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在长期的艺...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积累中掌握住了“度”的问题,演唱和表演不瘟不火,恰到好处。

②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怀疑的?

③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④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掘倒,结果人赃俱获。

⑤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⑥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③⑤⑥    D. ②③⑤

 

C 【解析】试题分析:①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显然与句意不符,同时这个词语不能作定语。②屡试不爽: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使用正确。③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④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褒贬不当。⑤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 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⑥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的日期。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多指事情、希望等。这句话说的是“碳排放过 量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人们不能盼望这个。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来表现塞外胡天八月大雪纷飞,一夜之间好像树上开满了洁白的梨花的景象。

(2)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3) 在《逍遥游》中,庄子引“汤之问棘”,说鹏背翼巨大,“                   ”,穿越云气,背负青天到南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掌管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 “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 “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 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 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叶旺,六安人。与合肥人马云同隶长枪军谢再兴,为百户。再兴叛,二人自拔归。数从征,积功并授指挥佥事。洪武四年,偕镇辽东。初,元主北走,其辽阳行省参政刘益屯盖州,与平章高嘉努相为声援,保金、复等州。帝遣断事黄俦赍诏谕益。益籍所部兵马、钱粮、舆地之数来归。帝命右丞张良佐、左丞商暠俱为盖州卫指挥佥事。既念辽阳重地,复设都指挥使司统辖诸卫,以旺及云并为都指挥使往镇之。已,纳克楚将内犯,敕旺等预为备。未几,纳克楚果以众至,见备御严,不敢攻,越盖至金州。金州城未完,指挥韦富、王胜等督士卒分守诸门。鼐嘈固者,敌骁将也,率精骑数百挑战城下,中伏弩仆,为我兵所获。敌大沮。富等纵兵击,敌引退,不敢由故道,从盖城南十里沿柞河遁。旺先以兵扼柞河。十余里缘河垒冰为墙,沃以水,经宿凝冱如城。布钉板沙中,旁设坑阱,伏兵以伺。云及指挥周鹗、吴立等建大旗城中,严兵不动,寂若无人。已,寇至城南。伏四起,两山旌旗蔽空,矢石雨下。纳克楚仓皇趋连云岛,遇冰城,旁走,悉陷于阱,遂大溃。云自城中出,合兵追击至将军山、毕噜河,斩获及冻死者无算,乘胜追至珠儿峪。纳克楚仅以身免。第功,进旺、云俱都督佥事。洪武十二年,命云征大宁。捷闻,受赏,召还京。后数年卒。旺留镇如故。会高丽遣使致书及礼物,而龙州①郑白等请内附。旺以闻帝谓人臣无外交此间谍之渐勿轻信彼特示弱于我以窥边衅还之使无所藉口。明年,旺复送高丽使者周谊入京。帝以其国中弑逆,又诡杀朝使,反覆不可信,切责旺等绝之,而留谊不遣。十九年召旺为后军都督府佥事。居三月,辽东有警,复命还镇。二十一年三月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二》,有删改)

【注】①龙州:高丽属地。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敌引退,不敢故道    由:沿着重

B. 伏兵以伺服            伺服:窥探

C. 矢石下午            雨:像雨点般配

D. 斩获及冻死者无算不了  无算:不计其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百户,官名,是古代的地方军职,隶属于千户。百户又叫 “百夫之长”,唐代杨炯的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中的“百夫长”就是指该官职。

B. 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故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代称,如康熙皇帝。

C. 敕,帝王的诏书、命令。“敕赐”即皇帝命令赐予,“敕书”即皇帝颁给朝臣的诏书。《红楼梦》中“敕造宁国府”的匾额即表示该府是皇帝下令建造的。

D. 第功,评定功劳的等次。古代获得战争的胜利后,帝王会按功臣的功劳大小给予封赏,如刘邦平定天下后,第功,萧何为第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旺正直有主见。当长枪军谢再兴叛敌时,他和马云自动脱离谢再兴,归附太祖,抵御外敌,报效国家。

B. 叶旺深得朝廷信任。皇上曾任命叶旺为都指挥使,前往镇守军事重地辽阳。

C. 叶旺军事才能出众。纳克楚内犯时,他有智有谋,垒冰墙,布沙钉,设陷阱,击溃了纳克楚。

D. 叶旺与马云并肩作战,屡立战功。他们一起归附朝廷,一起镇守辽阳重地,一起在柞河设伏打退了纳克楚,遗憾的是马云先逝,而叶旺仍旧坚持留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旺先以兵扼柞河,十余里缘河垒冰为墙,沃以水,经宿凝冱如城。

(2)帝以其国中弑逆,又诡杀朝使,反覆不可信,切责旺等绝之,而留谊不遣。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陆谷孙:低调的“老神仙”

曹刚 刘建芳

74岁的复旦大学教授、博导陆谷孙,被学生们昵称为“陆老神仙”。

如今,年过古稀的陆先生保持着非常规律而忙碌的生活节奏——每天早晨7时左右起床;早餐后,快速浏览当天英语新闻;紧接着,开始为明年即将付梓的《中华汉英大词典》审改校样。从这个学期开始,74岁的陆先生不再给本科生上课,他终于可以全身心投入这件让他牵挂了20多年的事。

提及陆先生,他的得意门生、词典编纂团队亲密战友、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高永伟的语气里充满敬意。“陆老执教四十年,一直坚持为本科生开课,直到本学期才因身体问题,暂时离开复旦的讲台。他的英美散文课是很多复旦毕业生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2012年,陆先生以最高票被学生选为“复旦十大杰出教授”。在其荣誉无数的一生里,这是他最看重的一顶桂冠。高永伟介绍,陆老一直认为教书育人,哪怕只能影响到一两个人,也是一件乐事。几年前,为了通晓世情,与时代接轨,陆老曾把讲台搬上微博,在那里化身“陆老神仙”,与网友探讨“小清新”“萌”等新兴词汇的准确英译。无论在网上还是生活中,他都是那个乐观的老顽童,与弟子们亲密互动,是活词典,也是教科书。去年11月开始,他回归内心,独享静思,专注于词典编纂,不再更新微博。

“陆老神仙”负责的《中华汉英大词典》的编纂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那时,《英汉大词典》刚编完,这一干又是20多年。从“文革”期间被“发配去与字打交道”——编新《英汉大词典》,陆谷孙便开始与词典结缘,一编就是一辈子。1991年出版《英汉大词典》第一版,2007年第二版,一字一句的苦心斟酌的背后,是一个求索者青丝变白发的不懈追求。传说在欧洲,惩罚一个人的方式就是让他去编词典,而在陆先生眼里,这份极为枯燥而漫长的工作,却乐趣无穷。

在复旦从教数十载,陆先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言传身教,给弟子们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回忆起当年跟随老师编纂《英汉大词典》第二版的经历时,高永伟仍然记忆犹新。

“那是2001年底,我跟随陆先生读博,他首先让我们新人通读第一版,那时我们会把一本词典拆掉,随身带着,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他想让我们培养对词典的感觉,包括一些微观结构、布局……先仔细通读,综合多方意见,参考众多资料,反复补充、修订、审定,然后还有层层审稿和校稿。”说这些话的时候,高永伟的语调不自觉地变得温和起来,他说,“有陆老在,我们做得很安心。” ,

让高永伟印象最深的,是陆先生的淡泊名利——他很少接受采访,颁奖也是避之不及。四年前的师德标兵奖,就是高永伟代领的,“他太忙了,不想生活受到过多打扰,也不愿把时间费在领奖典礼上”。最近荣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陆先生一如往常般低调,就像他面对媒体时反复强调的那样:编词典的影响没那么大,而且是集体功劳,不能一个人顶着一组人的名义去拿奖。

孜孜不倦的“陆老神仙”,一直保持着活跃的创新思维,对词典的未来发展也有自己的构想,他认为,以后的词典应该充满互动性,使用者同时也是编写者,互动性就像维基百科一样。他说自己编词典是寻章摘句老雕虫,时下也需要更多精通科技的数字化人才。

修订、审定、审稿……一部词典在问世前要经历层层打磨,编纂者若无兴趣,无疑会深受煎熬。在陆先生身边耳濡目染,高永伟早已学会享受这一份沉默、低调而内涵丰富的工作。“要培养对新词的敏感,你或许是第一个找到它最准确中文释义的人,你无形中会成为一个新词的发明者,这种乐趣难以言表。词典是文化的忠实记载者,看词典就像在看一幅历史画卷,这难道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么?”说这话时,高永伟眼中闪动着灼人的光芒。

(摘编自《新民晚报》2014年12月17日)

相关链接

①陆谷孙个性鲜明、敢于高调议论说猛话,比如近几年有人建议降低高考英语权重时,已古稀之年的他“不合时宜”地反驳,中国人的英语学得多却粗燥,“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相称”,不该减少而应加强;《英汉大词典》修订发布,他直截了当说估计每一百页就有一处错。  (人民日报《陆谷孙,还是太少》)

②我要说的是,我、你们——任何人,都要“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请注意是“更好”,不是“最好”。这是一种强调个人终生修养并提升自己的“精英主义”,如果让我解释,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追求超越——注意:是‘超越,而非‘卓越’,超越的当然是自我”;第二句,“求智向善”;第三句,“不断抵近一—抵近的目的地自然是彼岸”。如果我说我们需要这样的精英主义,在座的“愤青”会反对吗?我这三句话其实只是给柏拉图转述的苏格拉底的名言“悟到自己无知才是最大的智慧”作了个脚注而已。

(陆谷孙2009年为复旦大学青年学生演讲《高等教育不应只批量生产拜物教徒》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是(  )

A.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陆谷孙人生的最好写照。陆谷孙教本科生、编词典等工作,为低调的他赢得了他并不怎样看重的各种荣誉。

B. 陆谷孙教书、编词典四十年,年龄虽大了,但思想依然年轻。他把讲台搬上微博,与网友交流,甚至设想将来的词典要有互动性。

C. 陆谷孙最初是被“发配”去编新《英汉大词典》的,但最终这份极枯燥而漫长的工作给他带来了无穷乐趣。

D. 陆谷孙教书,得到学生的髙度认可;编辞典,获得社会给予的很大荣誉,他做这些事很快乐,并且把这种快乐传递给了他的学生们。

2.陆谷孙的“低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一贯“低调”的陆谷孙,为什么会有“高调”的议论?你如何理解“低调”和“高调”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原阳秋

    香菜又叫芫荽,可她更喜欢把它叫香菜。听听,香,菜。不由分说气势逼人地就把香字占了去,这股子傲娇劲儿,啧啧。不过,名字和味道都很傲娇的香菜真到成了菜的时候,就显出了矫情。乍一看似乎挺低调,因它从不做主菜,只是一道配菜。只是凉菜的底边儿,热菜的俏尖儿,煲汤时也是最后一道花色儿。可是再细品,这低调不是真低调,有没有它,菜的品相还真是不太一样。该有它的时候没有它,菜到底就短了些微的精气神儿。

    香菜成了她厨房里的日常,每一顿都离不了。可市场上十有八九见到的都是大香菜,大杆子大叶儿,样子糙,香味儿也跟着糙。好香菜要水嫩嫩的,一点儿不能干。还不能久放,一放两三天,蔫样子就出来了。

    为了香菜,她没少发愁。说来好笑,为香菜发愁,也不算是个正经事儿。

那天,她在小区闲逛。逛着逛着,她就闻到了香菜味儿。这香菜味儿是很随意的,随意里却有着一种浓郁,她直觉来了:好香菜。

    她小心翼翼地循着这味道,轻手轻脚地跟踪着,走了不多一会儿,眼前果然就出现了一盆香菜。香菜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刚刚长出了俏模样。半尺高,婷婷袅袅,细碎的叶子嫩嫩地擎着。她蹲下来,摸了摸她们的绿叶子,又摸了摸盆里的土,那土有点儿黏手的润。

    真是一盆好香菜。真想掐两棵。她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还是掐了。回家配了紫菜和虾米,吃了一顿虾肉馄饨。味道好极了。

    有一次就有两次,越掐她越觉出了这香菜的好。现掐现吃的新鲜劲儿也着实让人惦记。也是奇怪,她从秋天掐到冬天,又从冬天掐到春天,掐了一次又一次,居然一次也没有碰见过那个主家。掐着掐着,香菜还又多出了一盆。

    有一天,她在厨房忙着,腾不出手,便喊儿子去掐。

    “我不去偷。”儿子断然拒绝。

   “怎么叫偷?”她恼了。

   “人家知道不?不知道就是偷。”儿子言之凿凿。

   “我倒想告诉人家,可找不着人。”她气得要撂勺子。

   “你找了没?诚心找能找不着?”小家伙要把她给噎死了。

   怎么找?偌大的小区,还真是毫无头绪。贴个启事:寻找香菜主人?这也太可笑了吧?她寻思,这香菜主人是个什么人呢?是退休的老人家吧?千万别碰到个老太太,老太太多半是难缠的,她又该怎么脱身呢?

   她仔仔细细地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好了,每次给一块钱,而且必须是硬币,半深半浅埋在盆里,这样主人总能看到吧,也不至于风吹了。

    从此,她掐得越发踏实了。

    那一天,她又去掐香菜,刚刚直起身,就看到一个老太太在看着她。

   “你这香菜,是在这盆里掐的吧?”老太太口气很平静,却是一副押解罪犯指证现场的口气。

    她站住,点点头,谄媚地笑笑,回头指指那个盆:“您种的?”

    “嗯。”老太太的脸突然硬起来,“吃人家的菜,也不打个招呼啊?”

    “找不着人。总不能整天蹲在这里等吧,还是挨家挨户问?还上班呢,特别忙。”她忐忑着奋力往语气里注入诚恳,“我每天放了1块钱的。”

    “都是你放的?十二块。我是卖菜的?”老太太脸更硬了。

    “对……我不是那个意思。”她有点儿心慌,果然是个难缠的老太太。

    “不是钱的事儿。我不缺那点儿钱。”老太太又说。

    “知道,我知道。”她赶紧应答,“您的劳动,很辛苦的。”

     她有些后悔掐那些香菜了。

    “好吃不?这是原阳秋。”老太太终于又开了口。

    “好吃,好吃,真好吃。这香菜……还分种类啊?”她暗暗松了口气,“过两天,我也去买点儿种子,跟您学种香菜吧。”

    “不是特别忙么?你知道啥时候浇水?浇多少?你们年轻人,啥都不知道。就知道吃。”

     她乖乖点头,任老太太抢白。

     老太太回身看一眼楼群:“住几号楼?”

     “三号楼一单元。”——又有点儿悬心,不会是去物业告她一下吧?

     她看着老太太的脸色,把手里那根香菜递了过去:“还给您。”

    “嗤,”老太太倒是一副气笑了的样子,“都掐下来了,还我干啥?”

    “那,您的香菜,我以后还能吃不?”

    “这人,我还甩不脱了。”老太太又笑了,“以后,吃你自己的。也别往盆里放钱了。”

    “哦。”她有些落寞。说到底,这老太太,还是小气呢。——她打了一下自己的脸。呸,这念头起得没良心呢。不能太贪婪不是?碗米养恩,斗米养仇。难不成人家的好香菜还养出了自己的小怨恨?

    一周后,她发现自己家的单元门口,出现了一个花盆。花盆里,种的也是香菜。她端详了好一会儿,这香菜和老太太盆里的一模一样,也是原阳秋呢。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的首段写香菜有一股子傲娇劲儿,是一道低调的配菜,有了它,不仅菜的品相好,也多些微的精气神儿,这样写突出了香菜的特别。

B. 小说善于从细微处暗示情节内容,为下文作铺垫,香菜虽然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但是模样俏,盆里的土还有点粘手的润,暗示是有人精心养的。

C. 小说中“儿子”虽着墨不多,却是作者肯定的人物,他不肯去摘别人家的香菜,可以看出他的正直,也反衬出他母亲的自私和贪小便宜。

D. 小说注重写出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如在被老太太拒绝后,“她”有些落寞,继而责怪老太太小气,马上又自责,充分展现了“她”的性格。

E. 小说以散文化的语言,舒缓细腻的笔调,围绕“一盆原阳秋”叙述了“她”和“老太太”之间发生的故事,充满邻里之间的融融温情。

2.小说不以“香菜”为题,而以“原阳秋”为题。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她”的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