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刘文静字肇仁,倜傥有器略。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刘文静肇仁,倜傥有器略。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大祖之徒欤!”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次,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靜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文静请与突厥连和,唐公从之。遣文静使始毕可汗,始毕曰:“唐公兵何事而起? ”文静田:“先帝废冢嗣以授后主,故大乱。唐公,国近戚,惧毁王室,起兵黜不当立者。愿与突厥共定京师,金币、子女尽以归可汗。”始毕大喜,即遣二千骑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公喜曰:“非君何以至之?”

唐公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贫臣共榻,文靜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文静自以为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顾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帝遂杀之,年五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人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B. 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下令谁不愿从/傲而人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C. 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柰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激而人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D. 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 高祖:庙号,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 可汗:古代北亚游牧民族突厥、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

D. 践:文中特指皇帝登临帝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践位”、“践帝”、“登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文静对世道有自己的看法。当社会动乱时,文静认为这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时,并发出了“可终羁贱乎”的感慨。

B. 刘文静才干卓异,有识人之明。早在李渊还是唐公镇守太原时,刘文静就察知他胸怀大志,与李氏父子深相交结。

C. 刘文静擅长外交谋略。他请求与突厥交好,唐公派他去出使,他用金币美女等引诱可汗,可汗答应请求,文静完成任务。

D. 刘文静恃才招祸,他自认为才能超过裴寂很多,又多次建立战功,在讨论问题时,总要反驳,终于招来杀身之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②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1.C 2.A 3.D 4.①按照你说的,正是英雄豪杰所依仗的条件。我们二人难道可以终身依附隋朝吗? ②我虽然受上天之命做了皇帝,但以往的好友怎么可以忘记呢?你千万不要有什么顾虑(疑惑、疑忌)。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文言文阅读答案《刘文静字肇仁,倜傥有器略。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文言文阅读答案《刘文静字肇仁,倜傥有器略。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同时还要关注一些断句的标志,正确断句 “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断句时抓住关键虚词“以”、主语“文静”“谁”“王业 ”。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 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 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A 项“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错,“名”,是出生后取的。 点睛:“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 ”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 规律可寻的。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 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 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等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3.试题分析:题中D项说刘文静因“恃才招祸”而被杀不准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如”译为按照,“ 资”译为依仗,“羁”译为依附。(2)“虽”译为虽然,“宿昔”译为以往的好友, “嫌”译为顾虑。 参考译文: 刘文静,字肇仁,潇洒不羁有气度才智。与晋阳宫监(官职)裴寂关系很好。 裴寂晚上看见烽火台传递烽火,叹息说:“天下正乱,我将何处安身?”文静笑着说:“按照你说的,正 是英雄豪杰所依仗的条件。我们二人难道可以终身依附隋朝吗?” 高祖当时为唐公,文静看出他有大志向,用心去结识他。又见了秦王后,对裴 寂说:“唐公的公子,不是普通的人,心胸开阔神明英武,是汉高帝、魏太祖那样的人!”裴寂并没有认同。文静 不久因李密姻属关系牵连入狱,秦王私下里入狱探望。文静心里惊喜,故意用言语挑逗(观察他的态度)他说:“混乱局 面正严峻,除了汤、武、宣、光这样的圣君不能平定。”秦王说:“怎么就知道没有那样的人呢?现在来看望你, 不是想同情安慰你。世道将变,只是想同你商议大事,请试着为我分析。”文静说:“皇帝南巡,军队都在河洛一 带,盗贼到处都是,以万来计算,必须有真命天子来收复使用它们。如果确实能顺应这个机遇,那么天下还不够你平定的(平 定天下很容易)。现在汾、晋等地躲避盗贼的人都在,我平时就知道他们都是豪杰,一旦号召,十万军队是可以召集到的。加 上公府士兵几万,命令一下,谁不愿意追随呢?大张旗鼓进关,以此来威震天下,王的大业就成了。”秦王笑着说: “您的话正与我的心意相合。”于是暗地里部署宾客。 唐公于是打开大将军府(调兵遣将),任命刘文静为司马。文静请求与突厥结 盟,唐公答应了。唐公派文静出使结交始毕可汗,始毕可汗说:“唐公因何事起兵?”刘文静说:“先帝废除 太子把王位授予后主,所以天下大乱。唐公,国家的近亲,害怕毁掉王室,起兵罢黜不应该继承王位者。希望与突厥共同稳定 京城,金币、少男少女都可以属于可汗。”始毕可汗非常高兴,立即派两千人马跟随文静回去,又献千匹骏马。唐公高兴 地说:“没有您哪里能够做好这件事呢?” 唐公登上天子职位,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当时多次把尊贵的大臣引到内室共 处一床。文静进谏说:“现在境域之内,都是您的臣子。您延请臣子,皇帝的位子尊贵,您屈尊与臣子同卧一床,这就是 王导所说的‘如果太阳也和地上万物一样,那么老百姓该到哪里沐浴光辉呢?’”皇帝说:“我虽然 受上天之命做了皇帝,但以往的好友怎么可以忘记呢?您千万不要有什么顾虑。” 文静自认为才能超过裴寂很多,又多次建立战功,但裴寂唯独因为故旧的感情 位居自己之上,心中不服。每议论政事,多与裴寂唱反调,于是生出嫌隙。刘文静的妾失去宠爱,告诉她哥哥告发刘文静反叛 ,文静就被关进监狱。皇帝派遣裴寂、萧瑀审问情况。皇帝就杀了他,时年五十二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乡贤,旧时又称乡绅,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在传统中国,乡村的基层建设、社会秩序和民风教化等,主要由每个村落和地方的乡贤担纲。这些乡贤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从而形成植根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大体属于地域文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共同演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乡贤文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积累,在乡村治理、文明教化、谋利桑梓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基层稳定、中华文明的赓续传扬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乡贤,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式微。

传统乡贤文化的兴盛,在于乡绅在传统基层社会具有广阔的用武之地。在古代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基层社会控制相对较松,不少朝代是县以下不设治,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皇权不下县”。县以下的广大区域没有国家权力组织,主要依靠乡绅发挥作用来有效填补国家权力的空白。地方乡绅在国家行政体制之外代替或配合官府处理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这些事务涉及诸多内容,如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教育、维护社会秩序等。清代实行较为严密的保甲制度,官府在基层推行保甲法时,常常不得不借助乡绅及宗族组织完成,多半“责成本乡绅士,依照条法,实力举行”。由此可见乡绅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之强和乡绅的作用之大。因此,在传统中国社会,乡绅在国家政权与基层民众之间扮演着协调两者矛盾、促进双方良性互动、维护社会平稳发展的关键角色。

传统乡贤文化蔚为壮观,还有另一关键原因,这就是古代官场的“告老还乡”制度,保证了乡贤人才的绵绵瓜瓞,代不乏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官吏退休的“退而致仕”“还禄位于君”的记载。唐宋以降,官吏退休还乡渐成规矩,至明清时期,已成雷打不动的制度。官吏退职返乡,积极意义十分明显。其一,进则为官、退则为绅的返乡模式实现了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使社会人才分布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二,官吏回乡后为建设故里出力,治理乡村、造福桑梓,崇文兴学、教化一方,保障了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兴旺发达,也使乡贤文化在乡村代代相传。其三,退职官员返乡,将毕生所学和积累的经验用于建设家乡,在维系乡村和谐稳定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的平衡发展。

如今,各级领导干部退职后在城市养老的多,通过各种关系设法牟利者也不少,告老还乡建设乡村者少。如今的乡村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实现人才从流出到流入的良性循环。当“告老还乡”被摈弃以后,乡贤的重要来源枯鱼涸辙,乡贤文化的凋敝也就在所难免了。

反观当今,国家在县级政府以下设有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三级权力组织,对基层社会的掌控基本做到全覆盖。由于国家从组织机构上编织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管理系统,今天的乡贤很难像过去的乡绅一样,在乡村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无疑是乡贤文化衰落的又一不可忽视的因素。

(选自钱念孙《乡贤文化为什么与我们渐行渐远》,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贤是指在地方上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这些人和乡贤文化能否兴盛密切相关,他们是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

B. 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乡贤文化是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 在古代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相对较松,基础设施建设、救灾、教育、维护社会秩序等大量社会公共管理事务都由地方乡绅完成。

D. “告老还乡”制度在我国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制度保证了乡贤的来源,使古代乡贤文化能够在乡村代代相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乡贤凭借不同的特质,如学问文章、清明善政、道德品行等赢得百姓的高度认同,并对百姓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了乡贤文化。

B. 如今乡贤文化走向衰落,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在组织机构方面组织了较为完善的乡村管理系统,乡贤的作用已大不如以前。

C. 清代官府在基层推行保甲法时,经常不得不借助乡绅的力量。乡绅对基层社会控制力之强和乡绅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D. 在古代,“告老还乡”制度实现了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而如今,广大乡村输出的人才很少会再回到乡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乡贤,乡贤文化就无法形成。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衰落,要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就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乡贤。

B. “皇权不下县”使乡绅在基层社会有了施展才华的广大舞台,县以下广大区域的国家权力的空白主要通过基层乡村发挥作用来有效填补。

C. 在古代,国家政权和基层民众之间的矛盾主要通过乡绅来调解;如今,乡贤文化衰落,使得这方面的工作主要依靠国家权力组织来完成。

D. 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告老还乡”传统对如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平衡发展仍能具有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各地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遏制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B.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保险主要以自然灾害险为主,而蔬菜价格险有助于减少市场价格波动给蔬菜种植户造成的经济损失。

C.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 小天使少儿艺术团的孩子们日前走进北京市四季青敬老院,带去了精心编排的少儿舞蹈,老人们见到孩子们很开心,也演唱了《红梅赞》等革命歌曲。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堂吉诃德》出版后很快就成为畅销书,立即被译为各种欧洲语言。但是在17、18世纪, __________。直到欧洲浪漫主义发端,“堂吉诃德”这一形象才被看作是高尚的悲剧典型,就是说堂吉诃德像一切有高尚追求的理想主义者一样,不仅不被世人理解、同情、支持、追随,反而遭到耻笑和摧残。应该说,这种解读还是有一定的文本依据的。

A. 它的价值被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束缚,    B. 它不仅没有为政治服务还只是种笑谈

C. 它并没有被当作是政治类的书去解读,    D. 它仅仅被认为是一部谐谑逗趣的杰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小题。

修路,对山水而言,破石动土,刀砍斧,撕裂植被是不可避免的。路,就像一条长长的沟壑,(分割/切割)在山水之间。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再是粗暴的、枯躁的穿山越岭,而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京承高速,就是其中一条梦境般的快速路。不但看不出丝毫的撕裂痕迹,反而使人感到,这山水,这路,原本就是完美的一体,天造地设的一体。这一切,是修路人用智慧、汗水(营造/建造)出来的。这山山岭岭,这广的野地,虽无言则有心,记着他们的风餐露宿,记着他们的流血与牺牲。这(延展/延伸)路面,这些令人心惊的高山道,令人叹为观止。何谓劳动,就是用一颗热血的心,一双勤劳的手,创造出人间奇迹。 

路旁燃烧的那一排排火炬树,把山野和路面映照得格外鲜艳,使之生机盎然。这,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金山岭下的那些野山菊,一丛丛、一簇地微笑在那里,仿佛与崔巍长城有个约定似的------它们遥相呼应,心照不宣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凿(záo) 枯躁    B. 袤(mào) 跋山涉水

C. 隧(suì) 崔巍    D. 簇(cù  ) 心照不宣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切割 建造 延展    B. 分割 建造 延展

C. 分割 营造 延伸    D. 切割 营造 延伸

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烛之武临危受命,机智退秦,值得我们敬佩;荆轲不避艰险,坚守信念,为后人传颂……这些经典故事,像我们民族的灵魂一样,凝聚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那些历久弥新催人奋进的精神,像我们民族的血液一般,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脉中。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令我们感动奋进的场景或事件。请认真筛选,组合素材,形成文字。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