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成功获得了高收视率,成为热点。

有人认为,该节目点燃了民众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之情,引起了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也有人认为,该节目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树立了民族文化的自信;但也有人担忧,传统诗词在被普及的同时越来越被符号化,诗词承载的宝贵情感越来越被疏离;而对熟稔应试套路的学生而言,诗词大会堪称另一场标准化考试,而单纯背诵会让思维僵化,影响创造力发展。

对以上评论,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尊重文化多样性 前几年,有一部名叫《刮痧》的电影引起了国际间的热议。电影讲述的是一对居住在美国的中国夫妇,因儿子不舒服给他刮痧,后来孩子背后的淤痕被人发现后,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人认为这对夫妇虐待孩子,并剥夺了他们的监护权,将孩子送到专门机构。而这对中国夫妇则认为这是中医中的一种治病方法,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 这部电影充分体现了中外文化间的差异,也呼吁人们用宽广的胸襟包容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在这个拥有六十多亿人口的地球上,文化之间必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的文化在其他民族人的眼里,可能并非是最好的,相反,他们的文化才是最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当今这个中外交流频繁,全球化趋势增强的社会中,学会包容与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周恩来曾在一次亚非国家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了处理国际关系,对待国与国之间差异的重要方法,伟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许多外国人选择来中国留学,工作,他们中不乏一些黑种人,他们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和我们存在很大的差异,于是一些中国学生经常嘲笑他们的外表,穿着甚至公然做出不尊重,歧视他们的行为来,而他们则可能因为语言不通不理解那些嘲笑,或者理解了,也宽容看待,一笑了之。这一切都彰显了我们民族胸怀的狭小。我们不妨换位思考,如果我们中国留学生在外国如此遭遇,心情会是怎样?因此,有一颗包容理解的心很重要。 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有一下几方面: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劣根性,中国古代,多称外国人为“蛮夷”等这类带有明显歧视意味的名称,另一方面则是现代教育的缺失,没有从小灌输孩子平等,尊重的思想。 我们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对待文化间的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更加灿烂辉煌。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作文,首先理解材料的意思,分析材料的观点,赞成的,“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树立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反对的观点,“被符号化” “情感被疏离”“单纯背诵会让思维僵化”等。明确自己的观点立意,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也可以辩证看待这一现象。如赞成,《诗词大会》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通过“展现诗词之美、分享诗词之趣”,唤醒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记忆。其他观点立意,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必须回答的问题:这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实质是什么;导致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你对这件事的价值判断如何;你的价值判断的事据、理据是什么等。内容上注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事论理,倾向于谁的理由需要多维度比较说理,或者说至少在三个层面上说理,这样才“内容充实”,注意适当的拓展,联系实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画线部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风是人间使者。风有激越,有怀柔;既嫉恶如仇,又满怀爱心。有时暴性陡起,肆虐山河;________,________。古往今来多少英雄雅士把酒临风,抒发豪情。刘邦雄踞天下,重返故里,唱响“大风起兮云飞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蜀道难》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是李白现实主义诗歌风格的集中体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在诗中三次出现,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B. 《登高》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肖像、身体状况、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使得一个颤巍巍站立在深秋季节里的满头白发、满脸悲愁、体弱多病、长年漂泊的老者形象跃然而出。

C. “歌行体”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其篇幅可长可短,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句式较灵活,往往将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

D. 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用典,《锦瑟》一诗中用了“庄周梦蝶”“望帝啼鹃”等典故,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收到了言简意丰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是通过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对自己想表达的意愿进行网络快速发送。

B. 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C. 最近,各种保健品公司推出的所谓保健产品花样繁多,价格极高。在购买者中,老年人的需求往往是最容易受骗、最容易受伤的人群。

D. 调查表明,我们无论怎样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雾霾天气的治理都将是长期的工作,不可一暴十寒。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学生的考场作文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读来酣畅淋漓;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

②陈邦彦书法洒落劲健,如兔起鹘落,气贯长虹,字里行间奔突着一股清刚俊逸又不失法度的气息。

③我们的时代不乏热门作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好作品、精品力作是微不足道的,是少得可怜的。

④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⑤郑渊洁说:“我不知道国外的军人爱不爱唱歌,反正我服兵役的年代,中国军人特爱唱歌,唱的当然都是趾高气扬、荡气回肠的歌曲。”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贤人图  聂鑫森

城里有两个画画的先生,一个是陆小知,一个是覃怡斋。

陆先生和覃先生住在同一条街上,一个住街头,一个住街尾。

陆小知,字文无,生得十分魁梧,脸上一圈连鬓胡须,很黑,很硬挺。他是河北沧州府人。他名小知,字文无,人以为字是名的阐释,既“小知”,当然也就“文无”了。只有覃先生懂得此中奥妙,文无其实是中药当归的别称,表示对乡土的眷恋。陆先生无妻室无儿女,与他日夜厮守的是画室壁上悬挂着的一柄古剑,抽出鞘来寒光逼人。他画山水,也画花卉、鳞毛,但花卉中,他不画梅花、蝴蝶兰;水中鳞介类,他不画螃蟹。这几样东西是覃先生爱画的,陆先生自谓不如,所以藏拙。他画的牡丹与水仙,别有风韵。他的桃也画得好,鲜嫩得让你嘴馋。这画要的人很多。贺寿的,结婚的,都悦目于这一派喜气,也肯给价钱。有了钱,他就去喝酒。街中段有家小酒楼叫“一街春”,跑堂的一见他来,就迎上前,唱一个喏:“陆先生——雅座!”不需吩咐,就会摆上酒与菜,然后去请覃先生。

覃先生拖着一家子,一妻四儿女,粗茶淡饭维持下去就不容易了,哪有钱上馆子?但陆先生喜欢做他的东,觉得和他聊天是一大乐趣。覃先生肯读书,虽穷而不俗,时有高论,很使陆先生钦服。覃先生的题画词句也多有妙趣,有一回画一仕女图,臂外露,娴静动人,题句为:夜凉如水,问玉臂寒否?陆先生知是从杜诗中点化而来,很佩服他的才思。

覃先生名怡斋,字少疾。他善画梅花、蝴蝶兰,螃蟹也画得别有情味,活生生的。

覃先生和陆先生同行,又住一条街,但彼此很敬重,从不生忌。有人要画梅花、蝴蝶兰、墨蟹,陆先生说:“画这些玩意儿,覃先生有好手笔,请找他。”有人要画桃,画牡丹、水仙,覃先生说:“我不及陆先生,他有高招儿,我领你去。”

本城有个无赖叫“二花子”的,前些日子找覃先生要了张墨蟹,忽将退回来,说是没画好,要求索回二十块大洋,其实买时只付了一块大洋。陆先生一听,回家取了剑,一路疾步到了覃家,威威武武地坐在画室里。那张退回的墨蟹图悬挂在壁间。

“二花子”进来,径直窜进画室,头一昂:“覃先生,备好钱了?”

陆先生蓦地站起:“早备好了,龟孙子!”

“二花子”一看,不是覃先生,是陆先生。

陆先生说:“你说这画不好,哪一笔不好?你指给我看。”

说完拔剑出鞘,但见寒光满室,冷气森森。“二花子”打了个愣噤。

陆先生用剑往画上划去,剑尖在纸上游动,却不触墙壁,宣纸条条落下,大小均等。“二花子”一张脸顿时吓白,惶恐间,陆先生一掉剑锋,直取“二花子”胸前,往下一划,一件黑绸褂脆然裂开,却不伤皮肉。

这功夫了不得!

“老子是河北沧州人氏,你可知沧州向来武风盛烈?没两下子,我能在这站地面?滚!”

“二花子”仓皇地逃了。覃先生很感谢陆先生。

日子一天天打飞脚过去。陆先生大约是因为喝酒太没节制,身体渐渐地坏了下来,三天两天会咳出一大碗淤血,但他依旧不禁酒。

覃先生踱过来看望陆先生。陆先生见他来了,很高兴,让进画室,喝过茶就要抻纸、调色,运笔作画。说是要请少疾指正。平素,陆先生画画从不让人看,再好的朋友也不破例。陆先生画桃,先提笔用清水浸透,再在红色碟内蘸少许红色,然后在红白碟里反复使所蘸红色与笔中的清水混合成淡红色;又将笔回到红色碟内蘸红色,所蘸红色部分约到笔毫长度的三分之一处。淡红画桃实,深红画桃尖。一笔点去,再按倒笔毫,原地一旋,画出圆硕的桃实,笔没有离开纸,一笔画成一个桃子,鲜色可人。接着画牡丹、水仙。“你儿女多,往后得用钱。”陆先生说。覃先生差点流出泪来。

陆先生终于一病不起了。每顿饭覃先生都让妻子做好,自己亲自送去。

不久,陆先生故去了。覃先生一手张罗了后事,借了一笔钱,雇请了几个人,亲自扶柩去沧州安葬。陆先生平生所念的是“当归”,覃先生再穷也要把他送回去。

覃先生得到陆先生的笔法,私下里练了些日子,笔法酷似,可以乱真。买的人也多,名气渐扬。家境富足了。他也时常到“一街春”去,跑堂的迎上前,唱一个喏:“覃先生——雅座!”

覃先生说:“搁两副杯、筷。”

“还有客人?可要催请。”

“没有。”心里却说:还有陆先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小说语言用词考究,典雅而富有韵味,细微处见功力,如小酒楼名为“一街春”,看似寻常,实则蕴含深意。

B. 小说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陆先生与覃先生在画功和为人上处处作对比,是为了突出陆先生比覃先生更有才华。

C. 洗练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早准备好了,龟孙子!”表现出陆先生的刚猛与仗义。

D. 陆先生破例在覃先生面前演示作画过程,表明陆先生视覃先生为知己,同时也是对覃先生生活的关心和帮助。

E. 小说通过叙写两位画家的人生际遇,描绘了一幅普通知识分子生活图景,旨在表达对知识分子境遇困窘的同情。

2.小说多处使用了照应手法,请举两例并作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小说题目“贤人图”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