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在带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诗词的同时,也让观众完成了一次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

B. 据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近年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颇具历史、民族、地域和建筑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数量正以“平均约3天1个”的速度在快速消亡。

C. 受访者在发言时,访谈者必须全神贯注,认真倾听,给受访者以真诚的关注,积极捕捉受访者提供的信息,理解其话语的含义。

D. 偷吃了国家明令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食用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丝毫没有负罪感,反而还要拿出来炫耀,除了其不把《野生动物保护法》当回事的法治意识淡薄外,扭曲的荣辱观也是其重要的思维支撑。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项,“据……显示”句式杂糅;C项,中途易辙,可将“受访者”与“在”调整位置,原句参见必修五教材P86第3段;D项,“不把《野生动物保护法》当回事的法治意识淡薄”语序不当,可将“淡薄”放到“法治”之前或改为“不把《野生动物保护法》当回事、法治意识淡薄”。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孝感城区全面“禁鞭”的禁令之下,春节期间,城区不见满地的烟花爆竹纸屑,不见漫天飘扬的烟尘,安静祥和的年味让许多市民拍手称快

②对于外媒的报道,国内媒体需要拿出平衡性和矫正性报道,但不必锱铢必较,对很多外媒缺少影响力的意见不必理会。

③汪曾祺的作品内容平实,文笔不落言筌,寓哲理于自然,寓凄婉于幽默,给人以常读常新之感。

④手工炒制而成的毛尖茶翠绿滋润,毫毛满布,紧细卷曲,有一种特别的清香气,饮后生津口爽,回肠荡气,余味悠长。

⑤一位普通农妇在丈夫全身瘫痪后,20年不即不离,只手撑起一个完整的家,谱写了一段感人的“乡村爱情故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⑤    D. 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周《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大鹏徙于南冥时从海上奋力起飞、直达高空的壮观图景。

(2)庄周《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大鹏翅膀的无比广大。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辛弃疾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注]①汉乐府《陌上桑》曰:“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此处以秦楼人指代妻室。②东汉末年,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曾登城作《登楼赋》,述其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是一首送别诗,开篇两句起笔突兀,开宗明义,既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又通过“落日”“酒”等意象表现了“离愁”。

B. “和月载离愁”一句不仅通过“月”这一意象烘托“离愁”,还化虚为实,使抽象的“离愁”成为可“载”的具体形象。这与李清照《武陵春》中“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C.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两句肯定了友人杰出的才学,希望友人此行能有远大的目标,像伊尹和周公一样成为国之栋梁。

D. 本词使用了伊尹、周公、班超、王粲等典故,这些典故文字简洁、直白深刻,富有感染力,体现了辛词长于用典的特点。

E. 本词上片和下片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上片以写景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全词情由景生,作者因情明志,充满了一种悲慨之情。

2.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两句所表达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勃兄剧,弟助,皆第进士。

剧,长寿中为凤阁舍人,寿春等五王出阁,有司具仪,忘载册文,群臣已在,乃寤其阙,宰相失色。剧召五吏执笔,分占其辞,粲然皆毕,人人嗟服。寻加弘文馆学士,兼知天官侍郎。始,裴行俭典选,见剧与苏味道,曰:“二子者,皆铨衡才。”至是语验。剧素善刘思礼,用为箕州刺史,与綦连耀谋反,剧与兄泾州刺史勔及助皆坐诛。神龙初,诏复官。

助字子功,七岁丧母哀号,邻里为泣。居父忧,毁骨立。服除,为监察御史里行。

(选自中华书局《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①痵:同“悸”,因受惊吓而心跳加速。②泛然:漫不经心,随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B.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C.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D.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在取名之后随即取字,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

B. “冠”即指“冠礼”,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C. “左迁”即贬官、降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D. “服除”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的规格,故亲族中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勃才华早露,少年得志。麟徳初年,他向巡行关内的刘祥道献上文章表露才华,之后在朝廷策试中表现出色,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

B. 王勃才能出众,招人嫉妒。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虢州参军任上,王勃因才华太突出而被同僚属官嫉妒。

C. 王勃文思敏捷,文不加点。他写文章的时候,开始并不精心思考,而是先磨几升墨,酣饮酣睡之后,下笔成篇,不改一字。

D. 王勃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王勃先是被高宗怒逐出府,之后又因杀死官奴差点被处死。客居剑南期间,他曾登上葛愦山,满怀感慨地地追怀诸葛亮的功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具仪,忘载册文,群臣已在,乃寤其阙,宰相失色。

(2)剧素善刘思礼,用为箕州刺史,与綦连耀谋反,剧与兄泾州刺史勔及助皆坐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闯滩

许畅

一个人走向大河边,一条船从对面的芦苇丛中荡出,八九只鸭子匆匆扑打着游向两旁。天南抬起头来,“二哥!”他用手抹了一把脸,弄得脸上湿淋淋的,眯起眼睛朝船上的人挥手。

二哥比七个月前瘦了不少,衣衫紧紧贴着精壮的身躯。他把船系在岸边,拉结的时候几次没能系上,天南去帮忙,感觉二哥在发抖。

“怎么了?”天南摸摸二哥的手,二哥的手黝黑粗糙,像爹用的陶制药罐。

“没事,天南,我是太高兴了。”二哥拉着天南向前走。“对了,你看二哥给你带了什么?”

“什么?”天南就等着这句话,现在二哥突然说起,天南又惊又喜

二哥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只小老虎模样的口哨:“喜不喜欢?”

天南把小老虎握在手里,眼睛都笑弯了:“喜欢。”这可是他从来没见过的新鲜玩意。

天南很想找些话说,可一时间言语仿佛塞住了。二哥一坐下,天南就递给二哥他卷的烟:“尝尝吧。”

二哥很久才注意到天南递过来的烟。“啊,好。”他的目光仍停留在堂前摆着的大哥和侈的相片。“二哥。”天南搓搓手,“今年我可十六了……我想跟你一起去闯滩。”

二哥把烟一抖,面容一沉。天南站起来,他今年长得特别快,像春笋一样往上蹿,已经和二哥差不多高了。

天南把手臂举起来,臂上的肌肉凸出:“不信你捏,我长大了。”

“不行。”二哥把烟在桌角上敲了敲,“你不行,你不知道有多危险,大哥已经没了!”

“是,你不让我去,你自己行!”天南瞪大眼睛。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二哥好不容易回来了,自己又和他吵。

“咱们家只剩两个了。”二哥叹了口气,进屋去了。

晚上天南跟二哥背靠背睡觉。二哥呼吸均匀,天南还以为二哥睡着了,没想压低了嗓音叫他:“天南,你睡了吗?”

“还没。”

“这次去做生意,货都被人半路劫走了。”

“啊!”天南惊呼,“怎么会这样。”

“路上碰着一个奇怪的人,说我们家四代以后都不得闯滩。”

天南侧身,许久没回话。他们家很早就有先辈闯滩,至大哥、二哥、他正好四代。天南一时非常惊悚。

“那一定是胡说骗钱的,我才不相信。”

“就算人人都不相信,我也不会让你去冒这个险。”

天南没听出二哥的语气,他想这莫不是二哥为了不让他去,唬他的吧?可万一是真的呢?天南有些不敢往下想了。他盘算着明早去镇上把烟卖了,然后去找人算算。

天没大亮天南就起床了,把上好的烟条放进背篓里,二哥不知去哪儿了。

烟条没到正午就卖完了,他把铜子用袋子装上扎好。他一时不知道去找谁了,天南一路想一路走。他一路走到河边上,又白又肥的鸭子在河里游着,一只只船泊在岸边,也不知以后开向何方,天南突然感到一种宿命的味道。

他摸到了那个小老虎,然后他轻轻地,怕别人听见似的吹起来。

“呜——呜——”

楼上的人探出头来:“哪家的?”

“我是天南。”天南没有看楼上的人,对着河大声喊,“我是天南!”好像对自己说。

“喂。”一个人拍拍天南的肩膀,是二哥以前的雇工。

“你二哥可是回来了?”

“是。”天南看着他苍老的面孔很亲切。

“回来了就好,我现在的主人请你上去坐坐。”

“哪个?”

“楼上的。”天南看见是那个先前问他哪家的人。“现在谁去闯滩可都归他管。”

天南一下子失了兴趣,二哥一定欠了那人很大一笔钱吧。可是若二哥不让他去,跟楼上的人闯也不是不可以。

正在天南心里犹豫不定的时候,他听到二哥喊他:“走了,天南!”

二哥挽着天南,说:“打扰了,日后再来拜会!”天南刚想说些什么,二哥就用手揪了他一下。

河边的芦苇丛轻轻晃动,二哥拖着他越走越远,他频频回头。河渐渐在天南的视野里消失了,一片余晖。

“脑子里的事不要想了,只要我在你就别想去闯滩。”

二哥的手温热,天南不答话。

“听到没?”

“嗯。”天南不甘心,扭头又往回望。二哥把天南的头扭回来:“你可记得大哥和侈是怎么没的?”

天南认为一个男人就应该出去闯一闯,但是死,他有些不敢往下想。他其实信二哥对他说的话,但天南想就是死他也想去试试。

他摸摸袋子里的铜子,差不多再攒上个一年,快的话十个月,就够了。他就可以撑船去外面了,他内心隐隐雀跃。

二哥察觉到什么似的盯着他的眼睛,河边好像又有船上岸了,有些喧哗。天南把头低下去,我是天南,我才不怕。

等人们散去,大河又恢复了宁静,有些人回来了,有些人永远没回来。天南在等着这样一个出去的时候,多少人等着这样一个回来的时候。

(选自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头写到二哥“拉结的时候几次没能系上”和“发抖”的细节描写,在情节设置了悬念。这个悬念直到后面描写二哥“目光仍停留在堂前摆着的大哥和侈的相片”时才被完全揭开。

B. 当二哥告诉天南“这次去做生意,货都被人半路劫走了”时,天南“惊呼”的反应说明天南涉世不深,对险象环生的外面世界认识不足。

C. 小说中,二哥和天南辞别楼上的人回家时,二哥“挽”“揪”“拖”“扭”的动作,既表现了二哥对天南的爱护,又正面表现了天南对闯滩的向往。

D. 小说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在展现人物形象的同时,更能呈现生活的原生态,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这与海明威《桥边的老人》有相似之处。

E. 小说主要表现了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对外出闯滩的向往,尽管情节结构简单,但语言质朴、富有诗意,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氛。

2.小说中两处提到一只小老虎模样的口哨,请分析其用意。

3.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分析其意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