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酒酿王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酒酿王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每日里聚在一起,嚼起来没有啥话题避讳的。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黄阿二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的,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经理碰了一鼻子灰,一百个想不通。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人们开始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由于“酒酿黄”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加上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最好最受欢迎,因而人们干脆叫他“酒酿王”。

B. 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黄阿二以“自己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为理由拒绝了这个要求。

C. 黄阿二卖酒酿打出了牌子,不允许顾客挑拣,只能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挑拣,他就不卖。这是出于黄阿二个人的习惯,也说明他对自己酒酿的品质和重量十分自信。

D. 从情节方面看,这则小小说缺乏故事情节,主人公黄阿二的性格,主要不是通过故事情节,而是通过黄阿二的语言来展现的。

E. 上午卖酒酿,下午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与茶友、浴友们谈天说地,黄阿二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十分的满足,认为自己过的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2.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黄阿二的性格特点。

3.黄阿二坚持不扩大经营规模,每天只卖三十钵酒酿,你怎样看待他的这种做法?请结合小说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1.CE 2.①讲诚信:卖的酒酿既质量好,又不会短斤缺两。②有原则:既坚持自己亲手做酒酿,也不为了赚钱而多做酒酿。③勤劳质朴:自己不动手做酒酿就感觉比死还难受。④易满足:听到吃客对酒酿肯定的评价,感觉比吃人参还补。(每个要点必须有观点与原文信息) 3.【示例一】赞同他不扩大经营规模的做法。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黄阿二就必须雇佣工人来做酒酿,这样,酒酿制作过程就不再是全由黄阿二亲手操作,酒酿的质量就有可能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来赚钱既不是黄阿二所要追求的,也与他的性格特点不相符,这样做反而会使黄阿二心中不安,生活过得不踏实。 【示例二】不赞同他不扩大经营规模的做法。一方面,他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酒酿,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人的要求,对于大部分人,尤其是古庙镇以外的人来讲,就很难吃到他做的酒酿;另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即使自己不能亲手做酒酿,只要指点的方法得当,管理到位,不仅可以保证这酒酿的质量,还可以使这项传统的文化技巧传承下去。不然,一旦黄阿二有个三长两短,这种传统的酿酒技艺就会失传。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概括及手法分析。A项的“人们干脆叫他‘酒酿王”说法错误。文中是说“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B项有关拒绝理由概括错误。黄阿二不肯多做酒酿,主要是怕酒酿的品质得不到保证。D项,这篇小说通过情节、细节和人物语言等来刻画人物形象,叙述的是小人物的琐事,这样的写法,真实生动,也不能说就缺少故事情节。 点睛: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如本题D项,这篇小说通过情节、细节和人物语言等来刻画人物形象。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的性格特征。“黄阿二的性格特征”,立足文本,找出相关表现人物的语句,“卖的酒酿既质量好,又不会短斤缺两”;“既坚持自己亲手做酒酿,也不为了赚钱而多做酒酿”,有原则;“自己不动手做酒酿就感觉比死还难受”,勤劳质朴等。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本题有原则:既坚持自己亲手做酒酿,也不为了赚钱而多做酒酿;勤劳质朴:自己不动手做酒酿就感觉比死还难受。 3.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题,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黄阿二坚持不扩大经营规模,每天只卖三十钵酒酿”的看法,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人物形象分析。如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酒酿的质量就有可能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扩大经营规模与他的性格特点不相符,生活过得不踏实。相反,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提到“工匠精神”,也许我们会首先想到德国、瑞士、日本这些国家。其实,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诗经》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即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玉器等一样,切了还要磋,琢了还得磨。这里体现的对工艺精细程度精益求精的追求,与西方工业精神中从 99%到99.99%的追求不谋而合。这说明,不论区域和文化有着怎样的差别,在追求精美、卓越、典雅等这些能充分反映人类文化审美创造力的艺术特征方面,东西方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

基于文化的属性和发展的形态不同,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具体表现样式上又存在着一定差异。西方侧重于对刚性要素的重视,要求必须确保每个部件质量上乘,无论是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以最高标准要求,并对最终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特别是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对产品质量提出了统一的严格标准,以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如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于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航海钟,64天只慢了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中国则侧重于对柔性要素的重视,在设计和制造上,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多强调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揣摩,孜孜不倦。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法自然以为师”,把对自然的敬畏和观察体验、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让中国制造既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功能特点,也展现出典雅优美的审美特点。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中既追求实用功能,也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功效。北宋徽宗时烧制的汝瓷“似玉非玉而胜玉”,让人顿生“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感慨。中国的“工匠精神”附着于精美绝伦的作品,世代相传。天工开物,随物赋形,是中华民族对制造业的价值取向共识。如果我们承继这种东方智慧,并学习西方对产品刚性要素的重视,应该会带来东方诗意和西方精准的美妙融合,成就中国制造业的独特风韵。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心浮气躁,制造业普遍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工匠精神少有用武之地。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也正在由“生存消费”转向“品质消费”,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工匠精神”。

《周礼考工记》有言:“知者创物,巧者速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对应于现代语境,“知(智)者”可以理解为产品的设计者、科技的创新者,而“巧者”便是将设计与创新转化为优质产品的工匠。对于我国正在开疆拓土、万马奔腾的制造业和文化产业而言,这二者缺一不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追求“精益求精”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因为文化属性和发展形态不同,两者在具体的表现样式上又有差异。

B. 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法自然以为师”,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取法于自然的思想,使中国的传统建筑既讲究实用,又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功效。

C. 西方的工匠精神比较重视影响产品质量的刚性要素,其产品在设计、用材、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等各方面始终都有统一的严格标准。

D. 在当下重提“工匠精神”,一方面要吸纳我国古代工匠“天工开物,随物赋形”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要学习西方工匠追求精准的精神,如此才能成就中国制造业的独特风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诗经》中的“切”“磋”“琢”“磨”四字描述了当时人们对玉石等的精细加工,而《周礼·考工记》“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则高度评价了我国古代工匠们创造的作品。

B. 东西方在区域和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他们都追求工艺设计和制造上的精美、卓越和典雅,这样做是为了共同提高人类文化的审美创造力。

C. 改革开放以来,“工匠精神”在我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功利化的社会风气和停留在满足生存需要层面的消费理念等有一定的关系。

D. 对我国的制造业和文化产业而言,要想让巧妙设计和科技创新转化为具有现实价值的优质产品,还必须依赖工匠的锤炼琢磨和精工细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工匠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常常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揣摩,虽说是慢工出细活,但也可能造成生产效率的底下,这与现代工业追求效率的价值取向是不太一致的。

B. 在德国、瑞士、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工匠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发扬,这应该是他们的工业产品质量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

C. “哈氏4号”航海钟以精准度高而著称,北宋徽宗时的汝瓷则以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著称,两者的差异正是西方和东方对工匠精神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D. 工匠精神在一些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缺失,但只要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不破灭,它就不会消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 栏目,在今年春节期间成为观众喜欢的综艺节目。而夺冠的武亦姝也迅速成为“网红”。一时间“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有人总认为这样的节目应该是曲高和寡,对其收视率的节节攀升大惑不解;还有人认为“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大受欢迎正体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也有人开始思考如何用传统文化熏陶、培养下一代的问题;更有人在思索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对于上述现象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学生会“论语吟诵比赛”工作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世界上有两种风景,一种是自然的风景,_________, 自然的风景,需要我们走进山山水水。不仅要有闲暇还要有金钱。但是,在精神的风景面前,我们有更加平等的机会。文子是精神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的秀丽与壮美,绝不亚于任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有两种人,_______,一种是写作的人,读书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可以欣赏世界最美丽的精神风景,写作的人更是幸福的,因为它不仅可以欣赏美,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然景观基本上是由于天赐,而人文景观的形成则来自于多种情况:     ①         ②         ③   ,而有的则是帝王、贵胄甚至是权奸之类当时出于个人统治需要或享乐目的而建造的设施,有的是他们并非利人却歪打正着派生出某种价值。   ④    ,有的是类如茶马古道虽有价值却饱含着苦难与心酸的历史况味。

①有的是古代仁人杰士正气浩然之举乃至抛头颅洒热血之地

②有的是当时各行各业的先行者,和创造者业绩的遗迹。

③有的是后人为纪念先贤修建之所在。

④有的是出于宗教迷信目的而营造却有交高的文化品位。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④②    D. ④②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