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本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左手学校 右手公安局 三虎花了整整半...

文本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左手学校  右手公安局

三虎花了整整半天时间才将沙寨村的山民们集中在了自家的草棚前。

沙寨村地处大山深处,几十户人家都在山上,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上下山唯一的通道就是陡峭的天梯。荒石黄沙遍野,只产烟叶,所以男女老少都抽自制的旱烟。一到黄昏,山间烟雾缭绕,颇为壮观。

“我这几年在外边也挣了些钱,但大家不能在这里穷死,所以我决定回来带大家挣钱致富;还要让娃们去读书考大学。只是现在还差些钱和人力,这还要大家支持。”三虎说。

大家不说话,都回头看九爷。

“三虎这娃是我看着长大的,实诚,我看就照他说的弄。要不然,咱不是饿死,就是叫烟熏死。”

九爷的话很关键。凑齐了钱,三虎带着几个壮后生买回来一堆怪头怪脑的机器。半个月后,卷烟厂在山上最隐蔽的地方开工了。

三虎将成箱的卷烟拉往山外,又将大量的精米细面和大肉背上山分给大家。并再次召集大家说这是独门生意,为保守商业机密,防止其他寨子效仿,大家必须严守秘密。九爷也说:“谁要敢露半个字,就拿谁去卷了烟。”

寨子渐渐富了,石头和几个伙伴被三虎叔送去山外读书,他们觉得三虎叔就是全村人的财神爷和活菩萨。

直到上初中的一节课上——“私自生产香烟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政治老师为大家讲解法律常识。

再也无心上课了,石头请假连夜回寨子。

攀上石崖已是清晨,九爷坐在村口大树下。

“九爷,你知道不,咱的卷烟厂是违法……”话没说完,石头脸上早已留下了一座“五指山”,他夺路而逃。九爷的鞋跟着飞过来,“碎崽娃子……”

只有跑回家。

“你乖乖上学,这事咱别管,没了烟厂,全村人继续受罪不说,咱就成了寨子的千古罪人了,你的学上不成,只有回来受穷,不,回来他们会打死你。再看你哥,三十多岁了,好不容易说了个媳妇,定钱才给……”

石头他哥蹲在门口抽烟,双目喷火……

石头无奈,只能自己去找三虎叔。

“你说的都对。”三虎叔摸着石头的头和蔼地说。“可咱还有办法吗?我再弄几年,大家都富了,咱再修条路,咱就只种烟叶,卖给国家的卷烟厂。这几年只要你们几个不说就没人知道。好了,快去学校,我让送烟的车把你送一截。”

石头无语,脑子一片空白,恍惚出寨子时,大树下竟坐了几十人,不说话,只抽烟。

大清早,县城很寂静。马路的一边是学校,另一边是县公安局,石头站在路中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三虎是大家致富的领头人,他开始办作坊时一片好心,也不知道这是违法的行为。

B. 石头回村后企图说服大家停止私自加工香烟,但遭到大家包括家人的集体反对,表现了山村人的朴实、善良和团结的精神品质。

C. 小说通过对石头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绘,表现了他内心的无奈,也反映了现实的相关社会矛盾。

D. “九爷”的形象很有代表性,他德高望重,人们对他言听计从,有时哪怕是错误的指导,也没人会质疑。

E. 小说最后的“大树下竟坐了几十人,不说话,只抽烟。”也表现了乡亲们的经过思考后的矛盾心理,他们既想支持石头,又害怕失去财源,重归贫穷。

2.小说第二段对山村环境的描绘有什么作用?

3.小说最后以悬念结束,如果必须从两者中间选一个,你认为石头会做出什么决定?为什么?

 

1.CD 2.①自然环境的描绘揭示山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正因为如此,三虎才要开卷烟厂。 ②与外届隔绝的闭塞情况和“只产烟叶”正好是非法生产卷烟的良好环境。 ③人文环境的描绘揭示了山村人的愚昧和落后,为下文石头回村的处处碰壁埋下伏笔。 3.(一)回学校上学。理由 ①三虎叔善良,说的话似乎也合情理,出于感情,揭发他不合适。 ②卷烟厂继续生产,村子才能维持富裕,自己才能继续上学,家里也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③揭发问题,断了财路,自己无疑会被全村人包括家人痛恨,可能会成为 “千古罪人”。 ④继续上学,用知识彻底改变山村的贫穷和愚昧。 (二)去公安部门揭发 理由 ① 三虎叔带领村里人所做的本身就是违法的事情,自己要坚持正义。 ② 自己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矛盾,如不揭发,自己长期陷于纠结。 ③ 从大的角度来讲,自己的行为是在拯救大家,让大家不要在犯罪道路上越陷越深。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A项“也不知道这是违法的行为”错。B项“团结”的表述不准确。E项乡亲们最后是用这种方式在向石头表明大家的想法——希望石头不要再纠缠这件事情。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语内容。自然环境的描绘揭示山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正因为如此,三虎才要开卷烟厂。与外届隔绝的闭塞情况和“只产烟叶”正好是非法生产卷烟的良好环境。人文环境的描绘揭示了山村人的愚昧和落后,为下文石头回村的处处碰壁埋下伏笔。 点睛: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最后以悬念结束,如果必须从两者中间选一个,你认为石头会做出什么决定”,这是选一型探究题,所谓选一,就是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而且每种观点都独自成立的命题,考生们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种观点来作答。“从两者之间选一个”可知,这是限制性探究题,解答限制性探究题要有分析,分析首先需要依据,探究题型的依据主要有三类,即文本依据、事例依据和理论依据,在把握依据的前提下,再结合观点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九天神眼

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多高。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000 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1986 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7次入藏,20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副教导员孙文奎说,“每晚7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

“下降高度!”

“跳开X 号保险丝!”

终于,飞机从7000 余米下降到6000 ,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

让机组成员终身难忘的是20117月的西藏航拍任务。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学科网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30多年、6000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奖状”飞机虽“小”,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

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来了诸多不便。

C.“奖状”号机组1986 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D.文章写2011 7 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

E.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阳刚之美。

2.文中写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突出了机组群像的什么特征?请简要说明。(4分)  答:         

3.请根据文本,探析“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书生与硬汉 王开林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有一篇名诗《从军行》,其中有一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他认为投笔从戎远胜烹文煮字,这是一层显在的意思。而该句还有一层潜在的意思:书生乃蒲柳弱质,哪有军人硬朗的精气神呢?

其实,我们从书生中也同样能找出一些硬朗的角色,这些书生一旦较起真来,拼起命来,那股子直闯刀丛剑林的狠劲并不输给任何硬汉。

比如韩愈,唐宪宗虔诚信佛,他却批鳞直谏,上《谏迎佛骨表》,指出佛只是“夷狄之一法”,“事佛求福,乃更得祸”,尤其是“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八字,差不多是指着和尚骂秃子,令唐宪宗勃然大怒,若非宰相裴度等人全力施救,十个百个韩愈也被当木柴劈掉了。似韩愈这种书生,刀山敢上,油锅敢下,最有胆气。这样的古代书生还有很多,比如庄周、鲁仲连、陶渊明、嵇康、李白、苏东坡、王冕、李贽、唐寅、金圣叹、王夫之……他们都是好样的,敢发出自己不同于流俗的声音,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不违寸心。

古代书生很难成为硬汉,原因何在?“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古代书生的出路那么少,“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几乎只有这一条道,人格的扭曲和尊严的丧失,就几乎是必然的。除非铁了心不怕挨饿,不怕挨整,不怕坐冷板凳,否则就必须逆来顺受,被大流同化,被大炉熔化。

我最佩服的是那些有抱负、有担当、有血性、有钢火、有浩然之气的书生,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顶天立地的男儿,是真正的硬汉。比如文天祥,“君降臣不降”;比如陆秀夫,难酬蹈海;比如夏完淳,视死如归;比如谭嗣同,愿为变法流第一滴血。谁说书生都是软骨头?这些书生的硬骨头足以令刽子手雪亮的鬼头刀一一卷刃!

迄于现代,书生中的硬汉并未绝种,章太炎是一个,陈独秀是一个,鲁迅是一个,胡适是一个,傅斯年是一个,刘文典是一个,闻一多是一个,梁漱溟是一个。章太炎闯入总统府大骂袁世凯是独夫民贼,陈独秀将监狱视为研究室,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胡适为使约法和宪法确立而奋笔抗争,傅斯年将两任行政院长(孔祥熙和宋子文)骂到垮台滚蛋,刘文典当面怒斥蒋介石是“新军阀”,闻一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些书生,个个有血气,有胆气,有志气,有豪气,无论哪一样都不输给那些受过血与火洗礼的硬汉,当他们为捍卫道义而大声疾呼时,虽九死其犹未悔,乃是天地之间的元气和正气使然。

书生身上多软骨,多媚骨,多俗骨,乃是被御用、奴化、驯养、蛊惑的结果,当然也有性格作祟,掉片树叶就怕砸破脑袋的人不少,明哲保身的人更多。当他们把人格、尊严和良知搁弃一旁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们与精神的硬朗无缘,与心灵的高贵绝缘。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硬汉”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庄周、鲁仲连、陶渊明、嵇康、李白、韩愈等书生都是硬汉,他们敢发出自己不同于流俗的声音,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不违寸心。

B. 那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那些有抱负、有担当、有血性、有钢火、有浩然之气的书生,都是真正的硬汉。

C. 所谓的“硬汉”是指那些体质硬朗、力气很大、敢于较真、敢于拼命、敢于杀敌立功的人。

D. “硬汉”能够为捍卫道义而大声疾呼,虽九死其犹未悔,“硬汉”是精神的硬朗,是心灵的高贵。

2.下列对古代书生很难成为硬汉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也有书生性格方面的原因,掉片树叶就怕砸破脑袋的人不少,明哲保身的人更多。

B. 在那个封建集权社会,有些书生怕挨饿,怕挨整,怕坐冷板凳,只得逆来顺受,被大流同化,被大炉熔化。

C. 封建统治者长期御用、奴化、驯养、蛊惑书生,导致书生身上多软骨,多媚骨,多俗骨。

D.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古代书生只能走读书进入仕途这一条道,人格的扭曲和尊严的丧失几乎是必然的。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章运用事实论据驳斥了书生都是软骨头的论调,先后列举了韩愈、文天祥、章太炎、陈独秀等人的事迹,论据翔实,论证有力。

B. 天地之间的元气和正气让书生中的硬汉比那些受过血与火洗礼的硬汉更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C. 书生乃蒲柳弱质,没有军人硬朗的精气神,所以说书生中没有硬汉。

D. 文章重点论述了古代书生中有很多硬汉的观点,概括出了“硬汉”的精神特质,目的是希望现代书生中也能出现硬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次,李平同学在课桌上贴了张纸条,上面写的是“做自己想做的”。他的同桌建议他改一个字,将“想”改为“该”字。这一字之别,引起许多同学参与到激烈的争论之中。

到底哪个字更好,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经生效多年了,但目前仍存在烟草企业不积极履行公约相关内容的行为。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昨日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请把下面的图表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1: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2。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3。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