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每逢周末,他总喜欢邀上三五知己,海...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每逢周末,他总喜欢邀上三五知己,海阔天空地谈论新近发生的事情,或国家大政,或家常琐碎。

②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坚持核试验,有人指出,这完全是利用地缘政治进行讹诈的老把戏,真乃诛心之论

③登上凌云山山顶,遥望江水从苍茫中迤逦而来又奔流不息地融入苍茫的远方,真有—种回肠荡气的感觉。

④阎肃为了创作歌剧《江姐》,曾亲自到重庆渣滓洞恶劣艰苦的监狱里体验生活,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剖腹藏珠的革命精神。

⑤我国东北地区一到冬天就非常寒冷,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上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⑥这个剧本写得确实不错,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听说已经拍摄电影,什么时候放映呢?人们早就拭目以待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对象有误,“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④感情色彩不对,“剖腹藏珠”即剖开肚子来藏珍珠,比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⑤望文生义,“席不暇暖”为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之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__________”,还有《阿房宫》中的“使负栋之柱,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一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情感。

(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 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霏微,迷濛的样子。③判,读“pān”,甘愿的意思。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是指“宫苑”,“坐不归”写出了诗人想回但不能回去的无奈。

B. “水精宫殿转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

C. 诗的颔联描写了一派落花轻盈、飞鸟欢悦的绚丽的春天景象。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因政治失意久坐江头、懒散无聊的心情。

D. 尾联表达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的意思。

E. 这首七律诗全诗感情浓烈,运思深刻,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表现了杜甫在官场中无所作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的苦痛。

2.简析本诗中的“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令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肤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惊直曰彭公真君子也。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是冬,无雪。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尅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牧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情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惊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B. 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惊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C. 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惊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D. 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惊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即会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 母忧,为“丁母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C. “褐”即麻布衣服。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

D. 入阁是指明清时翰林院的官员加殿阁大学士衔,进入内阁草拟诏谕,参与朝廷大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彭时真诚坦率,没有地域偏见。李贤对他曾有抵触,但相处久了也称赞他是“君子”;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士,他认为不可压制有才能的南人

B. 彭时为人正直,力挺被诬同僚。门达构陷李贤时,他认为李贤有经世济民的才能,不应去职;他不仅尽力为李贤伸冤,而且表示自己要和李贤共进退

C. 彭时敢于谏言,处处为民着想。他曾上疏指出光禄寺和城门官盘剥百姓,进献宝物之人虚抬价格,搜刮国库;当发生旱灾时,他又请求开仓平抑粮价

D. 彭时持正修身,有古大臣之风。他勤勉奉国多年,退朝后不与子弟谈论政事,选拔举荐时绝不让被荐者知晓;闲居时绝不懒散,日常生活也十分俭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2)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白 皮 鞋

[苏丹] 阿卜·白克尔·哈里德

天色暗下来了,水汽预示着将有一个不愉快的黑夜。我坐在市场的一家咖啡馆里,苦苦地思索着下月的日子该怎么过……我在责怪着自己由于一时冲动买了一双白皮鞋。按我这样地位的小职员来说,真不该如此,就是想买也该等下月再说。我埋怨我干的荒唐事儿。正在烦恼的时候,耳旁传来一声声叫擦皮鞋的声音……

抬头一看,面前站着一个约摸十一岁的孩子,披着一件不称体的长衬衣,两条瘦腿活像竖在地上的两根细棍,苍白的圆脸庞上长着一对炯炯发光的、满是孩子气的大眼。或许他早就以为我会坐下来的,所以竟没来得及等我张口告诉他这双皮鞋还是刚上脚的,他的两只小手就已经在身旁的小木箱里匆忙地翻寻着什么了。

他严肃而又小心翼翼地卷起衣袖,从木箱里取出一个铁匣,立刻埋首在这项“艰巨”的工作里。

我百般无聊地看着电影院前熙来攘往的人群,现在不比公共假日那天,很少见到中学生的影子。站着的尽是些套“吉尔巴”(一种苏丹民族服装)或穿着形形色色衣衫的童工,男女摊贩杂在人群里跑来跑去兜售吃食。

我本以为这个孩子很快就会擦完的,而他不时顾盼着影院前的观众,低声问身旁另一个孩子:

“听,开演了吧?”

“我早看过了,你要瞧,你自个儿去吧?”

这孩子一边说着,一边玩弄着手里的木棍,一面又频频抬眼留心一个闲散地等着友人赴约的青年。

擦鞋的责备而又痛苦地扫了他一眼,便拿起我那擦好鞋油的一只白皮鞋放在墙脚下,稍晾一会儿再打光。熙熙攘攘的顾客不知是谁在鞋上踩了一下,这一脚几乎使他前功尽弃,他掸掉灰尘,狠狠地骂了一句:“你怎么不长眼哪!”

说着又伸出两只小手聚精会神地开始他的擦鞋工作。

片刻间天空里越积越厚的乌云又一次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我听到他自言自语地在嘟哝:

“真主保佑,这场雨下来,看不成电影还没什么,断了我的粮可怎么办?”

雨说下就下,稀疏的大滴雨点开始落了下来。人们蜂拥地躲进咖啡馆,渐渐把我和孩子的距离越挤越远了。

滂沱大雨,倾盆如注。我端着座椅退进屋里,坐下后先忙着把两只光脚丫子塞进桌肚里,但心里止不住胡思乱想起来:这孩子哪儿去了呢?准拿走了我的皮鞋……唉,多讨人喜欢的一双新皮鞋,不用费多大劲就可以脱手的。本来嘛,眼看着浓云蔽日,预示着有一场大雨,大街小巷尽是泥水,我干吗还一定要让他再擦呢?真是活见鬼!

根本的问题倒还不是对这双丢失的鞋感到特别惋惜,问题是要我光着脚在这么一个漆黑的夜晚步行回家,倒是生平第一遭。

折磨人的整整一小时过去了。在这一小时里,我的心简直是随着表上的分针在移动。而这个小东西看来却毫不在意地计算着这一寸寸蚕食我的耐心、让我神经都快爆裂的时光。

希望孩子送回皮鞋的幻想已成泡影了,这个该杀的家伙竟这么拿着我的皮鞋就溜跑了。

我开始认真地考虑回去的那条道,当然,最好能雇一辆车,可是车停在大马路上;还有,钱呢?看来惟一的办法只能光着脚在我们那条既窄又危险的巷子里冒上一次险了。

又过了一小时,雨仍下个不停,咖啡馆里挤得水泄不通,等着孩子把鞋送回来似乎没什么希望了,抑制不住的气恼和郁闷阵阵袭上心头。播音机响了好长一阵终于静下来了。靠在躺椅上的、捏着帽子站久了的人都活跃起来,坐在一旁长凳上的还在热心地讨论着雨……

时间将近午夜,雨势渐弱,最后天空里只飘落着星星点点的雨丝儿,人们可以回家了。人们开始离开咖啡馆,不到半小时,屋里便走空了。侍者动手收拾桌椅,示意说:你也该走了。

老实说,我本也打算最末一个离开这儿,因为我不相信我的神经能经受得住自己光着脚在众目睽睽下走回家去。

我低着头走出大厅,刚穿过活动门,冷不丁地一下子怔在那儿了,两条腿似乎瘫陷在淤泥里,半步也提不起来,张大了的嘴不知说什么好,一个不到十一岁的孩子——好熟的脸哟——光着上身,胳膊肘支着一只小木箱,倒在墙角里睡着了。他的另一只手紧紧捏着一包东西,我过去轻轻地摇醒了他,他跳起身来,小手揉了一阵眼睛,迷糊中他忆起了我是谁。他连忙打开布包,一边忸怩地向我道歉。我这时才发现他是那么困倦,瞌睡沉重地压着他的眼皮。

付了钱,帮他披上那件不称体的、包过我皮鞋的长衬衣,我默默地踏上了归途。

满街的泥水,人们早就进入香甜的梦乡……周围是一片漫长、寂静得怕人的黑夜,电线杆上的街灯散出一团团灰白的光芒,似乎连这个也给雨水浇了个透湿。这种时刻四周见不到一点活的东西,哪怕是一只丧家的狗还是一只迷途的猫。

一幅使我无法入眠的景象萦回在我的脑际,那个孩子——我们的孩子,仿佛就坐在我床边,胳膊肘支着一只小木箱,另一只手里紧握着一双白皮鞋。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佳作选》 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3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文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多种细节描写,如男孩与伙伴的对话、娴熟的擦皮鞋的动作、用衬衫包裹白皮鞋等等“小”笔触,塑造了一个勤谨自强、诚信守责的小男孩形象,引发读者对以小男孩为代表的弱势人群深深关切的善良之情

B.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大篇幅地对“我”进行心理描绘,“我”的种种心态,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改变,使得故事更显真实,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C. “白皮鞋”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白皮鞋”展开叙述;“我”的“白皮鞋”洁净、珍贵,与擦鞋孩童的生活与心灵形成对照,恰恰折射出“我”内心的自私、虚荣与身处上流社会的优越感

D. 结尾处对小男孩形象的描述,以及我把擦鞋孩子称为“我们的孩子”,体现出“我”内心的反省与悲悯情怀

E. 文章具有明晰的镜头感,对景物、人物的描写绘声绘色,故事环境逼真生动,使人如入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文中划线处多次描写雨势的变化,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对比是本文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小说中运用了那几组对比,试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9日正式发布。作为一个第三方机构,此次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共回收样本约26.8万份,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及814个专业、665个职业、326个行业,这是其第六年发布就业蓝皮书。

据调查结果,本科院校2013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8%,与2012届(91.5%)基本持平,比2011届(90.8%)上升1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学以98.3%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高居所有主要本科专业榜首,而应用物理学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垫底,为88%。

2013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69%、62%,均与2012届(分别为69%、62%)持平,均略高于2011届(分别为67%、60%)。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呈现平稳趋势。

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周凌波认为,大学毕业生自愿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主要是对专业相关工作不认同。2013届本科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33%),其次为“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5%)。

调查还显示,“民营企业/个体”是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本科院校中有45%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则有63%。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用人单位规模是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51%),其中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为45%,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6%。中小民营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雇佣者,鼓励中小民营企业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是提升就业的主要渠道。

此外,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3%,比2012届(2.0%)高0.3个百分点,比2011届(1.6%)高0.7个百分点。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3.3%)高于本科毕业生(1.2%)。

           (《光明日报》2014年06月10日)

材料二

2013年“史上最难毕业季”已经远去,2014年“更难就业季”如期而至。近日,中华英才网发布了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该报告自2014年2月份开始样本和数据的采集,历时3个月共收集有效样本近5万份,对中国大学生择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截至2014年5月底,38.9%的受访大学生仍未有明确的就业单位。其中,从地区上看,生源地为上海、北京的大学生签约率基本在85%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4-29个百分点;而东北、华中的学生签约率全国最低,华中地区比平均水平低了约16个百分点。从专业上看,哲学、管理学、历史学专业的大学生签约率较高,理学和农学专业总体较低。

报告显示,有30.4%已签约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一线城市的单位就业,没签约的大学生也有30%打算在一线城市就业,而对参与调查的所有大学生来说,这个数字是30.3%,比2013 年的21.8%有较大比例提高。

从行业看,大学生择业的首选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次是金融业,第三是信息传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从单位性质看,35.9%的在校大学生把国有企业作为就业的首选。

不过,在工作三年以上的就业人群中,仍选择国企的比例下降为 23.91%,而愿意选择民营企业的比例则达到了33.63%。该报告分析称,尽管国有企业在福利保障体系和职位稳定性方面依然具有优势,但随着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大量新兴市场机会的出现,国企的吸引力已经开始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毕业大学生中,有自主创业倾向的人占到了18.9%,接近两成,较2013年的2.21%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南方周末》2015年3月20日)

附图

材料三

由于连年扩招,从2003年至2014年,12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接近1亿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因而高学历劳动力供给十分充足。从“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从剩余向短缺变化的转折点)的角度看,高学历劳动力还处于“刘易斯拐点”之前的工资平稳期,他们与老板议价的空间并不大,体面就业更难。

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一方面,在大力调整夕阳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时,传统的就业岗位将大量消失。另一方面,由于科技进步、有机构成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传统工作岗位将大量摧毁。

再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问题以及选人用人配套措施不完善使得人才不能合理流动。每年上百万的公务员考试大军、国企招聘火爆、民企乏人问津、一线城市扎堆儿求职、西部城市人才缺乏等现象,既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亟须更新,也说明我们的选人用人配套措施尚不完善,人才不能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间合理流动,造成大学毕业生体面就业机制不畅通。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09月09日)

材料四

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既有老因素,也有新原因。老因素包括,高校专业设置出现偏差,培养模式与实际对接不上;高校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不肯放下身段到民企等企业就业;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迟迟转变不过来,不利大学生就业等。新原因主要是今年经济形势异常困难,原来很多需要用人的部门和企业为节省人工成本等,大幅降低了招聘比例;此外新增毕业生比往年多,今年全国高校总的毕业生达到近700万,比上年高出12万。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世界性现象。我们出现的一个独特情况是,一边是大学生找工作难,一边是农民工用工荒,很多企业招不到农民工。这里反映的问题就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对大学生就业有一种抑制作用。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必须改革中国的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能够容纳就业的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或者新兴服务业。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3年07月06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从《光明日报》和《南方周末》的报道中可以得知,2013年和2014年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共同点是毕业生逐渐青睐民营企业和自主创业的比例增加

B. 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侧重点是纵向比较不同年份大学生就业情况,关注大学生的就业趋势

C. 中华英才网发布了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侧重于大学生就业取向,认为在校大学生已经把民营企业作为就业的首选

D. 两家媒体发布关于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新闻的背后,如实地反映了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相对而言,《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专业性更强,更具有说服力

E. 从《南方周末》的报道附图中得知,从2011年到2014年,大学生择业选择一线城市的比例虽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提高的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认为大学毕业生自愿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主要是对专业相关工作不认同。其中的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

B. 《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认为大学生择业的首选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次是金融业,第三是信息传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原因是薪酬高。

C. 从2003年至2014年,12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大幅增加,高学历劳动力还处于“刘易斯拐点”之前,所以就业非常困难。

D. 《北京青年报》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既有老因素,也有新原因,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经济结构不合理。

3.结合三、四则材料,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