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公益类平台“拾柴计划”的标识,请写出标识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倡导的主题。要...

下面是公益类平台“拾柴计划”的标识,请写出标识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倡导的主题。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最上面是如两人相拥、又如两手掌承火焰的线条构成的心形图案;心形下面是四个大字:拾柴计划;最下面是一行小字:帮助好人做好事。 主题:人人做好事,让爱心充满人间,温暖人间。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情景扩写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内容,拟标题,品寓意。本题要求写出标识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倡导的主题,要求做到客观、全面,即把所呈现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考生解答此题抓住“公益类平台‘拾柴计划’的标识”的提示,结合标识内容,将这些信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描述和概括画面的能力。描述类,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有一定道理。不过,仅仅有国家不幸,  ①  ,而让杜甫等春风得意,也不可能诞生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太平盛世也曾造成了李白的失意,韩愈的辛酸和苏轼的落魄,  ②  ,也成就了中国讲坛一颗颗闪耀的明星。由此可见,国家不幸与诗家不幸相比,  ③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南方的夏夜里,原野上,到处听得见一种调式简单然而情致陶冶人心的乐曲。它由一种缓慢的鸣叫声构成,  ①  带颤音,曲调显得更富于表现力。凭这声音你  ②  能猜到,那振膜一定特别薄,  ③  非常宽阔。  ④  没什么惊扰,它就安安稳稳地呆在低低的树叶上,那叫场便会始终如一,绝无变化;  ⑤  只要有一点儿动静,演奏家仿佛立刻就把发声器移到肚子里去了,让你无法凭听觉找到它的准确位置。

 

A

所以

并且

只要

但是

B

由于

并且

\

可是

C

由于

而且

如果

然而

D

因为

\

而且

即使

但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攻克了大尺度、高精度的拼装施工难题,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建设任务。

B. 专家表示,没经过专业指导的急救行为值得商榷,特别是心肺复苏,虽然技术并不高深,但要做到规范操作、有效抢救也非不易。

C. 《中国诗词大会》是由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它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了国民大众的头脑里。

D. 我国推行控烟已有多年,但成绩不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人际交往中,互相递烟被很多人视为增进情感促进交流的一种手段所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总理的南太平洋之行,无论是与老朋友路易·艾黎 的亲属交流,还是看橄榄球赛“围巾外交”,都让当地媒体津津乐道地说个不停。

②在与瑞典的对决中,因德尔波特罗和摩纳哥受伤,阿根廷人的排兵布阵顿显左支右绌,好在纳尔班迪安尚能披挂上阵。

③国防科技大学银河团队,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智慧,可谓披肝沥胆,开创了堪称中国超级计算机发展缩影的历史伟业。

④他读了青年作家郝景芳的获奖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后,掩卷深思,惊觉人生如梦,白云苍狗,因此不必执念太多,要学会放手。

⑤在“雷锋热线”志愿者前来探望时,这位爱热闹的孤寡老人激动地坐了起来,在病床上振振有词,和志愿者们分享着她的人生经验。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⑤    D. ②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村头的老槐树

梁永生

①许多年来,每次回到故乡,一头撞进那片热土的怀抱,我最先望见的就是村头那棵傲然挺立的老槐树。枝丫间升腾起的袅袅炊烟,氤氲着饭菜的清香,传递着家的温暖讯息,让我瞬间忘记了浑身的疲惫和一路的颠簸。

②村头是小村通往外面的门,老槐树就是守卫门户的门神。进门,出门,看似寻常简单,却是悲欢离合。对于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村头的老槐树下是滋生思念、牵挂和企盼的地方,也是守望幸福的驿站。老槐树是一把标尺,丈量着血浓于水的亲情距离;老槐树是一道分割线,隔开了草木故园与外面的世界。每每我离开故乡,老槐树下是母亲和我分别的地方。老槐树下也是村民聚散离合的地方。寒来暑往,流转经年,参军入伍,异乡求学,外出打工,出外经商,多少背着简单行囊的村人走出家门,走出村头,走出老槐树的庇护,去外面的世界追逐梦想。不管走得多远,无一例外都要在老槐树下启程,从此天各一方,四处漂泊。

③老槐树是小村的眼睛,目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人,也打量着每一个从村子里经过的人。记忆中,村头的老槐树下是外乡人歇脚的驿站。货郎担、卖油郎、玩把戏的、补漏锅的,甚至是要饭的,这些行色匆匆的乡村过客或推车,或肩扛,走村穿巷,沿街叫卖,用自己的手艺和勤劳换取着一家老小的温饱。老槐树下,对于那些四处漂泊的生意人或者手艺人来说,是一个吸袋旱烟歇歇脚的场所,也是一个体味人生冷暖的地方。一年四季,老槐树下都或多或少蹲坐着闲暇无事的村人,冬天晒暖,夏季纳凉,几乎没有断过人。乡亲们宅心仁厚,民风淳朴,尤其是对那些外乡人更是厚道热情,看见路上走来陌生人,便起身上前询问。来人一边散烟,一面说明来意,如若是来投亲奔友的,立即有人领着到家里;如若是做小买卖的或者是手艺人,便有人向其详细讲解村落布局、街道走向、人口分布,让这些外乡人少走冤枉路。

④那棵老槐树,年年岁岁历经风雨侵蚀依然傲然挺立,凝视着一个小村的兴衰荣辱。“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临近年关,村头的老槐树下便人头攒动,潮水般涌来了村中的男女老幼,他们踮起脚尖举目远眺,翘首以盼——父思女,母盼子,妇望夫,夫念妻,羞涩的村姑揪着辫梢等情郎。栖息在钢筋混凝土丛林里的游子,无论事业多么辉煌,地位多么显赫,异乡再好都无法安放他们不安的灵魂和躁动的心灵。多少次夜深人静,他们时常想起那熟稔的村头,亲人们手搭凉棚站在村头老槐树下的那幅剪影,在梦中一次次浮现,那时候,他们心里热乎乎的,也酸溜溜的,饱含着热泪,记住了乡愁。

⑤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村庄里留下的多是些苍老的身影和稚嫩的面孔。村庄空了,瘦了,村头也不再是往昔的村头,人影稀疏,门可罗雀。在村庄的臂弯里,在夕阳的余晖里,我看到村头那棵原本蓊蓊郁郁、葳蕤蓬勃的老槐树,如今一天天消瘦下去,仅留嶙峋铁骨,用最后一丝气息默念着思念、牵挂和企盼。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一头撞进那片热土的怀抱”表现了作者归乡的急迫心情,“炊烟”“氤氲着饭菜的清香”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清晰的农村印记。

B.“对于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村头的老槐树下是滋生思念、牵挂和企盼的地方,也是守望幸福的驿站”,表达的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

C.“老槐树是小村的眼睛”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村人和路人的活动都在老槐树关注之下的情况,表现了老槐树富有灵性的特点。

D.文章第④段记述外乡人老槐树下歇脚的文字,是为了表现老槐树热情好客、为一切人遮风避雨提供方便的特点。

E.老槐树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形象:它既是村庄的象征,是游子乡情、乡见的寄托,也是农村传统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的物化。

(2)简要概括现实生活中“老槐树下”有哪些作用。

(3)文章为什么以“村头的老槐树”为题?

(4)探究文章结尾画线部分表达了哪些意思,有什么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