩的回答:在有的人手中,做成米饭,一碗米就只有一块钱的价值;在有点头脑的人手中,做成粽子就有三四块钱的价值;在一个更有头脑的人手中,酿成美酒,就有二三十块钱的价值。师傅的话表明,一碗米到底有多大价值因人而异。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如同那一碗米,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只有那些勇敢去面对生活磨砺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上天平等地赋予了我们每个人生命,可是放眼天下,有人碌碌无为,浑浑噩噩虚度一生;有人事业有成,最终享受到了成功的甘露。究其根源,经历磨砺多寡导致了人生价值迥异。 “卧薪尝胆,勾践灭吴”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勾践败于吴国,他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在逆境中接受了生活磨砺,在痛苦中站立起来。于是他成功了,成就了人生的辉煌,实现了其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诸葛亮不满足躬耕于南阳,做一介农夫而作出的选择。他毅然决然接受了生活的磨砺,最终他在磨砺中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他的智慧与才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世人皆知的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从小就很贫穷,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少年的他很早就背着行囊闯天下去了。他想当演员演戏剧,但别人认为他是丑小鸭,不接受他。他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受到了许多批评家的讽刺。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他经受了生活上的磨砺,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人生中的春天,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不敢经历风雨,安于现状,做事顾虑重重,前怕狼后怕虎,蹉跎岁月,最终一事无成。记得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说过:“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没有一颗勇敢的心,不敢经历生活磨砺的人,注定欣赏不到“世之奇伟、瑰怪”。 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那些勇敢地选择面对生活的磨砺的人才能铸造人生的辉煌,就如同天空那抹绚丽的彩虹,只有经历了风雨洗礼才能高悬苍穹! 【解析】试题分析:从加工者的角度立意:1、同是一碗米,在不同人的手里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不同的加工方法。我们不能停留在把事物由一碗米变成一碗饭的低级水平,而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使事物发生质的变化,使其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2、我们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努力发现事物的不同价值。3、通过一碗米价值来认识如何实现解放思想,打破常规。 点睛:从一碗米的角度立意:1、一碗米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可以联系到人,人在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价值,所以不要急于否定自己,要勇于尝试,要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应有的价值。2、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 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要树立自己的价值观。3、我们每一个人最初的价值都是“一碗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和人的价值拉开了差距。发展的不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一个人对“一碗米”的加工程度。通常说来,加工的时间越短,离米的形态越近,价值就越低;加工的时间越长,离原来的形态越远,价值也就越大。4、如何提高自身价值?转变思维方式,用创造性思维;目标远大,眼光长远;经受磨砺,耐得寂寞……5、一碗米的价值暗喻着人生的价值。可以说,人人有价值,而且人的价值又是有大有小,各不相同的。虽然都是普通的人,都是平凡的人,但是,你一旦到了不普通的和不平凡的环境及位置上,你的人生价值就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关于理想的一个框架图,请你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常考题)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大约公元前4000年,尼泊尔人发明了自己的“楔形文字”。这些文字     ①____,少许几笔即可完成。泥板是尼泊尔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除此之外,     ②____。但是,木板文书不易保存,所以现在     ③________,即使有些存留下来,也是破损严重。坚固的石料在当地又极为稀少,几乎成为神庙或皇家专用。相比之下,泥板成了最好的选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 ,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 :“你現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柄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跟,一个月过去。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 说是要犒劳你的。”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來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遣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脘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倌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溫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奸处?请简耍分析。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诮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笆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

高适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注释】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