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农民贵族 周海亮 为成为贵族,他付出了多年时间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农民贵族

周海亮

为成为贵族,他付出了多年时间的努力。现在,他终于有资格瞧不起他身边的土豪了。

他认为他们仅仅是土豪,而他才是真正的贵族。虽然贵族不是隐士,但贵族绝不可以天天混迹在令人讨厌的嘈杂的市井。而他,终于在静谧的大山里,有了一处他曾经梦寐以求的独属于他的宅院。

宅院并不豪华,这正是他所追求的原生态风格。每年他都会抽出几个月的时间,来到这个山野宅院,享受他世外桃源般的贵族生活。

那天,他躺在门口的藤椅里喝茶,邂逅一个进山砍柴的老农。他将老农请进来参观他的宅院,他给老农倒茶,上水果,并与老农闲聊。

你怎么会住在这里?老农问他,看你的模样应该是有钱人吧?但是这里,兔子都不屙屎……

我来这里是想享受真正安静的贵族生活。他说,您看看我的房子,是不是很棒?

老农四下看看。凑和吧。

怎么是凑和呢?他说,这房子是用石头和木头建造起来的,墙是土坯墙,我连砖都没有用。知道为什么不用砖吗?用砖,就失去了原始和粗犷的味道……

这不稀罕。老农撇撇嘴,说,俺们那个村子,家家都是这样的房子。

光房子还不行。他说,您看看院子里的这些花草,都是我从附近的山上移栽过来的。

这更不稀罕了。老农说,俺们村里遍地都是这些花草,想避都避不开,看得俺们烦。

您再尝尝这些水果。他说,全都是从附近收来的。绝对纯绿色无公害……

那你认为俺们吃的水果都是污染过的?老农说,老实跟你说,俺种了一辈子地,从来就不知道化肥是怎么回事……

我现在天天粗茶淡饭。他说,大饼子,小米粥,野菜,山上的绿茶……我一口酒都不喝……

俺也是啊。老农说。

我现在不用电话,不用电脑,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他说。

俺也是啊。老农说。

我现在基本与世隔绝。他说,除了每天去我自己开的那块地里浇浇水,拔拔草,回来就是喝茶,睡觉,晒太阳……

俺也是啊!老农说。

咱俩不一样的。他有点急了,虽然咱俩吃着同样的饭,做着同样的事情,但我是贵族,您不是。

俺看差不多……

肯定不一样。他说,我现在无欲无求,吃得饱,睡得香,就算天塌下来,也不关我的事情……

那你认为俺还指望发大财?还是想再娶房老婆?老农说,俺和俺们村里的人每天都过着你说的这种生活,咱们都是一样的……

绝对不一样!他真的急了,咱们怎么能一样呢?你生在乡下,长在乡下,你的职业就是农民,你做这些事太正常。而我呢?我是用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才熬到了现在这种生活状态。什么状态?贵族的状态!现在,我有钱做这些事,有时间做这些事,有资格做这些事……种花,种菜,劈菜,喂马,住木屋,吃绿色食品,呼吸富含负离子的新鲜空气,这不是贵族的生活是什么?你知道我是怎么熬到这一步的吗?先玩命地赚钱,再玩命地健身,最后玩命地让自己厌倦城市里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以及虚伪的交际……

你这么说,俺总算弄明白了。老农笑笑说,咱俩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是玩命才成了贵族,俺一生下来就是贵族。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第5期,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

A.小说没有刻意地去塑造人物,主要以行动描写和对话式的叙事表现人物个性,让人物“他”自己用行动完成对“贵族”形象的塑造。

B.小说集中叙述了自认为“贵族”的“他”的一系列外在表现,而完全隐匿了“贵族”的内在精神气质,为的正是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贵族”的内涵。

C.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老农说,“咱俩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是玩命才成了贵族,俺一生下来就是贵族”,令读者读后忍不住会心一笑。

D.小说的故事架构奇诡独特,完全在“贵族”与老农的对话中展开,叙述风格沉稳老练,在不徐不疾中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E.两个形象的最大不同是:“贵族”有可以选择的权利,当他厌倦这种生活时,他可以改变;而老农虽然觉得那些花花草草厌烦,却无从改变,只能认命。

(2)“他”认为要成为“贵族”须满足哪些条件?请结合他的生活经历简要分析。

(3)“老农”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老农说,“你是玩命才成了贵族,俺一生下来就是贵族。”你同意老农的观点吗?请说说你对“贵族”的看法,并结合小说中“他”和“老农”两个人物加以分析。

 

(1)B(3分),C(2分),E(1分);A、D不给分。 (A项,小说主要以对话式的叙事表现人物个性,让人物“他”自己用讲述完成对“贵族”形象的塑造,并不是依靠行动描写。D项,小说的故事架构并不“奇诡”,也并没有“波澜起伏,扣人心弦”。E项,“老农却无从改变,只能认命”在文本中依据不足。) (2)答:①贵族要有隐士气质,享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绝不可以天天混迹在令人讨厌的嘈杂的市井;②贵族要 住在原生态风格的宅院,保留原始和粗犷;要种些从山上移植的花草;要吃得“纯绿色无公害”;要粗茶淡饭,不喝酒;要与世隔绝,无欲无求;③贵族是“熬”出来的,是“有钱做这些事,有时间做这些事,有资格做这些事”。 (3)答:①展开故事情节:小说情节完全在老农与“贵族”的对话中展开,通过对话读者了解到“他”一系列行为和追求;②凸显主人公形象:老农在原生态生活中表现出的平和顺适、质朴自然,恰恰反衬出“他”刻意追逐“贵族”生活的浮躁焦虑、虚荣造作;③深化主题:老农原生态的生活状态和无欲无求的心境恰是“他”努力追求的,那么贵族是“熬成”的,还是“天生”的?引人深思。 (4)答:观点:不同意,老农和“他”都不是贵族,贵族应具有丰富的精神追求、富有担当和责任感,还要有独立的意志支撑自己的行为。 文本分析:①贵族不一定 很有文化,但绝不应该只追求物质层面的满足,而应具有丰富的精神追求:文中的“他”却只认为“种花,种菜,劈菜,喂马,住木屋,吃绿色食品,呼吸富含负离子的新鲜空气,这不是贵族的生活是什么?”②贵族不一定很有钱,但不只为自己而活,而懂得对社会富有责任和担当:文中的“他”玩命地赚钱,“玩命地让自己厌倦虚伪的交际”,只是为了狭隘的个人实现,活得虚荣而空虚。③贵族应有自己的灵魂和意志,懂得自觉地去追求生活的价值:文中的老农虽然拥有原生态的生活状态和无欲无求的心境,但他没有自觉建设人生的意识,所以他也不能算贵族。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A项,小说主要以对话式的叙事表现人物个性,让人物“他”自己用讲述完成对“贵族”形象的塑造,并不是依靠行动描写。D项,小说的故事架构并不“奇诡”,也并没有“波澜起伏,扣人心弦”。E项,“老农却无从改变,只能认命”在文本中依据不足。 (2)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其实是考查筛选信息等,需要找准答题区间。可以从“贵族绝不可以天天混迹在令人讨厌的嘈杂的市井”、“要住在原生态风格的宅院,要种些从山上移植的花草”、“要吃得‘纯绿色无公害’”、“ 要粗茶淡饭,不喝酒;要与世隔绝,无欲无求”等加以归纳概括。 点睛:此题要求是结合他的生活经历简要分析,这就需要找准答题区间,从二人的对话中,归纳概括得出答案要点,注意概括要全面、并尽量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试题分析:一般来说,文本中,插入人物,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展开故事情节、凸显主人公形象、深化文本主题方面加以归纳。主义结合文本内容作一阐述即可。 (4)试题分析:此题首先要明确观点观点:不同意,因为老农和“他”都不是贵族,要各自解释理由。至于结合文本分析,可从贵族所追求的物质层面的满足;懂得对社会富有责任和担当;应有自己的灵魂和意志,懂得自觉地去追求生活的价值,而文中的老农和“我”都是虽然拥有原生态的生活状态和无欲无求的心境,但都有自觉建设人生的意识,都不能算贵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                               ”两句塑造了一个衣饰鲜艳多彩,散发芳草香气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以此来表明自己高洁美好的品格。

(2)《琵琶行》中琵琶女一曲终了,“                                ”二句从侧面写出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其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3)孔子提出“                           。”这表明,无论交往的对象是否贤明,君子都会从对方身上得到有益于自身修养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孤雁儿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

鹧鸪天﹒暮春

黄升

沈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1.你认为《鹧鸪天﹒暮春》上片的“自拣残花插净瓶”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2.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但心境不同,请结合语句进行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柳晟,河中解人。六世祖敏,仕后周为太子太保。父潭,尚和政公主,官太仆卿。晟年十二,居父丧,为闻孝。代宗养宫中,使与太子诸王受学于吴大罐并子通玄,率十日辄上所学。既长,诏大罐等即家教授。拜检校太常卿。德宗立,晟亲信用事。朱泚反,从帝至奉天,自请入京师说贼党以携沮之,帝壮其志,得遣。泚将右将军郭常、左将军张光晟皆晟雅故,晟出密诏,陈祸福遂顺常奉诏受命,约自拔归。要籍朱既昌告其谋,泚捕系晟及常外狱,晟夜半坎垣毁械而亡,断发为浮屠,间归奉天,帝见,为流涕。乘舆还京师,擢原王府长史。吴通玄得罪,晟上书理其辜,其弟止曰:“天子方怒,无诒悔!”不听。凡三上书,帝意解,通玄得减死。晟累迁将作少监,以护作崇陵,封河东县子,授山南西道节度使。府兵讨刘辟还,未扣城,复诏戍梓州,军曾怒,胁监军谋变。晟闻,疾驱入劳士卒,既而问日:“若等何为成功?”曰:“诛骄不受命者。”晟曰:“若知刘辟得罪天子而诛之,奈何复欲使后人诛若等耶?”士皆免胄拜,从所徙。入为将作监。使回鹘,奉册立可汗,逆谓曰:“属闻可汗无礼自大,去信自强。夫礼信不能为.何足奉中国乎?”可汗诸贵人愕然骇,皆跪伏成礼。还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爵为公。卒,年六十九,诏从官临吊,赠太子少保。晟敏于辩下士乐施唯自兴元入朝贡献不如诏为御史中丞卢坦所劾宪宗以其贤置弗暴云。

(节选自《新唐书·柳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晟敏于辩/下士乐施/唯自兴元入朝/贡献不如诏/为御史中丞卢坦所劾/宪宗以其贤/置弗暴云/

B.晟敏于辩/下士乐施/唯自兴元/入朝贡献不如诏为/御史中丞卢坦所劾宪宗/以其贤/置弗暴云/

C.晟敏于辩下士/乐施/唯自兴元/入朝贡献不如诏/为御史中丞卢坦所劾/宪宗以其贤/置弗暴云/

D.晟敏于辩下士/乐施/唯自兴元入朝/贡献不如诏为/御史中丞卢坦所劾宪宗/以其贤/置弗暴云/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屠,是佛教的别称,又指和尚、出家人,还指佛塔,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B.“迁”同“拜、擢、授”都是古代官职任免变动的术语,不同的是“迁”是表职务晋升的。

C.可汗,我国古代—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公元3世纪,鲜卑族中已有这种称呼。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候、伯、子、男五种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晟家世显赫,懂得孝顺。祖上曾任后周太子太保,父亲娶和政公主为妻,自己与太子诸王同学;十二岁时,为父亲守丧,以孝闻名。

B.柳晟深受恩宠,尽心效忠。德宗继位后,他因亲信而被重用;朱泚造反之时,他主动请缨去京城劝说贼党以分化瓦解,皇帝很赞赏他的勇气。

C.柳晟冒死上书,敢于直言。他任太常卿时,他老师的儿子吴通玄获罪,柳晟不顾其弟劝 阻,多次上书,为吴通玄申辩,终使其减罪。

D.柳晟义正辞严,责问回鹘。他出使回鹘,奉朝廷旨意册封可汗之时,指出可汗自大无礼,没有诚信,一番话让回鹘贵族诚恐不安,跪伏致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晟出密诏,陈祸福逆顺,常奉诏受命,约自拔归。

(2)若知刘辟得罪天子而诛之,奈何复欲使后人诛若等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

A. 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 《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 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D.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

A. 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 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 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 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

A. 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 “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 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 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每一个人都有“面对”的经历,如面对他人、面对生活、面对自然、面对拥有、面对荣誉、面对嘲笑、面对诱惑、面对成功、面对失败、面对挫折、面对挑战、面对灾难、面对倒地的老人……

在“面对”上述某种情况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种态度和思考,或清醒、或困惑、或果断、或迟疑、或犹豫、或比较、或逃避、或权衡……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