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济,字士度,西河人也。父千秋,慕容永骁骑将军。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济,字士度,西河人也。父千秋,慕容永骁骑将军。永灭,来奔。太祖善之,拜建节将军,赐爵成纪侯。随从征伐,累著功绩。登国末,卒。济涉猎书传,清辩,美仪容。太祖爱之,引侍左右,与公孙表等俱为行人,拜 散骑侍郎,袭爵。先是,姚兴遣将攻洛阳,司马德宗雍州刺史杨佺期遣使乞师于常山王遵。遵以状闻,太祖遣济为遵从事中郎报之。济自襄阳还,太祖问济江南之事,济对曰:“司马昌明死,子德宗代立。所部州镇,迭相攻击,今虽小定,君弱臣强,全无纲纪。臣等既至襄阳,佺期问臣:‘魏初伐中山几十万众?’臣答:‘三十余万。’ 佺期曰:‘魏国被甲戎马,可有几匹?’臣答曰:‘中军精骑十有余万,外军无数。’ 佺期曰:‘以此讨羌,岂足灭也?’又曰:‘魏定中山,徙几户于北?’臣答曰:‘七万余家。’佺期曰:‘治在何城?’臣答曰:‘定都平城。’佺期曰:‘有如许大众,亦何用城焉?’又曰:‘魏帝为欲久都平城,将复迁乎?’臣答:‘非所知也。’佺期闻朝廷不都山东,貌有喜色,曰:‘晋魏通和,乃在往昔,非唯今日。羌寇狡猾,频侵河洛,夙夜忧危。今此寡弱,仓库空竭,与君便为一家,义所无讳。洛城救援,仰恃于魏,若获保全,当必厚报。如其为羌所乘,宁使魏取。’臣等欲 分向扬州。佺期曰:‘蛮贼互起,水行甚难。魏之军马,已据滑台,于此而还,从北道东下,乃更便直。晋之法制,有异于魏。今都督襄阳,委以外事,有欲征讨,辄便兴发,然后表闻,令朝廷知之而已。如其事势不举,亦不承台命。’”太祖嘉其辞顺,乃厚赏其使,许救洛阳。后迁谒者仆射,报使姚兴。以累使称旨,拜胜兵将军。频从车驾北伐,济谋功 居多。赏赐奴婢百口,马牛数百,羊二十余口。天赐五年卒。子多罗袭爵,坐事除。

(选自《魏书·张济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国被甲戎马      被:通“披”

B. 治在何城          治:治所

C. 夙夜忧危          夙:早晨

D. 如其事势不举      举:发动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

B. 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

C. 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

D. 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张济出身显贵。其父本为慕容永部下,后投奔太祖,颇受重用,被封为侯,后屡建功勋,并且荫及张济。

B. 张济学问渊博,仪表堂堂,深受太祖喜爱。太祖不但召他侍奉左右,而且多次委以重任,后给予奖赏。

C. 张济屡次出使,不辱使命。他曾作为常山王从事中郎出使襄阳,圆满完成任务;后来几次出使也合旨意。

D. 张济能言善辩,口才极佳。在作为使者回复杨佺期时,他言辞得体,对答如流,终于打动佺期,搬来救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部州镇,迭相攻击,今虽小定,君弱臣强,全无纲纪。

(2)今都督襄阳,委以外事,有欲征讨,辄便兴发。

 

1.D 2.C 3.D 4.(1)所管辖的州镇,交替着相互攻击,如今虽然稍为安定,但君弱臣强,完全没有纲常法纪。(译出大意;“部”“迭”“小定”三处。) (2)现在我镇守襄阳(做襄阳都督),被委任以对外事务,如果想要有所征讨,就立即可以调兵出发。(译出大意;“都督”“委”“兴发”三处。) 【解析】 1.试题分析:举:成功。“发动”和前面的“势”不搭配。 2.试题分析:“相当于后代的县令”错误。地位要高于县令。 3.试题分析:“搬来救兵”错误。文中是杨佺期(晋)一方向张济一方(魏)求援。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D事件错误。 4.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部”“迭”“小定”“都督”“委”“兴发”的翻译。 参考译文: 张济,字士度,西河人。父亲张千秋,是慕容永的骁骑将军。慕容永被消灭后,张千秋前来投奔。太祖(拓跋珪)对他很优厚,任命他为建节将军,赐爵成纪侯。张千秋随从太祖征战,屡建功绩。登国末年去世。张济广泛阅读书传,思路清晰,能言善辩,仪容美好。太祖喜爱他,召他侍奉左右,他与公孙表等人都是使者,被任命为散骑侍郎,继承父亲的爵位。先前,姚兴派遣将领攻打洛阳,司马德宗的雍州刺史杨俭期派使者向常山王拓跋遵请求援兵。常山王把这一情况上奏朝廷,太祖就派张济作为常山王拓跋遵的从事中郎出使回复杨俭期。张济从襄阳回到朝廷,太祖问张济出使江南之事,张济回答说:“司马昌明死后,儿子司马德宗继位。所管辖的州镇,交替着相互攻击,如今虽然捎为安定,但君弱臣强,完全没有纲常法纪。我等到达襄阳以后,杨俭期问我:‘魏国当初征伐中山时有几十万军队?’我回答说:‘三十多万。’杨俭期问:‘魏国披甲的战马,可有多少匹?’臣答:‘京师军队精良战马有十余万匹,地方军队则不计其数。’杨伶期说:‘用这样雄厚的兵力讨伐羌人,难道不足以把他们消灭?’又问:‘魏国平定中山之后,迁徙了多少户到北边?’臣答道:‘七万余户。’杨俭期说:‘定都在哪个城?’臣答:‘定都于平城。’杨俭期说:‘有这么多的民众,这个城如何容纳?’又问:‘魏帝是想长久把平城作为首都呢,还是准备再迁都呢?’我回答说:‘这事不是我所知道的。’杨俭期听说朝廷不在崤山以东建都,面有喜色,说:‘晋魏两国互通和好,以前就是这样,不只是今天才这样。羌寇狡猾,频繁侵犯河洛地区,我日夜担扰。如今这里兵少势弱,仓库空虚,既然与您便是一家人,道义上应无所忌讳。洛城的救援,完全仰仗魏国,倘若获得保全,必当予以厚报。与其被羌人所占,宁愿让魏国获取。’我等想要取道扬州回京。杨俭期说:‘蛮贼四起,水路行走非常困难,魏国的兵马,已经占据滑台,由这里回去,从北路东下,就更为方便直接。晋国的法制,与魏国有所不同。现在我镇守襄阳(做襄阳都督),被委任以对外事务,如果想要有所征讨,就立即可以调兵出发。若事惰不能成功,也不承受朝廷的命令。”’并同意援救洛阳。张济后来迁任谒者仆射,授予胜兵将军。张济频繁地跟从皇帝北伐,百头,羊二十余只。天赐五年( 408)去世。然后再上表奏闻,让朝廷知道这事就行了。倘太祖赞许他言辞顺理,于是重奖他这次出使,回使姚兴。因为他多次出使符合朝廷旨意,被谋划的功劳很多。被赏赐奴婢一百人,马牛数儿子张多罗继承爵位,后因犯罪被削去爵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友山

杨林海

在我们瓷片族中,朱友山绝对算得上一个大家。

朱友山玩瓷片的时候,根本没人意识到古代的碎瓷片能玩──他在市住建局上班,有一次去工地上量土方,忽然看见一个明代的土坑里挖出几块碎瓷片,拿到水下冲洗,他发现上面用青花画了一人一鹿。

朱友山觉得好玩,把它放进提包里。

有一次碰到个文博专家。文博专家懒懒地说了一句:“粗大明。”

什么意思呀?

明朝的民窑瓷器大多粗陋不堪。

朱友山当时只觉得这个瓷片好玩,并不知道它的朝代。

赶紧孙子一样地过去请教,人家告诉了他明朝的瓷器釉色和底足的特点。

说到上面的青花图案,人家启发他:你看这个人戴的官帽,再看这只鹿在哪里。

帽子很高,鹿在他的身后只露出一个头。

对了,这叫“高官(冠)厚(后)禄(鹿)”。

虽然粗──底足上沾满了瓷渣──可是胎薄釉厚,应该是读书人为求一个好口彩而使用的器物。

哦?

哦!

过去古玩行里有一句行话:瓷有毛,不值分毫。朱友山手里的只是个碗底儿,文博专家虽然说得头头是道,却也并没有觉得有多珍贵。

但是朱友山喜欢──喜欢,就留着玩呗,他用鞋盒盛好,拿一个小本子把文博专家的话工工整整地记下来。

再去工地量土方,烟呀酒的就免了。

工地上的甲方会事先把挖到的碎瓷片捡起来,清洗干净──放到他的自行车上。

等到别人意识到瓷片也算是个玩意儿的时候,朱友山已经收了十多年,他的瓷片已经有了几万片。

等到文庙的地摊上开始有瓷片卖的时候,朱友山已经有了几十万片。

虽然现在“瓷有毛,不值分毫”的话已经不再有人提起,但玩瓷片的人还是像写网络小说的作家一样不被重视──省古陶瓷研究会好歹同意在全省瓷片族中发展一名会员。朱友山成了当然的人选。

──古陶瓷研究会的专家那都是什么样的专家啊,人家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米还多呢。

那时候朱友山早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我们一边送他去省里面试,一边嘱咐他:“人家愿意吸收你,实在是给了咱瓷片族大面儿了──见了专家们,咱得看人家的脸色行事。”

八十多岁的朱友山像个孩子似的一脸得意:“我懂,混社会我有一套──当年在住建局,有个领导说我不务正业,最后还不是被我摆得妥妥帖帖的?”

古陶瓷研究会的专家倒也没有接受我们孝敬的烟呀水呀,人家随手从博古架上捧出一只碗,请朱友山断代。

朱友山看看碗底,有刮削痕,中间有一个淡淡的凸起(行话:鸡心),笑了笑:“明朝的吧?”

“能不能再断得具体一点──明朝什么时期的呀?”

“明晚的──明朝的碗都有鸡心,早期的很重,到了中期,鸡心就不太强调了,这一件的鸡心已经近于无。”

原来是这样呀。

“孤证不证──我再来看看青花的发色。”朱友山接过碗来看膛里的图案。

“扑哧!”他笑了起来。

“这是明朝人的衣服被现代人穿了──在演戏呢。”

“啊?”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一个专家的脸色变了:“这是我刚买的,虽然有些疑惑,但我没看出来是假的呀。”

“你当然看不出来。”我们拼命地朝朱友山使眼色,可他根本不管不顾,“这个碗的胎、釉、形制得都没问题──这是明代的素碗,价格不高,但是现代的窑工们得到后,又在碗心里画了青花,入窑再一次烧制而成。”

每个时期,烧制出的青花发色是不一样的。

这样呀。

我们在心里都暗暗地为片儿朱喝彩,我看到,专家们的脸上也流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看来朱友山进入省古陶瓷研究会是没问题了。

但是谁也没料到的结果出现了:那个买碗的专家出于对正品的洁癖,把碗扔到了外面的水泥地上。

就算是现代人在上面画了青花图案,可碗本身是明代的没错呀。

它能流传到今天,容易吗?

朱友山急白了脸。

那个碗碎成了十八瓣荷花,但幸亏碗底子还是好的。

朱友山捡起碗底,对我们说:“我不想加入这个古陶瓷研究会了,我们回去吧。”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1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朱友山本在住建局上班, 在一词偶然的机会中玩上了古瓷片,从此一发不可收,成为专职玩家,并且堪称瓷片族中的大家。

B. 由于玩瓷片的人像写网络小说的作家一样不被重视,因此,当省古陶瓷研究会同意在瓷片族中发展一名会员时,大家都很激动。

C. 小说在描写主人公朱友山时,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情、肖像以及细节描写等多种方法,从而将其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D. 小说在描写主人公朱友山面试经过时,巧妙运用侧面衬托法,通过刻画“我们”的心理感受和专家的表现来展现朱友山的性格特点。

E. 小说语言自然流畅,简练传神,如“哦?”“哦!”两字赋以不同标点,表达不同含意,且独立成段,鲜明醒目,极富表现力。

2.小说中的朱友山有何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对于朱友山“不想加入这个陶瓷研究会”之事,你怎么看?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国璋:富有人格魅力的大学问家

黄源深

许国璋教授尤因教材而名扬天下,但其学术成就远不止于此。他,是一位大家,一位富有独创精神的大学问家。虽然他一生用力最勤,建树最丰的是人们所熟知的英语教学,但他探索的触角却伸展到了语言学、语言哲学、翻译等诸多领域,且多有独特见解。

他晚年主攻语言学和语言哲学,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篇篇都是见解独特的文字,成为当代语言学研究的力作。他给语言下的定义,越出了传统的“工具”说,大大丰富了语言的涵义,被语言研究者反复引用;他撰文批驳了“中国没有语言学”的说法;他抉发出了《说文解字》前序中“非常精彩的语言学见解”;他肯定了《马氏文通》的“普世语法哲学”。这些,都是他对中国语言学建设的重大贡献。

关于翻译,许国璋教授强调“译文力求醒豁,不按词典译义,而按词的文化史涵义翻译。不按单句翻译,而按句段译出,用流水句法,不用三四十字的竹节句”。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提出了翻译学术论著时使用“阐译”法,并现身说法,以自己翻译罗素《西方哲学史》片段为例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读来明白易懂。所谓“阐译”法,即为了使读者明白原著含义,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译文作适当阐释。尽管“阐译”法是否完美无缺,尚可讨论,但为学者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说明理论可以突破,学术是应该创新的,我们不能总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人后面,唯洋理论是从。

许国璋教授主编的《英语》(四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可以说是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度身定制的,因此自1963年发行以来,一直受到普遍欢迎,广泛用作大学教材、自学教材、培训教材,经修订后,到1996年已重印40余次,民间俗称为《许国璋英语》。许国璋英语教材前后印发几千万册,盛行中国达三四十年,对我国几代人的英语学习,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如今,由于时代的变迁,当年的轰动不再,但其倡导的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等原则,将惠泽后世,成为英语教材编写的圭皋。

许先生不但富有才情和创新精神,在很多方面为中国学界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职业操守,也为广大学人树立了榜样。他把金钱看得很淡,虽然教材的稿费不菲,但他大多用于资助困难学生和同仁,他甚至还把留在国外书店、当时显得非常金贵的一点外币,也给了在当地进修的学生拿去买书。外出讲学,他常拒收讲课费,说是各校都有困难,招待我们已经不容易了,不能再收费。他生活极其俭朴,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厅堂里唯一的“摆设”,是一张陈旧的八仙桌和几条靠背椅。据他孙子回忆,他卧室的“双人床”也是学校宿舍楼两张单人床拼起来的,他在这张床上睡了数十年,直至去世。他安于清贫,精神上却非常充实,孜孜矻矻,专心治学,垂暮之年仍不断追求新知,自述“九时睡,四时起,读书到七时,稍进食,写文到十时,亦不甚倦”。还常以自身体验勉励青年,要“有做学问的欲望,有追求知识的志趣。我今年75岁了,仍兴致勃勃地看新书,每天都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思想,享受智力增进的快乐”。他的经济状况,被宿舍楼旁摆摊的小皮匠注意到了,传来话说“大名鼎鼎的许国璋,每月的收入还不如我小皮匠”。他听了不以为然,说:“他小皮匠有小皮匠的人生哲学,我许国璋自有我许国璋的人生哲学,我才不在乎呢!”

许国璋教授那一代人,历经政治运动的冲击,尤其是“反右”和“文革”,不免都会有一种“惊弓之鸟”的心态,有意无意地构筑心里防线,说话过度谨慎,行动尤其小心,生怕不经意招祸。但这些,在许国璋教授身上,丝毫没有。他坦诚,真率、宽厚,与他交谈,你自己内心忽然纯朴明净了许多,人格也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选自《我所认识的许国璋先生》)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许国璋治学富有独创精神,他跳出传统的“工具”说给语言下的定义,受到研究者的一致认同。

B. 许国璋在翻译领域有独特而完美的见解,并以自己的译作为例来阐释见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

C. 《许国璋英语》印发数量多,盛行时间长,产生影响大,这是因为教材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D. 在经受政治运动冲击后,为了避祸,与许国璋同时代的不少学者言行过于谨慎,而他却不是这样。

E. 本文井井有条地叙述许国璋的学术成就和崇高精神,为读者塑造出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大学问家形象。

2.许国璋教授有哪些学术成就?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3.结合全文,探究许国璋教授“人格魅力”的具体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牧文化是从事游牧生产的游牧部落、游牧民族和游牧族群共同创造的文化,是一种以自然环境(草原)和生产方式(放养畜群)、生活方式(逐水草而居)为基本条件的地域性文化,包括与游牧生活相适应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具体要素。北方游牧文化则是指历史上生活在中国北方和西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所创造的文化。

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深远影响的北方草原上的族群,唐前是匈奴族,唐后是蒙古族。以匈奴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居住在北方宽阔的草原上,不建城市,不从事农业生产,社会结构松散;与畜牧一同转移,牧养着多种牲畜,“逐水草迁徙”;善于骑射,崇尚英雄;以肉、乳为食,衣动物皮毛。与中原汉族相比,北方游牧民族规矩少、约束少、思想负担少、行政限制少,所以行动起来及时自如,效率高。

《汉书·匈奴传》又说:“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胡”在汉代主要是指匈奴;汉以后,“胡”成为中原汉民族对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统称。“胡人”既自诩“天之骄子”,当然不会制订“小礼”,更不会用“小礼”作茧自缚、自寻烦恼。其实,这正是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共同特点。

可以看出,虽然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都是建立在各自地理形态基础上的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文化,但与固守土地、男耕女织、讲求人际关系的农耕文化不同,游牧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畜群、草场、牧人构成了游牧的基本条件。北方游牧民族善于骑射,不断地游动、迁徙,与严峻的生存环境抗争,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培养了豪侠尚武的精神、粗犷豪放、坚韧顽强的民族个性。

以唐诗而论,盛唐诗是唐诗繁荣的顶峰,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水平,有自己独特鲜明的美学特质,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与美学的典范,文学史家所称的“盛唐气象”让后人追慕不已。盛唐诗雄浑壮美、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充满阳刚之气,既与盛唐强大的国力、广阔统一的疆土、开放的文化政策有关,也与盛唐人尚“胡”即普遍主动接受来自以游牧为主的北方各民族文化的影响有密切关系。在历代王朝中,唐朝与外族接触最为频繁、接受外来影响最为显著,是秦汉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此,近代学者一致认为,北方游牧文化对唐诗的题材、风格、审美取向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北方游牧文化扩大了唐人的视野、培养了唐人的英雄主义情怀,为唐诗提供了大量鲜活的题材,空前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内容。

(摘编自高建新《北方游牧文化浸染下的唐诗》)

1.下列关于“游牧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游牧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其创造者是从事游牧生产的人们,其基本条件为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B. 游牧文化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它的产生与游牧生活密不可分,并且反映游牧生活。

C. 北方游牧文化是游牧文化中的一个门类,它是由历史上生活在中国北方和西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创造的。

D. 游牧文化建立在恶劣的地理形态基础上,具有相对独立;与农耕文化相比,游牧文化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匈奴族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居住在草原上,以肉、乳为食,不从事农业生产,生活习俗与中原汉族有很大不同。

B. 相对于中原汉族来说,北方游牧民族不会制定“小礼”,更不会用“小礼”自缚,因而受到束缚少,思想负担轻,行动也及时自如,效率极高。

C. “胡”在不同时代所指称的对象不同:汉代主要是指匈奴,如《汉书》中以“天之骄子”自诩的“胡”即是。汉代以后为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

D. 受游牧条件的制约,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地游动、迁徙,在与严峻的生存环境抗争过程中,形成了强健的体魄,养成了独特的民族个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盛唐诗雄浑壮美、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充满阳刚之气,有着独特鲜明的美学特质,堪称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

B. 盛唐人崇尚北方游牧文化,普遍主动地接受来其影响,这是促进盛唐诗歌繁荣、成就“盛唐气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C. 北方游牧文化扩大唐人视野,培养唐人情怀,深刻影响着唐诗的题材、风格、审美取向等,这是近代学者的共识。

D. 唐人通过对北方游牧文化的借鉴、吸收和融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唐诗,因此,研究唐诗必须关注北方游牧文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所给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求求你,表扬我……” 长春一媒体接到一男子电话,在电话里,他将自己多年来做的好事都说了出来,希望能够被报纸报道出来。该男子是一名烧烤店老板,从2007年开始,先后花了近20万元资助了4名学生,这些学生均已考上了大学。

材料二:在河南郑州,一位近50岁的女士从10米左右的桥上掉下,昏迷不醒,一位途经此处的女孩看到后立即拨打120,并俯身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施救。对伤者施救后,不少热心市民也加入进来,救护车赶到之后,女孩悄然离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结合两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认真观察下面的这幅漫画《薄养厚祭》,针对此现象写一则公益广告词(不超过25个字)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不超过50字),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言之有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