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咸伏其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东土,至于琅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二十日。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①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始皇出游。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九月,葬始皇骊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 ①隐宫是古代的一种酷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王伏其辜:全,都    B. 东土:安抚

C. 关中大二十日:搜查    D. 天下送诣七十余万人:徒然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B.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C.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D.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国统一天下后,下令群臣议论帝王的称号问题;秦始皇采纳群臣的建议,把自己称为“皇帝”。

B. 秦始皇认为咸阳人口众多,先王的宫廷狭小,于是调发隐宫徒刑者七十多万人,挖运北山的石头,从蜀地、荆地输送来木料,建成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阿房宫。

C. 秦始皇厌恶别人说死,但在他统一天下之前,就开始派人在骊山开凿洞穴,为自己营造陵墓。

D. 秦始皇夜间易服出行咸阳,在兰池遇上盗贼,他和武士围困盗贼,让武士杀死了盗贼。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

(2)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1.D 2.B 3.C 4.(1) 秦始皇听到了,派御史挨个审问,没有人认罪,把在石头附近居住的人全部抓起来处死。(2)让工匠制造带机关的弩箭,有人掘墓接近墓室时就会自动射向目标。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D项“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的“徒”,结合数词可知,应该译为囚徒。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仔细观察该画线句子,句式有其特点,根据句式,可排除A、C两项。再根据句意,“阁道”是一个词,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B项。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概括。A项,“采纳群臣的建议”有误;B 项,“建成了”有误;D项,“他和武士围困盗贼,让武士杀死了盗贼”有误。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闻”译为听说,“逐问”译为挨个审问,“诛”译为杀。(2)“机弩矢”译为带机关的弩箭,“辄”译为就。 参考译文: 秦国刚刚兼并天下,下令丞相、御史说:“六国国王都已各服其罪,天下完全平定了。现在不改换名号,就不能颂扬建立的功业,流传后世。希望议论一下帝王的称号。”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我们谨慎地和博士讨论,都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高贵。’我们冒着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表示地位称号的‘帝’字,叫作‘皇帝’。” 秦王兼并了全国,确定了皇帝这一称号,于是抚巡东部地区,到达琅邪。齐人徐市等上书,说海中有三座仙山,叫作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斋戒沐浴,和童男童女寻求三座仙山。于是派遣徐市挑选童男童女数千人,到海上寻找仙人。秦始皇易服出行咸阳,有四个武士随从。夜间出来时,在兰池遇上盗贼,被盗贼困逼。武士杀死了盗贼,在关中大肆搜查了二十天。 秦始皇认为咸阳人口众多,先王的宫 廷狭小,于是就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中兴建朝宫。首先建造前殿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堂上可以坐一万人,殿堂顶上可以树立五丈高的旗帜。周围环绕着架起阁道,从殿下直达南山。在南山的山顶上修建标志,作为门阙。在空中架设道路,从阿房宫渡过渭水,与咸阳相连接,以此象征天下阁道越过天河直至营室。阿房宫尚未建成;建成后,想另外选择一个好的名字称呼它。在阿房宫建造宫殿,所以天下人称它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多万人,分成几批营造阿房宫,或修建骊山工程。挖运北山的石头,输送蜀地、荆地的木材,都集中到这里。关中共计宫殿三百座,关外四百多座。 有一颗星坠落在东郡,到了地面变成石头,百姓有人在这块石头上刻写说“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听到了,派御史挨个审问,没有人认罪,把在石头附近居住的人全部抓起来处死,并用火烧毁这块石头。 秦始皇出外巡游,到了平原津就病了。秦始皇厌恶说死,群臣没有人敢提到死的事情。七月丙寅,秦始皇死于沙丘平台。九月,把秦始皇埋葬在骊 山。始皇刚即位时,就在骊山开山凿洞,等到统一了全国,把天下各方的七十多万刑徒送到骊山,把隧洞一直挖到见水的地方,用铜封锢,然后把棺材安放在里面,仿制的宫殿、百官和各种珍奇异宝都徙置其中,藏得满满的。让工匠制造带机关的弩箭,有人掘墓接近墓室时就会自动射向目标。拿水银做成千川百溪和江河大海,使用机械互相灌注流通,墓中上面各种天象齐备,下面有地上景象万千。利用人鱼的脂肪作蜡烛,估计很长时期不会熄灭。有人说工匠制造机关,奴隶们都知道,奴隶人数众多,就会泄漏出去。葬礼结束,已经封藏了墓室的随葬品,又关闭了当中的墓道,放下了最外面一段墓道的大门,把工匠和奴隶全部关死在里面,没有一个逃出去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说《苏七块》中的苏金伞给自己立了个特殊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被人骂作“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并且得了一个苏七块的绰号。

你是否认可苏金伞对待规矩的态度?换做是你,又会如何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面是考研查分调剂复试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简洁明了。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农耕文明属于自然经济,人类在自然系统中进行生产,  ①  ,人力的投入只占第二位,科技投入微乎其微,特别是在靠天吃饭的漫长历史时期。农业时代,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农产品数量的增加总还有一定的空间,  ②  ,且几乎全掌握在老天爷手中。因此,在农业生产时代,  ③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离不开酒。 ②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唐代文人之醉酒,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

总是

如果

/

但是

从而

B

如果

/

固然

因此

C

可是

倘若

那么

/

所以

D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据新闻发言人介绍,目前我省各市都已根据“国民待遇”的原则,制订了一些减轻企业负担的措施。

B. “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偶像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也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

C. 饮水机行业在过快发展过程中,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鱼目混珠的局面,使得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