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 栏目,在今年春节期间成为观众喜欢的综艺节目。而夺冠的武亦姝也迅速成为“网红”。一时间“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有人总认为这样的节目应该是曲高和寡,对其收视率的节节攀升大惑不解;还有人认为“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大受欢迎正体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也有人开始思考如何用传统文化熏陶、培养下一代的问题;更有人在思索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对于上述现象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民族基因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拥有五千年古老的历史文化,在这历史长河中先辈们创造出了无数的历史奇迹: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北京故宫……这些奇迹让炎黄子孙感到自豪,先辈们和我们都在静静地倾听历史发出的声音。 五千年前黄帝统一了炎黄部落,他发明了:舟车、指南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打下了基础,他的部下发明了文字、乐谱……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这是最美妙的声音。 秦朝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创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迹,他还统一了天下,使中国第一次得到了统一,这是最动听的歌声。 到了西汉,商业有效得到了发展,国家繁荣昌盛,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文化得到了传播,从此与各国友好往来,蔡伦发明了纸张,让中国成为了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东汉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华佗、张仲景,使中国医术得到了发展。这是中华民族最昌盛的声音。 清末时期,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烧杀抢掠,使百姓叫苦连天,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与八国联军签上了各种合约,将中国几乎让给了八国联军。十几年后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八年,他们如同恶魔一般,见人就杀,无恶不做。这是最惨烈的声音。 1949年,中国共产党陆续将日本军队、国民党反动派给制服了,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几年,中国研制出了“两弹一星”这头东方雄狮终于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这是最辉煌的声音。 如今中国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国,中国外交、经济、科研、医疗、军事等方面大大提高,而且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这是和平的钟声。 历史的回声叩响心扉。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有着自信、自强的民族之魂!在苦难中造就伟大,在前进中铸造辉煌!充满了活力,富有朝气,生机勃勃,我听到了,听到中国的脚步在蒙迈向前,风华正茂的巨龙开始腾飞! 让我们倾听历史发出的声音,将民族的蒙迈与刚强、血性与尊严、责任与使命放在心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昂首向前,共同奋步前进。 【解析】22.写作提示: 《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中国国学热,热爱者有之,唏嘘者有之,艳羡者有之,批判者有之。材料中一些评论者、学者的观点也合理。但是我们要明白,一档电视节目容量有限,不大可能具备普及传统文化的能力。记忆力是基础,其他的各种能力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在传统文化长期式微的背景下,这是需要呵护的。背诗也是需要下苦功夫的,不盲目追随同龄人聚集的潮流,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可敬的举动。 参考立意:(1)从支持的角度:①迎合了当前“国学热”节目弘扬了传统文化精粹;②是综艺界的清流,让人们看到了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③不必做过多的拔高,也不比认为没有积极的一面;④少一点警惕和挑剔,多一点善意和欣赏;⑤启蒙国人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情,能普及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人文主义。 (2)从批判的角度:①大部分内容考察记忆力,对人的能力提高无益,更谈不上弘扬传统文化;②节目选材基于中学教材,更加重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加重了急功近利的现实;③考查死记硬背,束缚人的创新能力;④纯粹的记忆不能代替理解,只是暂时的;⑤能背多少诗词,与个人的文化程度、人格修养不成正比;⑥背诵量的大小不能衡量人的能力和本事。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一、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二、分析关系法;三、明确褒贬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四、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五、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六、由物及人法: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十、寻互补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校学生会“论语吟诵比赛”工作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世界上有两种风景,一种是自然的风景,_________, 自然的风景,需要我们走进山山水水。不仅要有闲暇还要有金钱。但是,在精神的风景面前,我们有更加平等的机会。文子是精神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的秀丽与壮美,绝不亚于任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有两种人,_______,一种是写作的人,读书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可以欣赏世界最美丽的精神风景,写作的人更是幸福的,因为它不仅可以欣赏美,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然景观基本上是由于天赐,而人文景观的形成则来自于多种情况:     ①         ②         ③   ,而有的则是帝王、贵胄甚至是权奸之类当时出于个人统治需要或享乐目的而建造的设施,有的是他们并非利人却歪打正着派生出某种价值。   ④    ,有的是类如茶马古道虽有价值却饱含着苦难与心酸的历史况味。

①有的是古代仁人杰士正气浩然之举乃至抛头颅洒热血之地

②有的是当时各行各业的先行者,和创造者业绩的遗迹。

③有的是后人为纪念先贤修建之所在。

④有的是出于宗教迷信目的而营造却有交高的文化品位。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④②    D. ④②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全球范围内,人们越来越体认到一个事实,经济的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因为后者还包含社会福利与公平正义等一系列指标。

B. 虽然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信息瞬间可达到网络时代,但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却能起到冷冰冰的网络交流无法达到的巨大作用。

C. 近年来高考饱受诟病的局面之所以改变不了,是因为社会骂考试,教育主管部门在骂声中围绕着考试所作文章令人不满意的结果。

D. 随着精准扶贫伟大战略的提出,一系列脱贫攻坚组合拳和共享发展措施的深入实施,很快重塑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生存发展模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寅恪先生就已惊世骇俗地指出,隋唐皇室本身带有鲜卑血统,出身于北周盘踞关陇的武士集团。

②3000多年前,古琴就已经广泛地运用运用于伴奏,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晚唐的曹柔才别无二致地创造了古琴减字谱记谱法。

③在当年的汀溪、苏红的下乡知识青年中,流传着一些有趣的关于书和读书的故事,现在回想起这些故事,觉得还有些匪夷所思

④怀着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敬仰,音乐家们带来了一场民族音乐的户外盛宴,而深情的歌声和乐声让人深感空谷足音之美。

⑤周有光先生百岁前后的文化散文,振聋发聩地提出了“科学一元性”“ 双文化论”等新的理论观点,厘清了一些复杂的世纪难题。

⑥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工地上,挖机轰鸣,铲车穿梭,数百名工人忙碌不停,紧张建设中的异地扶贫搬迁的几栋安置房鳞次栉比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