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梁思礼,爱国的梁家驯火者 董海旺 2016年4月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梁思礼,爱国的梁家驯火者

董海旺

2016年4月14日,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有人曾问梁思礼:“您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这句话支撑了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幼年的梁思礼确实讨人喜欢。每次觉察到父亲要抽烟,他就主动把烟连同烟嘴、火柴、烟灰缸一同递到父亲跟前,引得梁启超非常高兴,以至于父亲只要两三天见不到就心头痒痒。然而,父亲并没有陪伴梁思礼太久,在他5岁时离开人世。“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底数我最弱,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他遗传给我一个很好的毛坯,他的爱国思想通过我的母亲及他的遗著使我一生受益。”梁思礼曾回忆道。

赴美留学前,梁思礼几乎都在天津。1941年中学毕业后,他便随三姐梁思懿前往美国留学。在嘉尔顿学院学习两年后,梁思礼放弃了嘉尔顿的奖学金,改领每月微薄的盟国津贴,转入以“工程师摇篮”著称的普渡大学,改学电机工程。因为那时的他一直想走工业救国之路。1945年,梁思礼从电机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随后,梁思礼来到辛辛那提大学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并在那儿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49年9月,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梁思礼动员留美学生回国,同时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回国。1956年10月,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风华正茂的梁思礼,奔跑在梦想与火箭齐飞的路上。但很快,1962年的东风二号导弹发射试验,令踌躇满志的梁思礼尝到了失败的痛切。这枚导弹发射后不久,便摇摇晃晃,像喝醉了酒,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落在距发射点300米的地方。

望着炸出来的大坑,在场的航天人泣不成声:“我们真的不成吗?”梁思礼却一言不发。后来回忆起这一幕时,他说:“我从来不觉得会不行,得收摊了。在我的想象里,就应该做下去,必须做下去,做不下去也要做下去。”

梁思礼的驯火史更是一本失败者之书。他生命中的67年都奉献给了航天事业。虽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对于一位驯火者来说,失败比成功“贵”得多。正因为历经无数次失败,梁思礼才开创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学。后来,他参与了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研制工作,并创造了1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也正因为尝过无数次失败,他主持发射的洲际导弹能够横跨南北半球,穿越6个时区,向着预定海域飞去。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每个航天史上的“首次”,经过失败的孕育,都像是梁思礼的孩子。

航天这一行,梁思礼一做就是67年。好在,他天生就会找乐子。1974年,50岁的梁思礼被下放到河南正阳“五七”干校劳动,干校分配他当“猪倌”。人们都说,搞导弹的知识分子被派去养猪,真是浪费人才。可梁思礼却分外感谢组织的照顾:逃离“文革”这块是非之地,精神上无比轻松自在。每天,梁思礼戴好套袖,穿上围裙,打猪草、拌猪食、清猪圈,干得高高兴兴。看着自己喂养的肥头大耳的八戒军团,梁思礼满心自豪,还与它们合影留念。

他的生活永远都是可爱的,极有价值的。即便是住院期间,梁思礼一见到家人,就迫不及待地问:“快给我讲讲,最近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他做起什么,都别有一番意趣。自去年住院以来,他的房间里重复播放着旋律欢快的《施特劳斯圆舞曲》、《天鹅湖》等曲子。有时不小心被人替换成慢板、行板,梁思礼会立即要求“换回刚才的圆舞曲”。旋律响起,躺在床上的梁思礼双手打起拍子。女儿梁旋见他的脚部在动,便含着音乐节拍帮他活动脚部。她乐感不好,梁思礼便笑着指挥道:“快了,哎,慢了。”只是,音乐还是没能留住这位老人。梁老走了,带着他熟悉的旋律,带着亲朋对他的敬意与眷恋。

与那个年代中国所有驯火者一样,梁思礼所在之处是历史耀眼处的暗面。近处,找不见他的名字,设计图纸上没有,光荣榜上也没有,他是戈壁滩上被尘土风沙遮掩的背影,他的名字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远处,他的名字却越发清晰,一笔一笔镌刻在历史坐标轴上,留在时代的注脚里。“爱国,不需要理由。”梁思礼总是这样说。大师风骨,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

  (节选自《人物周刊》,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梁思礼认为自己从父亲那儿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是爱国主义思想,父亲“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的话支撑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B. 梁思礼把一生献给航天事业,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到第一艘神舟飞船的发射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这些失败奠定了事业成功的基础。

C. 梁思礼与那个年代中国所有驯火者一样,姓名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只能默默无闻地为国奉献,虽不能青史留名,但也无怨无悔。

D. “戴好套袖,穿上围裙,打猪草、拌猪食、清猪圈”一句,用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梁思礼在“五七”干校生活的情景。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梁思礼对我国航天事业贡献巨大。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独自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

B. 梁思礼深受父亲梁启超的影响。他幼时聪明乖巧,受到父亲百般疼爱,并深受其父遗著的影响,自幼打下了深厚而扎实的国学功底。

C. 梁思礼立志工业救国。他在嘉尔顿学院学习两年后转学普渡大学,改学电机工程,这对他后来从事航天事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D. 梁思礼意志坚定。在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的过程中,他屡遭失败,但他鼓励自己坚持做下去,最终赢得了无数个中国航天事业的“首次”。

E. 梁思礼乐观坚强。他一生经历许多曲折失败,但他的生活永远都是可爱的。 “文革”做猪倌时高高兴兴,病危时仍欣赏旋律欢快的乐曲。

3.“爱国”对梁思礼的事业和人生有哪些深刻影响?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探究。

 

1.C 2.DE 3.①父亲的爱国思想支撑着梁思礼的人生信仰;②留学时处于工业救国动机梁思礼中途转学普渡大学;③新中国成立梁思礼动员留学生回国并以身作则;④梁思礼经历许多失败仍不改初衷地投身祖国航天事业。 【解析】 1.试题分析:C错在“他没有青史留名”,原文信息是他的姓名镌刻在历史坐标轴上,留在时代注脚里。 2.试题分析:A项错在“独自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原文信息是与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B项错在“梁思礼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原文说其母教导与其父遗著让梁思礼产生爱国情怀,没说因此打下深厚国学功底;C项错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此评价原文没有信息依据。 3.试题分析:注意从“爱国思想支撑着梁思礼的人生信仰”因爱国“转学”“回国”“经历许多失败仍不改初衷”。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爱国”对梁思礼的事业和人生有哪些深刻影响,通过题干看是一道局部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文章的开头,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爱国支撑着梁思礼的人生信仰”因爱国“转学”“回国”“经历许多失败仍不改初衷”等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流言是相互传播的关于现实社会问题的某种不确切的消息。这种传播一般是口头的、非正式化的和非官方的。流言和谣言有一定的区别,虽然二者都是广泛传播不确切的消息,但是谣言一般怀有恶意,流言则往往由无意的讹传所致。虽然流言的后果不一定有害,但是大多会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恶劣的影响,干扰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在特殊时期,更会不利于人们应付重大恶性事件和灾难。

从信息发出者方面看,由于对事物的观察、理解有偏差,信息发出者发出的信息就可能不真实。比如,某人单是听到附近有人发烧,就轻率地当成非典病人而随口说出去,几经传播,便形成流言,就会闹得附近居民人心惶惶,给当事人也带来心理压力。

从信息传播过程方面看,传播者往往是在对信息本身和向他传播信息的人,存在着一种心理定势的心态下接受信息的。就是说很容易使信息加上了自己的主观色彩。在他向别人传播信息时,或由于遗忘而造成对信息的遗漏和次序颠倒,或根据个人的需要而对信息进行的取舍和补充,以及说话的口气,表达的方式,这些都会使他传播的信息主观色彩加重,进一步远离事实。为此,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三个概念描述流言讹传的心理机制。一是“磨尖”,即传播者对于传给他的流言断章取义,由于主观原因而突出某一点;二是“削平”,即把传给他的信息重新组合,使情节似乎更符合常理,故事性加强,易于向别人转述;三是“同化”,即传播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志趣,对传给他的信息加以润色,使之更加符合他的心理特点。

在社会变化剧烈或出现天灾人祸时,流言较多。其次,在常规信息渠道受阻时,在缺乏信息或信息不清时,流言也会增多。此外,对迫切关心的事情、非常稀奇的事情、深感憎恶的事情,也容易产生流言。人们对越是关注的事情越急于了解,就容易轻信关于此事的传言,并急于告诉他人,从而显示自己的消息灵通以赢得他人的尊重。人们由于对稀奇事物不了解,又缺乏知识,可又需要以此来满足好奇心,于是就容易接受片面或不正确的信息。人们面对憎恶的事情,由于内心的不满和愤怒想得以发泄,于是各种流言也就产生了。

流言不足为凭,不可轻信。流言不是信息传播的科学方式,在非常时期,对人的心理生活和社会生活更容易产生破坏作用。

1.关于“流言”,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流言是在社会上相互传播的关于现实社会问题的某种消息,消息内容是不确切的。

B. 流言在社会上的相互传播往往是口头上的、非正式的,一般不会有官方政府参与。

C. 流言所传播的不确切的消息,不是不怀好意的人有意为之,就是由无意讹传所致。

D. 流言常常会给人们心理造成影响,也不利于人们在特殊时期应对重大恶性事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由于人对事物的观察、理解有偏差,信息发出者发出的信息就可能不真实,这就使传播者在传播时继续讹传。

B. 传播者在接受信息时,往往对信息本身和向他传播信息的人存在着一种心理定势,这容易使信息带上个人主观色彩。

C. 传播者的遗忘、对信息取舍和补充不当、说话口气和表达方式改变等因素,使他传播的信息主观色彩加重。

D. 人们见到稀奇事物,不了解且缺乏相关知识,可又想借此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于是就会接受片面或不正确的信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运用类比分析法,类比分析了谣言和流言相同与不同之处,使读者进一步明晰了流言的内涵。

B. 某棉纺厂因电路老化起火,有人为制造噱头,故意说是人为纵火,以致人们互相猜忌,这就是制造流言。

C. 文章第三段以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磨尖”“削平”“同化”三个概念,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流言讹传的社会根源。

D. 流言在非常时期对人的心理生活和社会生活容易产生破坏作用,所以对流言制造者和传播者,政府要予以打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7%的受访者曾购买过“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51.0%受访者喜欢“鸡汤文学”,但42.3%受访者认为同类型书籍泛滥,缺乏新鲜感。喜欢者认为:“这些文章中往往有很多生活哲理,很让人受用。”反对者则认为:“励志类书籍就像快餐,吃起来过瘾,却没什么营养。读得多了,会发现许多都是一个‘套路’。”

    对于“心灵鸡汤”类文字的流行,你有什么体验或者想法?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仔细欣赏下面漫画,描述画面构成并阐述其寓意,不超过12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

    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无非是指在为自己打算时更____,换言之,他们之所以受抨击,是因为“把自己的智力和理性____”。然而,这____?生在这个时代,除了传统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的深层次影响之外,中国人找不到宏大的目标。曾经的革命豪情成了举国头脑发热的可怕记忆,此时唯有“致富光荣”,而社会又鼓励一种玩世不恭的消费主义态度。于是,处于“无公共事务状态”的人们,在之后更是埋头赚钱。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归有光的散之    如此情辞动人,    就在于他文风质朴,不饰浮华,写的都是具体而真实的生活细节,    时人称其为“令之欧阳修”,后人    是赞其文为“明文第一”。    以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判断来看,历代散文家以欧阳修第一,韩愈第二,王安石第三,而唐宋之后就是归有光了,后面    是姚鼐和曾国藩。

 

 

 

 

 

 

 

A

/

因为

所以

B

之所以

原因

/

不过

C

/

因为

因此

D

之所以

原因

因此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