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列小题 浙江的感兴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列小题

浙江的感兴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蚌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

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店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的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

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谨严、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间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尺,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水是浙江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

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又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

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

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少年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铺,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得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段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

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

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山色而顿时感到清爽。

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算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描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几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得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于它骨气。

    (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饮食在作者关于故乡的感性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源于作者无法追怀的童年。

B. 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

C. 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的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

D. “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

E. 文章勾勒出一幅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

2.文中说:“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

②作者对鲁迅又多了哪些了解?

3.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

4.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具体阐述。

 

1.AD 2.(7分)①(3分)色彩鲜明、谨严素净以及质朴温厚的特色。 ②(4分)要点一:鲁迅创作中即使最平常的叙述也富于感染力。 要点二:鲁迅性格中及严格又不乏温情的一面。 3.(6分)要点一:模糊了市区与郊外的界限,虽处闹市,却清静脱俗。 要点二:明媚但更显清幽、素淡,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要点三:因环湖的群山而具有了厚重的性格。 4.示例一: ①我认为“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因为作者融情于景,将所表达的情感寄托于景物之中,因而景物也有了性格情感,从而传递给读者,使人感同身受。②正如文中,作者赋予绍兴以谨严素净、厚实可靠的性格,实则表达了作者对当地朴质生活、温厚人情的喜爱与向往,及对乡土的感兴;作者认为西湖美而不浓,淡而不轻,可洗涤心灵,实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恬淡悠然与厚实有重量,也体现了作者对西湖性格的向往,对美好的向往与喜爱。③因而“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景亦是情。景是作者借以抒发情感、将抽象的情具体化的桥梁。 示例二: ①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一种将自己的体悟、情感与景的特点相融合,并最终达到共鸣,引人入胜的境界。②文章中,哪怕一点点细琐的景物都被作者敏锐地捕捉,赋予了别样的魅力。一口大大的脆菜缸盛载着朴质温厚的人情;石板路下漏漏的流水透射着江浙万物的灵秀;世俗的咸肉作坊也化作人情昧的浓缩之所。③这让人不禁联想到王国维先生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深思,风景无情,却因“我”的内心波满而泛起了美的涟漪,以“有我”入“无我”之境,从而使万物生发了动人的光辉,这或许便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魅力所在。 示例三: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艺术手法中“情景关系”中常常提到的术语,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寓的载体,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的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因此情因景生,景中显情,景与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如在本文的第八段,作者对杭州旧的市区中的一家咸肉店进行了描写,“洗得白白的木柜台”“摆着几十块干干净净的咸肉”“大刀切下去,一股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等描写明显表现了作者对杭州的喜爱之情。 【解析】 1.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概括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

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有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我们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那个人刚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便哄然倒塌。

寓意: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B. 安能屈豪杰之流

C. 独五人之皦皦    D. 敛赀财以送其行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B. 抗辞慷慨

C. 美人兮天一方    D.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

 

查看答案

找出与“予当引决”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缇骑按剑而    B. 亦以明死生之

C. 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D. 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谈笑死     ②卒吾郡之发愤一击

B. ①慷慨得志徒         ②予犹记周公被逮

C. 不在使者之目 ②归求救过之策

D. ①死而湮没不足道     ②吾社之行为士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