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 ) A.王好战,请以战喻(好:喜欢)...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    

A.王战,请以战喻(好:喜欢)           斧斤时入山林(以:按)

B.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             非能水也,而江河(绝:横渡)

C.庠序之教(谨:认真从事)             罟不入洿池(数:多次)

D.王道之也(始:开端)                 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C项,“数罟不入洿池”,“数罟”,网眼细密的渔网,“数”,细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用网眼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鱼,通俗点就是不过度捕捞。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吾从而师之    B. 赢粮而景从

C. 君子生非异也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琵琶女演奏完后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5)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的差距的原因,即古代圣人在自身已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为自己“充电”,而时下一般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    超过前人的思想,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②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③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传达了客中凄凉、感世伤时的意味。

B. 词的上片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又表现了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的情怀。

C. “寒恻恻”写的是一种体肤之感,这种感觉既来源于衣单不耐春寒的现实状况,更多地来自于“空城晓角”的心理感受。

D. 词的结句“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念化作了一幅具体的图画,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

E. 刘禹锡曾写“自古逢秋悲寂寥”, 姜夔却写“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一个“怕”字写出了词人内心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的感时伤春之情。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词“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的“有我之境”。

 

查看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沆,字子真,青州益都人。第进士,知渤海县。岁满,县人请留,既报可,而以亲老求监州税。通判凤翔,初置转运判官。沆使江西,求葬亲,改知沂州。历开封府推官。

湖南蛮唐、盘二族寇暴,杀居民,官军数不利,以沆为转运使。沆言:“蛮骤胜方骄,未易斗力,宜须秋冬进兵。且其地险气毒,人骁悍,善用鋋盾,北军不能确。请选邕、宜、融三州卒三千人习知山川技艺者,径捣其巢,布余兵络山足,出则猎取之。俟其势穷力屈,乃可顺抚。”朝廷用其策,二族皆降。加直史馆、知潭州。他道兵来戍者,率两期乃代,多死瘴疠,沆请以期为断,戍人便之。

徙河东转运使。民盗铸铁钱,法不能禁,沆高估钱价,铸者以无利,自息。入为度支副使。

侬智高乱定,仁宗命安抚广西,谕之曰:“岭外地恶,非贼所至处,毋庸行。”对曰:“君命,仁也;然远民罹涂炭,当布宣天子德泽。”遂往,遍行郡邑。民避寇弃业,吏用常法,满半岁则听人革佃。沆曰:“是岂与凶年诡征役者同科?”奏申其期。擢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改河北。

李仲昌建六塔河之议,以为费省而功倍。诏沆行视,沆言:“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今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况所规新渠,视河广不能五之一,安能容受?此役若成,河必泛溢,齐、博、滨、棣之民其鱼矣。”既而从初议,河塞复决,如沆言。

进枢密直学士、知成德军。俗方弃亲事佛。沆阅按,斥数千人还其家。以户部侍郎致仕,卒,年六十九。

                                      (选自《宋史•卷三百三十一•列传第九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今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

B. 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今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

C. 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今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

D. 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今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B.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C. 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赵祯的年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D. 致仕,亦作“致事”,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湖南蛮唐、盘二族抢掠暴乱,朝廷采用周沆的策略,选派熟悉当地山川地形且有武艺的兵士直接进攻他们的巢穴,部署其他兵士在山脚猎取他们,最终使得二族投降。

B. 周沆任河东转运使时,民间偷偷铸铁钱成风,法令不能禁止。周沆就采取经济措施,高估铜铁价格,使铸铁者无利可图,自然平息。

C. 周沆受命安抚广西时,行遍广西各州县,了解到百姓为逃避寇难抛弃家业满半年,官方就许别人代为租佃其田亩,就奏请放宽限期。

D. 对李仲昌开凿六塔河的建议,周沆认为这样开凿的新渠过于窄小,容不下河水,反会引起黄河泛滥。朝廷采用了周沆的意见,使各州免于被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道兵来戍者,率两期乃代,多死瘴疠,沆请以期为断,戍人便之。

(2)君命,仁也;然远民罹涂炭,当布宣天子德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  月  寺

叶 弥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天

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的叫罗师

傅,女的叫薄师傅。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直夫妇相称。你

说奇怪不奇怪?”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音

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相配。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不

一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于是我在观音面

前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

海市蜃楼

过眼云烟

落花流水

浮生若梦

    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

    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

    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 

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这个我说不清楚。”又说,“我像你这么大

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文

老师 。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一掠而

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

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

我对薄师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就是罗师傅

——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

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看见

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是一

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囡

说,‘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说也是。”

    他俩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水的

眼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 

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天空

上, 有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

谢幕。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

远,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候再来?”

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这

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我预感不妙。我说:“那罗师傅和薄师傅呢?” 

匠人头领说:“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 薄师傅是病死

的,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罗师傅到孤郎岛上的香花寺

正式出家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他们到底是谁?有着什么样的秘密?没人知道。

明月寺不会说话。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第一段借他人的一番话,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离奇身世、故事发生的缘起

及时代,开篇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我”对签上所说感到悲戚,薄师傅却说出“信与不信之间,最好”及年轻时喜

欢泾渭分明的话,对比之下,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

C. 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明月寺中罗师傅和薄师傅的俗家生活,

观察细致,语言平淡舒缓而又生机充盈,不动声色却又自然真实。

D. 下山时,薄师傅和罗师傅盼望“我”再来的情节,暗示二人其实并不想隐遁在

明月寺,渴望有人来发现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E. 罗师傅和薄师傅的爱情是一种逃遁在外的爱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实却仍然承

2.小说中的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