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我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的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给心灵设计弯道 黄河柔肠百转,长江一咏三叹,历史向宇宙纵深处延伸,人类社会在曲折中前进,自然,社会,历史给了我们丰富的素材。它的沉重与鲜活,它的豪放与乖张,它的执著与嬗变都给人以心灵上的启示:心灵坦直固然重要,但也需要一个弯道。在山重水复之时给我们打开柳暗花明的窗。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变通,在恰当的时候,走上心灵的弯道。 伟大的人灵魂往往过于执拗,屈原的“特立独行”宣告了与旧时代共亡的悲怆;李白天真单纯的执著换来了“对影成三人”的沧桑;嵇康稀有的人格节操葬送了那一片空灵与飘逸;岳飞怒发冲冠只为伸张民族的正气…… 他们如此伟大的灵魂却寻不到归宿,只缘思想过于精深与突兀,令人既为他们击节叫好,又为他们的不会变通扼腕叹息。文人就应该抛弃世俗潜心研道,武将就应该戎马一生,驰骋沙场,政治并不属于他们。 反观之,摒弃生命不之重,适时的变通能让我们更快捷更有效地利用生命。惟其如此,才会拥有“悠然现南山”的超逸境界。 变通会使人生从容淡定、渐入佳境,同时也会让人生智慧丰盈、绝处逢生。贝尔不想因传递信息而长途奔波,于是他冲破思维定势,发明了电话;毕升因看到刻字的繁琐,竹帛的繁重,于是他另辟蹊径,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他们因变通而名传千古,也为人类带来了福祉。可见,变通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 变通是一种哲学,一种智慧,它不同于俗世的圆滑,也不同于趋炎附势的阿谀。变通,给我们的心灵以重生的希望和机会。 当我们陷入凄风苦雨生活最低谷的时候,反抗是我们的本能,但往往会使无知德者更加肆虐。我们不如变通,以理智去应对,以宽容的心态去展示并维护我们的尊严。我国古代的梁楚之欢,就是梁国以德报怨的善果。否则若梁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场血战就不可避免。转败而为功,因祸而成福,变通,让历史多了一丝和谐,少了一些征战。 泥盆纪总鳍鱼爬出污水,走上河岸,获得沧海桑田之后的余生;上古时代古猿滑下古树,走出丛林,揭开人类文明的扉页。可见,变通是获得的契机,是通往心灵的弯道。 挥洒智慧人生,就需要给心灵设计弯道。 绕道的智慧,让我们在阴霾的天空下依然激情似火,让我们在激情的岁月里尽情绽放自己的风采!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这个材料共有五段,内容比较多,但含意比较明显。第一种思路。从年轻人避开拦道的恶狗这个日常生活现象,引发出人生路上会遇见许多如挡道恶狗一样的障碍。其关键词语是: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也就是“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这是材料的核心内容。我们从小就被教育遇到障碍就要勇敢去战胜,所谓困难像弹簧,你硬它就软;不能遇见障碍就绕着走。这是我们习惯性的认识。但材料还提供了另一种认识,就是遇见障碍也可以绕着走,不一定非要扫平障碍。这就使得这则材料充满了思辨的味道。人生路上遇见障碍究竟是战胜还是避开,当然是见仁见智。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那就是要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可以选择避开它”。这是从人生的目的角度而写的。无论战胜还是避开,都是一种对策,而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取决于你的目的。可以有两个立意:“走弯路也会是捷径”,或“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首先,从材料的理解来看:这段材料的关键词语是障碍(恶狗)、战胜(扫平)、绕道(避开)。也就是“人生路上遇见障碍是要战胜它还是要避开它”,这是材料的核心内容。其次,从立意角度来看:人生路上遇见障碍究竟是战胜还是避开,当然是见仁见智。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那就是要写“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可以选择避开它”,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而非一个“障碍”,若战胜每一个障碍耗费的时间精力远大于有选择地绕开一些障碍,并严重妨碍自己最终目的的实现,那么选择绕道反而会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所以学生围绕“走弯路也会是捷径”,或“避开障碍不是怯懦,而是智慧”来谈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如果从路人的角度立意,明显应该侧重于“人生路上遇见障碍就是要战胜它”。毕竟前进路上遇到障碍,不能总是绕道而行,必须要有战胜它的勇气。有了这种勇气,你才可能无所畏惧地最终到达“远方”。所以学生围绕“战胜障碍,勇往直前”、“逃避永远不能成功”等观点来展开也是很不错的立意角度。最后,从行文来看:鼓励学生辩证性地看问题,即既要有直面的勇气,也要有转身的智慧,但是必须分清主次,重点突出,避免观点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2016年杭州G20峰会标识。读图,请简要分析标识构成及其意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按规则出牌的大学校长朱清时

朱清时,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后去了青海西宁山川机床铸造厂,当了一名炉前工。

当时分来厂里的大学生们常在业余时间聚会,喝酒、打扑克、海阔天空聊天、发牢骚。朱清时说:“我也时有加入,但很快就感到空虚。我总觉得光抱怨怀才不遇没意思,中国这么大,总是需要人才的,现在把时间荒废了,一旦需要时,我们有什么呢?我仍然像在大学里一样,抓紧时间学习。”在这期间,他翻译了一本《相对论的再审查》,稿子被山东大学油印出来,在国内流传;写了一篇论文《论基本粒子的静质量随时间变大》,1974年发表在《复旦学报》上。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地处西宁的中科院青海盐湖所正在为造原子弹组织技术攻关,急需学物理的人才。得知这一消息后,朱清时立即去拜访该所的室主任康靖文。康靖文拿出很长的一篇专业外文文章让他翻译。几天后,朱清时就把译文交给了他,研究所马上就决定要朱清时。

1979年,朱清时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出国进修人员,到美国圣巴巴拉大学从事激光光谱研究。初到美国,实验室的设备多数他都没见过,而且英语比较薄弱,每周的小组讨论会,讨论的问题他也听不懂。那种尴尬的局面让朱清时很受伤。

别无选择,朱清时只能放弃了一切娱乐和休息时间,集中精力迅速填补实验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空白。“我列出一个问题清单,包括我不知道的仪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然后请教别人,把他的介绍一一记下来,自己再练几次,熟悉之后,就能找出每台仪器的关键点,然后再读说明书的有关部分,很快就能掌握。两三个月之后,我已能熟练地操作整个复杂的系统,做出了一些漂亮的结果。终于有一天,当看到记录仪画出期待已久的曲线时,我深切感受到了探索科学真理的快乐!”

两年进修期满之后,麻省理工学院要聘请他做“博士后”研究员。但朱清时还是选择了回国,与同事们一起建起了中科院激光光谱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水平最高的实验室之一。

1998年,朱清时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在教育主管部门眼里,这位书卷气浓郁、平时在办公室里喜欢穿一双布鞋的校长,是一个不按照规则出牌的人,更是一个给他们出难题的人,一个冒犯者和挑衅者。

担任中科大校长的10年里,朱清时赶上了教育部的“扩招”政策。作为大学校长,朱清时非常矛盾:多招一个学生就多收入一两万,多招一千个学生就是一两千万。但扩招却要付出代价——保证不了教学质量。思前顾后,朱清时停止了扩招。

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时任校长的朱清时不断思考的问题。他曾带着同事去麻省理工等高校调研,回国搞教学改革,引进优秀人才。几年后他才发现,教育体制和考评制度才是大学的核心问题。

朱清时发现,中国传统的书院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们和学生都住在一起,除了上课学知识外,师生们时时刻刻都在交流。朱清时觉得,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的学院就相当于中国的书院。于是,他想在中科大实施书院式管理,重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不分专业和年级混住在一起,让学生上课之外的活动更丰富。结果有关部门下文禁止,要求将学生按照专业来管理,要把学生管理得严格一点。朱清时的书院式改革无疾而终。

“如果教育体系不改的话,目前的众多问题无法解决,中国大学应当‘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朱清时说。这些在1917年由蔡元培首倡的治校理念,成就了北大在20世纪初的辉煌,至今仍被视为中国教育界稀缺的良药,也是朱清时作为大学校长一直在坚持的改革。

2009年3月,刚刚从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任上卸职的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在深圳“全球海选校长”中,全票当选新筹建的南方科技大学拟任校长第一候选人。上任不久,他就主动放弃自己享受的省部级待遇,并提出放弃行政级别。

在给深圳市政府递交的南科大办校方案中,朱清时提出要办一所前所未有的大学,以机制创新匡正中国教育积弊。朱清时和他的教育改革,如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水面,把中国的大学教育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也让南科大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焦点。

2010年年底,教育部选择了认可,在南科大招生考试后,下发批文同意未经教育部批准就进行自主招生的南科大进行筹建,筹建期间可以试办本科专业,暂时给予了朱清时主导的这场改革实验一个模糊的承认。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 本文中,作者撷取朱清时几个人生片断,描写出一位既努力进取,心系教育事业又特立独行,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校长的形象。

B. 朱清时虽然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但他却是一个不按照规则出牌的人,也是一个愿意出难题的人,一个冒犯者和挑衅者。

C. 朱清时在中科大实施了书院式管理制度,是因为他觉得传统的书院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的学院就相当于中国的书院。

D. 南方科技大首批录取的学生采取了自主招生的形式,事先并未经得教育部的批准,但在2010年底,教育部对朱清时的办学方式选择了认可。

E.“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至今仍被视为中国教育界稀缺的良药,可见,如果能够实行这种教育制度,中国教育的弊端就能得到根本解决。

(2)从文章前半部分来看,是什么造就了朱清时的成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朱清时是一个不按规则出牌的人,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朱清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他坚称自己是个学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何以解忧?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2) ________,池鱼思故渊。_________,守拙归园田。

(3)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信可乐也。

(4)白露横江,_________。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上阕“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巧妙,并简要分析原因。

2.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周少司空石泉公褒之曾孙也。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褒北徙入关,始咸阳焉。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神功元年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凯还,欲以是月诣阙献俘。内史王及善以为将军入城,例有军乐,既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请备而不奏。方庆奏曰:“臣按礼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晋穆帝纳后,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于时持疑不定。下太常,礼官荀讷议称:‘礼只有忌日,无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理据。’当时从讷所议。军乐是军容,与常不等,臣谓振作于事无嫌。”则天从之。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迳危悬,欲御腰舆而上。方庆谏曰:“昔汉元帝尝祭庙,出便门,御楼船,光禄勋张猛奏曰:‘乘船危,就桥安。’元帝乃从桥,即前代旧事。今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陛下蒸人父母,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则天纳其言而止。    长安二年五月卒,赠衮州都督,谥曰贞。中宗即位,以宫僚之旧,追赠吏部尚书。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后寻亦散亡。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咸阳焉                    家:定居

B. 尝就记室任希古《史记》《汉书》           受:传授

C. 百姓有府称冤者                 诣:前往

D. 后寻亦散亡                   卒:去世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泉公”中的“公”是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如“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公”。

B. 起家指朝廷把人从家中征召出来,然后授以官职。

C. “神功”是武周武则天的年号,皇帝的年号纪年法是古代纪年法的一种形式,和干支纪年法一样盛行。

D. 伏望是表希望的敬词,多用于下对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方庆出身显贵,年少有为。他曾祖父是周代少司空石泉公;父亲王弘直,为人正直敢言;他十六岁就被任用为越王府参军。

B. 王方庆以身率众,理政有方。则天朝,他受任广州都督,忌冒求他人财物,又对属官严加管制,当时的人们对他赞赏有加。

C. 王方庆学问渊博,且能致用。他议政或谏言,总引经据典,如对于“诣阙献俘”时能不能奏乐,他据引典籍反对“备而不奏”。

D. 王方庆不畏权贵,正直敢言。武则天曾到万安山,山路危险,准备让人用轿子把他抬上去,王方庆反对,认为皇上尤其不能畏惧险难。

4.把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

(2)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