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钱钟书先生用文言写成的《谈艺录》《...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钱钟书先生用文言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其用词运斤成风,最可表现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②点开广东省编办官方网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公开”专栏,48家省直机关及其下设机构的名称、5 000多名公务员姓名等信息昭然若揭

③新“国八条”出台后,国务院派出八个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对先前出台的楼市政策产生的效果顺藤摸瓜,以便了解新变化制定新政策。

④如果把现代化建设比作一首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交响乐,青年农民工就是其中最激昂、最有青春气息的乐章。

⑤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的资料披露,与三大石油公司的投资成本相比,三大石油公司的投资收益却很不尽人意

⑥有些出版社只认题材不辨真伪,致使一批并不具备写作资质作者的文字行销书市;不止如此,更有的出版社粗制滥造

A. ①③④    B. ③⑤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⑥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①运斤成风: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 ②昭然若揭:真相大白。感情色彩不当。 ③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不合语境。 ④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⑤应为“不尽如人意”,指不完全使人满意。 ⑥粗制滥造:指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B.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 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    D.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

B. 政府主导,媒体监督与宣传,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约5800万缺失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学习生活所面临的失管、失教和失衡问题。

C. 湘、鄂、皖、赣四省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既可整合旅游资源,也有助于形成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态圈。

D. 城镇化攸关到亿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在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明星荧荧,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流 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②参差:指鸟振翅飞翔。

1.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

B. “不自持”暗示出流莺无法克制和把持自己的悲伤心情。

C. “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D. 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

E. 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2.这是一首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蕴蓄之作,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写“流莺”的,寄寓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显忠,初世辅,南归,赐名显忠。年十七,随父永奇出入行陈。金人犯鄜延,王庶命永奇募间者,得张琦;更求一人,显忠请行。永奇曰:“汝未涉历,行必累琦。” 显忠曰:“显忠年小,胆气不小,必不累琦。”后有敌人夜宿陶穴,显忠缒穴中,得十七人,皆杀之,取首二级,马二匹,余马悉折其足。庶大奇之,补承信郎,充队将,由是始知名。金人陷延安,授显忠父子官。父与子相泣曰:“我宋臣也,世袭国恩,乃为彼用邪!”会刘豫令显忠帅马军赴东京,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显忠憩高原,望追骑益多,乃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许之,遂推之下山崖,追兵争救。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鄜城县,急遣人告永奇。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宣抚吴玠遣张振来抚谕云:“忠义归朝,惟君第一。”至行在,高宗抚劳再三。兀术犯河南,手诏以军与张俊会。显忠与敌战,败之。兀术谓韩常曰:“李世辅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乃焚庐江而走。金帅孛撒自南京率步骑十万来,显忠亲帅军遇于城南,战数十合,孛撒大败,遂退走。俄增兵复来逼城,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显忠曰:“若使诸军相与掎角,则敌兵可尽,金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乾道改元,乃还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B.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C.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D. 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一般指姓名,幼年时一般由父亲命名;多用于自称,或用于做传时介绍传主。

B. 行陈,亦称“行伍”,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代指军队。

C. 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南宋在杭州设立临安府(意为临时安顿),称之为行在。

D. 乾道,年号名,古代纪年的一种常见方式;改元,指同一皇帝在位期间更换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显忠年少便胆识过人。十七岁随父出入行阵;在招募探子时,显忠主动请求前往;后又孤身夜袭敌人成功,被王庶看重。

B. 李显忠有勇有谋,善于应变。在同州用计抓获撒里曷;与追兵作战,战而胜之,面对越来越多的追兵,与撒里曷折箭为誓后将其推下山崖脱身。

C. 李显忠忠肝义胆,一心向宋。金人攻破延安,曾授任显忠父子两人官职,但他们对此内心深感愤慨,并未诚心归附。

D. 李显忠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忠义归朝之后,曾与张俊一道,击溃进犯合肥的兀术;又与宏渊合力夹击自南京来犯的金帅。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

(2)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