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其固然《庖丁解牛》 B. 视...

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其固然《庖丁解牛》    B. 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C.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D. 山东为三处《项羽之死》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古今异义词。A项“固然”,古:本来的样子。今:表示承认某个事实。B项“行为”,古:行动因为。今:举止行动。D项“山东”,古:山的东面。今:山东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课内散文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庖丁解牛》一文中两处运用对比,一是用对比写庖丁解牛经历的三个阶段的技术提高过程,阶段明显,比较鲜明;二是用对比写庖丁与良庖、族庖用刀的情况,技术对比,高下分明。

B. 《项羽之死》一文中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所拥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C. 根据文意,《阿房宫赋》一文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 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D. 《六国论》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是全文的中心观点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弃斗争,屈从、贿赂暴秦,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

 

查看答案

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孔雀河谷地带景色优美,                  。来自孟加拉湾的海洋季风越过喜马拉雅山吹到这里,                        ,使人仿佛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就像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起伏有序,沟壑纵横      四周雪峰峻峭      赶着牛羊的牧童和转经的老人      雪峰下是风化的砾石和黄沙形成的堆积层      大片的绿洲似翡翠般镶嵌在孔雀河谷      错落有致的村庄,缭绕的炊烟       形成了青藏高原难得一见的湿润气候

A②①④⑤⑥③⑦   B⑤⑥③⑦④①②   C②④①⑦⑤⑥③  D⑤③⑥④①②⑦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鲁迅的思维力和观察力是超凡的,他能于平凡生活中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形象,挖掘出形象背后的深刻含义,他的创作往往汩汩滔滔,一气呵成,且主旨深刻。

B. 他背着监考老师和班长偷偷地把讲台上的资料拿下去了。

C. 税费改革制度的推行,有效地遏止了农村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现象,使广大农民大大减轻了负担。

D. 要彻底根治校园周边乱设摊点、向学生兜售劣质食品的现象,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可。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

B. 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C. 金沙遗址是成都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破解扑朔迷离的古蜀历史文化之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D. 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的凌云山上,雕凿有一尊高达71米的栩栩如生的弥勒佛像,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刘节:史家风骨士子魂

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名流云集著称,陈寅恪地位最尊,自不待言。陈又与岑仲勉并称二老,加上刘节、梁方仲,则号称四大教授,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②1926年,刘节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专攻中国哲学史。清华国学研究院同学王力对刘节的印象和评价:君待人无贵贱,一接以礼。视友事若己事,蔼然似长者。

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刘节与陈寅恪的师生情谊广为人知。研究院毕业后,刘节大部分时间在国立北平图书馆、燕京大学工作,与陈寅恪同在北平,经常当面聆听老师教诲。陈寅恪致函刘节称子植兄,但刘节对陈寅恪行弟子礼却一点也不含糊。据中山大学历史系老师回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时,必对老师行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刘节还曾对学生说:你们想学到知识,就应当建立师生的信仰。但这句话在当时被当作罪证受到学生猛烈批判。1952年到1969年,在送恩师陈寅恪最后一程的陈门弟子中,长期陪伴老师左右的,唯独刘节一人。他是在任何压力下都绝不批陈的学生,义无反顾地与恩师同甘共苦,其自身所受苦难之深重已达无以复加之地,却还经常主动把老师要受的苦难都揽到自己头上。1967年底,红卫兵要抬陈寅恪教授去大礼堂批斗,陈夫人出面阻止,被造反派狠狠推倒在地。刘节挺身而出,代替老师去挨斗。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问他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回答:我能代替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

抗日烽火绵延,家国罹难,导致学人不能安于讲席,经受乱离流浪之苦,刘节可谓体验得真切。从《刘节日记》中可以看出,尽管背井离乡,生活条件恶劣,要靠中英庚款的研究经费资助才得以勉强度日,他却安贫乐道,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

在治学上他主张求真、自信。他说,考据学是求真之学历史学家要有很强的自信力,一个历史学家要坚定不移,不要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不定

文革期间,刘节先后遭受60多场批判,受到戴高帽、剃光头、被抄家、遭殴打、罚劳改等等非人待遇,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刘节仍写下这样掷地有声的话:人格同学问是一致的,决没有学问好而人格有亏的伟人。表示假定有一种势力要打破我的信仰,使我不能安静为学,我当然要抵抗……设若有一种势力要阻碍我的志向,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当然要拿出毅力来

面对这类政治运动,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但读书的人自能感受到他是以平常心、宽恕心处之的。这有一个旁证,据其学生姜伯勤后来回忆,作为白专学生的典型,他也参与批判了刘节唯心主义史学,但1959年本科毕业时,刘节却向学校的党委领导表示:你们要把姜某留下来,这个人能成器。这既可见刘节的眼光,也可见其胸襟。

刘节对子女的教育一贯民主、宽容,据刘节的儿子刘显曾回忆,我感觉他对我们兄弟俩是慈爱而不溺爱,严格而不严厉。在他看来,虽然父亲可以说孔子的门徒,但回想起来,父亲对儿子、妻子都是很平等、民主的。他从来不说重话,可以说对儿子亦子亦友、对我母亲亦妻亦友。刘显曾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也同样是因为父亲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在刘显曾20岁生日时,父亲对其说感情要专一。当时刘显曾正在上高中,当天他亲自来学校要儿子回家过生日,在他看来这是我的成年礼了,所以要告诉我这个重要原则。

相关链接

刘节,近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著述颇丰。在研究先秦古史、先秦诸子思想、史学史方面有卓著成就,为了不被古代多种传说迷惑,他通过对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他多年开设史料学和史学史课程,著有《中国史学史稿》,这本书对历代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的发展,是中国史学史学科重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

1.

E.文章的最后一段交代了刘节在家庭生活中对子女的教育民主、宽容,对待家人平等、民主,这使他作为学者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血有肉,亲切可感。

A.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有大师陈寅恪、与陈并称二老的岑仲勉,再加上刘节、梁方仲两位教授,名流云集,堪称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B. 文章着重叙述了刘、陈的师生情谊。刘节对陈寅恪行下跪叩头大礼,任何压力下不批陈,与恩师同甘共苦,代替老师挨批斗,这份诚挚的士子情怀令人钦佩。

C. 文章在刻画刘节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刻画了刘节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挺身而出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D. “文革让刘节经历了非人的生活,而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记录,可见他处事的平常心、宽恕心;姜伯勤事件也能从侧面表现这一点。

2.

3.

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