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亮和六便士 【英】毛 姆 在所有这些日子里,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亮和六便士

【英】毛  姆

在所有这些日子里,他的艺术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不久他就没有兴致到画室去了;他只关在屋子里一个人埋头苦干。因为一文不名,有时他连画布和颜料都买不起,而这两样东西恰好是他最需要的。从他的谈话里我了解到,他在绘画上遇到的困难很大,因为他不愿意接受别人指点,不得不浪费许多时间摸索一些技巧上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过去的画家早已逐一解决了。他在追求一种我不太清楚的东西,或许连他自己也知道得并不清楚。过去我有过的那种印象这一次变得更加强烈了:他像是一个被什么迷住了的人,他的心智好像不很正常。他不肯把自己的画拿给别人看,我觉得这是因为他对这些画实在不感兴趣。他生活在幻梦里,现实对他来说一点儿意义也没有。我有一种感觉,他好像把自己的强烈个性全部倾注在一张画布上,在奋力创造自己心灵所见到的景象时,他把周围的一切事物全都忘记了。而一旦绘画的过程结束——或许并不是画幅本身,因为据我猜想,他是很少把一张画画完的,我是说他把一阵燃烧着他心灵的激情发泄完毕以后,他对自己画出来的东西就再也不关心了。他对自己的画从来也不满意;同缠住他心灵的幻景相比,他觉得这些画实在太没有意义了。

“为什么你不把自己的画送到展览会上去呢?”我问他,“我想你会愿意听听别人的意见的。”

“你愿意听吗?”

他说这句话时那种鄙夷不屑劲儿我简直无法形容。

“你不想成名吗?大多数画家对这一点还是不能无动于衷的。”

“真幼稚。如果你不在乎某一个人对你的看法,一群人对你有什么意见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人人并不是都是理性动物啊!”我笑着说。

“成名的是哪些人?是评论家、作家、证券经纪人、女人。”

“想到那些你从来不认识、从来没见过的人被你的画笔打动,或者泛起种种遐思,或者感情激荡,难道你不感到欣慰吗?每个人都喜爱权力。如果你能打动人们的灵魂,或者叫他们凄怆哀悯,或者叫他们惊惧恐慌,这不也是一种奇妙的行使权力的方法吗?”

“滑稽戏。”

“那么你为什么对于画得好或不好还是很介意呢?”

“我并不介意。我只不过想把我所见到的画下来。”

“如果我置身于一个荒岛上,确切地知道除了我自己的眼睛以外再没有别人能看到我写出来的东西,我很怀疑我还能不能写作下去。”

思特里克兰德很久很久没有作声。但是他的眼睛却闪着一种奇异的光辉,仿佛看到了某种点燃起他的灵魂、使他心醉神驰的东西。

“有些时候我就想到一个包围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的小岛,我可以住在岛上一个幽僻的山谷里,四周都是不知名的树木,我寂静安闲地生活在那里。我想在那样一个地方,我就能找到我需要的东西了。”

这不是他的原话。他用的是手势而不是形容的词藻,而且结结巴巴没有一句话说得完整。我现在是用自己的话把我认为他想要表达的重新说出来。

……

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生活比任何其他艺术家都更困苦。他工作得比其他艺术家也更艰苦。大多数人认为会把生活装点得更加优雅、美丽的那些东西,思特里克兰德是不屑一顾的。对于名和利他都无动于衷。我们大多数人受不住各种引诱,总要对世俗人情做一些让步;你却无法赞扬思特里克兰德抵拒得住这些诱惑,因为对他说来,这种诱惑是根本不存在的。他的脑子里从来没有想到要做任何妥协、让步。他住在巴黎,比住在底比斯沙漠里的隐士生活还要孤独。对于别的人他没有任何要求,只求人家别打扰他。他自己有一个幻境。

思特里克兰德是个惹人嫌的人,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节选自傅惟慈译《月亮和六便士》,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相关链接】

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的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主人公原本是位证券经纪人,中年时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对现当代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 思特里克兰德在绘画上遇到的困难很大,主要是因为他穷得连画布和颜料都买不起。

B. “我”劝思特里克兰德把画作送到展览会上去,一方面“我”是真诚地想让他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也说明“我”是一个急于成名的势利小人。

C. 小说借“我”之口来叙述故事,塑造了一个一心追求艺术、在个性与社会现实之间挣扎的怪才形象。

D. 小说在刻画思特里克兰德这个人物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使主人公形象显得丰满。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思特里克兰德的性格特征。

3.你认为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成功者还是一个失败者?这个人物给你什么启迪?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C 2.①对艺术执着追求;②坚持自我,决不妥协;③超凡脱俗(鄙夷世俗),不为世俗名利所诱。或者①有理想;②执着;③坚毅;④淡泊;⑤固执;⑥寡言;⑦无城府;⑧不俗气。 3.我认为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成功者,同时也是一个失败者。他在艺术的追求上是一个成功者。他能为自己心目中的目标不惜牺牲一切,向着心灵的方向出发并奋勇前进,这是幸福的,也是成功的。但在生活中他又是一个失败者。他的生活缺少沟通和交流,缺少与这个社会的和谐共处,为了个人目标,付出的牺牲太多,不仅牺牲自己,同时也牺牲别人。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强加因果,依据原文第一段,穷得“有时连画布和颜料都买不起”,不是思特里克兰德在绘画上遇到的真正困难。B项,无中生有,“我”劝思特里克兰德把画作送到展览会上去,并不能说明“我”是一个急于成名的势利小人,而是我真心地替困难中的思特里克兰德着想。D项,小说在刻画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但没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和明显的动作描写。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对艺术执着追求”“坚持自我,决不妥协”“超凡脱俗”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 3.试题分析:认为是成功者、失败者,或者是一个成功者同时也是一个失败者,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中国重视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强调官员对民众的约束与塑造作用,因此,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上,要求官员清正廉明就成了传统政治的核心诉求之一。而西方更着重于法典与制度的完备与执行,更为相信“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这就使得传统中国与西方在“官吏”的定位方面出现非常大的区别。西方的官吏是技术型官僚,以对法制的熟稔和贯彻为考核依据,局限在公权力领域,官员的私人领域并不影响其公权力领域的职位与权威。而传统中国既要求官员具备技术型官僚的职能,又要求官员充当万民的表率,即所谓“青天大老爷”,被西方放置在个人层面的“道德”在传统中国却恰恰是约束的重点。传统中国的政治理念是“政者,正也”,只有人“正”才能产生清明的政治,所以重视德性培养和德行考察。如上所述,传统中国对官员的监督,除外在的法律监督外,还从道德角度进行监督,形成对官员进行风宪纠弹的言官系统。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对官员进行监督的常制,监察御史和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监察御史品秩不高,但代表皇帝,可以小制大,以内制外,尤其巡按御史,小事立断,大事奏裁,很有权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明朝没有宰相之制,都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六部、地方政府和监察御史、给事中不相统属,避免了由于隶属关系而对言官产生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言官要起到肃清吏治的作用,由谁来担任言官就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了。朱元璋要求由“贤良方正”之人来充任言官,内存忠厚之心,外振正直之气,政治上一定要忠君爱国。明成祖朱棣则进一步强调言官要“有学识、通达治”。不仅如此,明代还要求言官有实际的仕途经历,能真正切入实务,不务空言。由于言官的道德劝谏职能,就必然对言官任职资格提出了专业技能之外的更多要求,首先是任职回避。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父兄现任在京三品大臣,其子弟为科道言事官者,俱改任别衙门,照例循资外补。”其次对言官出身有资格限制。明代规定,不能选用胥吏出身者为言官,如果曾犯“奸贪罪名”,也失去获选资格。在选任程序上,言官比起其他普通官员要严格复杂很多,先要进行察访,调查舆论民情,然后“或策以时务,或试以章疏,议论正人”,最后拟出名单,供皇帝批准。考核程序也远较普通官员复杂。

对言官体系的任职资格、选任与考核均如此严格,使得明代的吏治在经历了洪武的严刑峻法之后走向常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体而言,因为能出现像海瑞这样抬棺死谏的言官,有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明代吏治的清明程度比其他王朝要好。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对言官自身要求严格之外,对言官也要进行有效保护,不因言获罪是重要的原则。明代言官在社会上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尽管明代有言官因言得祸的时候,比如王阳明就是因为上疏申救言官而遭贬谪,但总体上,言官有人身安全的保障。由于明王朝非常强调从道德情操角度来培养士风,言官尽职尽责,哪怕是对皇帝也不放过,万历时期言官雒于仁曾批评万历皇帝“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言官对阁臣的监督也非常有效,严嵩当政时期,有十余位言官前赴后继地弹劾严嵩,即便遭到严嵩假借皇权进行廷杖、除名、贬谪、下狱等打击报复也在所不辞,终于使严嵩父子伏法。言官对地方政治的监督也颇为有效,当明王朝的朝政荒怠时,地方运转基本正常,言官可谓功不可没。

(节选自《明代言官监督与朝政兴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对官员的道德要求方面,传统中国将道德作为核心要求,而西方则置道德于个人层面,不要求官员充当道德的表率。

B. 传统中国对官员的要求具有公私领域杂糅的特点,西方对官员的考核局限在公权力领域,私人领域不影响其职位与权威。

C. 传统中国的官员是道德型官员,以清正廉明为考核依据;西方的官吏是技术型官僚,以对法制的贯彻执行为考核依据。

D. 传统中国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重视官员的主观能动因素;西方政治的着重点在法制,强调“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明朝制度规定,为保证言官发挥职能,言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在京三品大臣,出身胥吏、曾犯奸贪,均不得担任言官。

B. 明朝言官选任程序严格复杂,不但要进行民意调查,还要通过时务策问或章疏测试、人物品议等方式对人选进行考察。

C. 明朝选拔言官非常慎重,除了对人选的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还对其道德品质、政治素质、仕途经历等方面有明确要求。

D. 明朝的监察御史、给事中并不隶属于六部和地方政府,从体制上避免了对言官的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朝言官总体上具有人身安全保障,这是他们能尽职尽责,积极发挥对皇帝、阁臣和地方政治的监督作用的重要原因。

B. 明朝有制度化的言官系统,整个言官群体也较好地发挥了劝谏作用和监督作用,因而明代的吏治较其他王朝清明。

C. 传统中国极其重视官员道德的政治功能,所以对官员的监督具有法律和道德双重维度,言官须从道德角度监督官员。

D. 明朝言官虽官阶等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他们直接向皇帝负责,可对部分小事情即刻决断,因而具有很高声誉和公信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一位杜姓男士在高中同学聚会上给每人发了一部红色iPhone7手机。一时间网上热评如潮。支持者有之,认为此男士是个好人,有情有义、珍惜同窗之情,可以用丰厚的礼物来表达感情。反对者也不乏其人,认为同学情最是纯洁珍贵的,莫让苹果7变了同学聚会的味道……

  这两种主导评论中,你更支持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嘉禾公司财务审批的构思框架,请根据这个构思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可是我想说,。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法学家苏力教授一直倡导既有的本土资源中借鉴有益于现代法治的理念和精神。他认为,传统是静默的历史,是具有一定活力的观念或行为模式;传统不是形成文字的历史文献,不是当代学者的重新阐述,而是活生生地流动着的、在亿万中国人的生活中实际影响他们的行为的一些观念,   ⑤  从行为主义角度来说,   ⑥是他们的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模式。

 

A

更加

而且

B

如果

可能

/

便

C

也许

/

或者

或者

D

并不

如果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