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父元休,以文学著。撰《洪范外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父元休,以文学著。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偃师县丞、安阳令。

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义起兵,斩道玄首。传檄郡邑,多有应者。贼将史思明来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日:“夫子为卫君乎?”更无他词。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宁以长子属母弟 曰:“惟尔所,苟不乏嗣,吾无累矣。”。因往平原,谓真卿日:“先人有嗣矣!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愿佐公以定危难。”真卿深然之。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

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而愠,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扬言欲杀宁。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不为挠折。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广德初,加库部郎中。是时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宁强毅,不能事权贵。执政者以为不附已,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宁默默不得志,且曰:“时不我容,我不时殉,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亲友强之,复一朝请。上居奉天,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德宗还京师,宁曰:“可以行吾志矣。”因移病,罢归东都。(《旧唐书·列传第一百零五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赐帛,偃师县丞、安阳令             授:授予,任命

B.宁义起兵,斩道玄首                     唱:倡导

C.贼将史思明来                         寇:侵犯  

D.惟尔所                                 适:适应
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B.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C.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D.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宁之父曾以文学著名,因撰《洪范外传》而受唐玄宗赏赐授官,穆宁则因考中明经科而被调任盐山县尉。

B.安史之乱时,穆宁以代理东光县令的身份率兵抵抗叛军;后与颜真卿并肩作战,因建议未全被采纳致功业未成。

C.穆宁深明大义,恪守传统,在前往平原郡辅佐颜真卿抵抗叛军之前,将自己的长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安顿照看。

D.穆宁经历坎坷,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但当德宗回到京师后,他又乐观地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5分)

(2)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5分)

 

1.D 2.D 3.D 4.(1)任你带我这儿子到哪里去,只要不断绝后嗣就行。我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落实“适”“苟”“乏嗣”“累”的翻译,保持语句通畅。5分)(2)(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设置防守士卒来征收来往商人税钱,又放纵士卒抢劫掠夺,导致来往行人几乎断绝。(落实“税”“剽”“殆”等词的翻译,保持语句通畅。6分) 【解析】 1. 试题解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题中,D项的“适”解释有误,应译为“到,往”。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解析: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所给画线语句前面写李忠臣的事,后面写穆宁被贬的事,理清意思,断句就比较容易了。(原文标点: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解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题中,D项错误在于,“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说法错,应是“实现退隐的心愿”。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适”作动词,“到、往”之意;“苟”相当于“只要、如果”;“乏嗣”即“没有(男性)后代”;“累”即”牵挂“。第(2)句中的“税”即征收税赋;“剽”即掠夺;“殆”作副词,相当于“几乎”。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穆宁,怀州河内人,父亲穆元休,以文学著名,撰有《洪范外传》十篇,开元年间进献给朝廷,玄宗赏赐布帛给他,并授予他偃师县丞,安阳县令的官职。 怀宁清廉慎重刚强正直,看重结交朋友,把重视气节看成是自己的职责。年轻时因考中明经科而被朝廷调任盐山县尉。这时,安禄山开始叛乱,伪政权委任刘道玄为景城太守,穆宁首倡大义,起兵对抗,将刘道玄予以斩首,并传递檄文给各州县,当时响应的人很多。贼将史思明前来侵犯穆宁所在的州县,穆宁便以代理东光县令的身份带领军队抵抗。史思明派遣使者劝说诱降,穆宁当即斩杀了使者。郡县的人害怕叛贼怨恨太深,恐怕再派大部队侵犯,就解除了穆宁的兵权即管理东光县的职务。起初,穆宁随行采访使到各地考查,曾经路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私下交谈中估计安禄山会叛乱。到这时,颜真卿也倡导大义,发动平原郡士卒抵抗安禄山。正巧穆宁暗中派遣使者送书信给颜真卿说:“您是为了保卫国君吗?”再没有写别的话语。颜真卿接到书信后大喜,因而上奏委任他为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穆宁将长子托付给同母弟说:“任你带我这儿子到哪里去,只要不断绝后嗣就行。我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接着,来到平原对颜真卿说:“祖先已经有继嗣的人了!古人所说的死有轻于鸿毛者,我穆宁就是,希望能帮助您平定危难。”颜真卿郑重地答应了他。在这以后,因穆宁有的谋划未能付诸实施,颜真卿迫于形势严峻,放弃平原郡城,夜里渡过黄河向南溃逃,到达凤翔去拜见唐肃宗。肃宗皇帝询问抵抗叛贼的情况,颜真卿说:“因为没有采纳穆宁的建议,导致功业未能完成。”肃宗惊奇这句话,就派人乘驿马快召穆宁入朝,打算委任他重要的职务。恰巧颜真卿因为直言上奏违背皇帝的旨意,委任穆宁的事就停了下来。 上元二年,穆宁多次升官,做到了殿中侍御史,辅佐盐铁转运使处理事务。副元帅李光弼正因军粮跟不上发愁,有憎恨穆宁的人在李光弼面前诬陷说这与穆宁有关,李光弼便扬言要杀掉穆宁。穆宁直接抵达徐州晋见李光弼,以大义来晓谕,始终也不屈服。李光弼很器重他,穆宁得以继续担任他的官职。广德初年加授户部郎中。此时,水路运输受到阻碍,运输粮饷要由汉水、沔水经商山再抵达京城。朝廷选择镇守夏口的人,下诏让穆宁担任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当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财横暴,不守法规,设置防守士卒来征收来往商人税钱,又放纵士卒抢劫掠夺,导致来往行人几乎断绝。李忠臣的辖地和穆宁只有一条淮河相隔,由于他害怕穆宁的威名,抢劫掠夺之事也就停止了。沔州别驾薛彦伟因事违背了皇帝的旨意,他便用杖责打薛彦伟而致其死亡。穆宁因此获罪被贬职为虔州司马,再被贬职为昭州平集县尉。 穆宁性情刚毅,不能侍奉权贵,掌权的人认为他不能依附自己,而且害怕他难以制服,所以将他安置在闲散的官位上,穆宁因不得志而缄默不说话,他认为:“时世不容我,我也不能曲从时世,这不是我进取的时候,就此隐退了吧!”随后以有病为借口,居住在家中,请假好几次都是长达百余日,亲戚朋友强劝他,这才又参加了一次朝会。皇帝在奉天城,穆宁到皇帝所在的处所,被拜授为秘书少监。德宗返回京城,穆宁说:“可以满足我的心愿了。”于是上书称病,请求免去官职返回东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茶马古道:维系欧亚大陆通道的必要古道形态

陈保亚

大约在唐代,茶传入藏族地区,很快成为藏族地区人民每天饮食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宋史》卷二十六说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远在唐朝以前,中国很多地方就有饮茶的习俗,但都没有形成对茶的全民依赖。不同于丝绸之路上存在的主流商品丝绸,茶是古道上的维系商品,在以滇藏川为核心的早期局域古道获得了独立的性质。恃茶性,即藏族等青藏高原民族对茶的全民依赖,藏族对茶的依赖使远征马帮穿越横断山成为常年的必要行为,于是形成了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以主干道为主的网络结构。主干道上有很多重镇,这是茶马古道的主要流通线路。每个重镇是一个节点,从节点上又会引出茶马古道支线,这些支线上又有很多马店。每个马店是一个节点,茶叶顺着支线延伸到崇山峻岭和牧场草原,以满足恃茶民族对茶的需求。茶在沿途要交易和消耗,茶马古道网络就一直会得到维系,茶也成为维持古道存在的维系商品,这就使得茶马古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不可中断。

滇川藏地带是茶马古道网络的核心地带。若从茶成为古道维系商品的角度看,茶马古道的范围更为广泛,自唐宋以来,地处世界屋脊带的欧亚大陆连接通道都在向茶马古道转型,其中一个基本原因是生活在世界屋脊带的民族自唐宋以来都形成了恃茶性。

由于伊斯兰教的兴起以及和佛教的冲突,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一度处于萧条状态,很多商品开始走海路。随着漠北回鹘(回纥)西迁(见《旧唐书·回纥传》)及其向丝绸之路的移动,丝绸之路性质开始变化。根据古文献记载,吐蕃是较早出现饮茶习俗的民族之一,另一个较早出现饮茶习俗的民族是回鹘。《新唐书·陆羽传》记录了回鹘市茶的情况,说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唐代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也有记录说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西迁到丝绸之路上的回鹘把饮茶习俗也带到了丝绸之路上。随着回鹘恃茶行为的形成,茶的需求剧增。宋、明以来文献中记录的西部茶马互市以及西域对茶的大量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的证据。从古道维系商品的角度看,丝绸之路从唐宋开始便向茶马古道转型,这时饮茶习俗已延伸到帕米尔山系和天山山脉。

全民饮茶的习惯随着茶马古道也扩散到了丝绸之路的网络上,整个阿尔泰语区域民族现在也成为恃茶民族,他们的饮茶形式主要是奶茶。的读音在整个阿尔泰区域语言中基本形式是“chaj”,这一形式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亚、俄罗斯以及欧洲很多国家。北方丝绸之路上大量民族全民喝茶习惯的形成,改变了北方丝绸之路的性质,使之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茶马古道的性质,茶成为丝绸之路赖以延续的维系商品,不过这些地方的沙漠地区不是用马而是用骆驼运茶。在阿尔泰山、阴山以北,还存在一条横贯欧亚东西的草原之路,也有人把这条道路归入丝绸之路,称为草原丝绸之路。宋辽时期的契丹民族是草原之路的主要活动者,他们也开始有了饮茶的习俗。宋或《萍洲可谈》卷一记述说:先公使辽,辽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茶,至饮食亦先水饮,然后品味以进。”1993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辽金张氏墓群里发现了一幅关于备茶的壁画,该墓群的其他壁画也有关于饮茶活动的记录。壁画上的饮茶活动涉及茶碾子、茶饼、茶壶、茶盘等工具和煎茶等内容。由此可见,当时饮茶活动已经出现在辽金地区。

到明清时,大量茶叶从张家口出库伦(乌兰巴托)、恰克图至欧洲等地,茶叶读音形式在沿途各个民族语言中也是“chaj”,茶是草原之路得以年年持续的维系商品。至清末,茶叶已占恰克图口岸全部出口商品的90%以上,从这种意义看,草原之路也转型为茶马古道。

(选自201412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

A. 藏民懂得茶叶容易运输和保存,还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所以把酥油茶当作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

B. 蒙古族视茶为仙草灵丹,一块砖茶可以换一头羊或一头牛,草原上有以茶代羊馈赠朋友的风俗习惯。

C. 宋彧《萍洲可谈》卷一记述说:先公使辽,辽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茶,至饮食亦先水饮,然后品味以进。

D. 全民饮茶的习惯扩散到丝绸之路的网络上,整个阿尔泰语区域民族也成为恃茶民族,他们的饮茶形式主要是奶茶。

2.

A. 大约在唐代,青藏高原民族所形成的恃茶性促使马帮穿越横断山贩运茶叶,并使之成为一种常年的必要行为,由此形成了茶马古道。

B. 在茶马古道上,茶叶是古道网络存在的维系商品,它通过主干道上的很多重镇、马店延伸到崇山峻岭和牧场草原,以满足恃茶民族的需求。

C. 茶马古道的范围广泛,滇川藏地带局域古道是其核心地带,自唐宋以来,地处世界屋脊带连接欧亚大陆的通道也都向它转型。

D. 从茶马古道维系商品的角度看,从唐宋开始,北方丝绸之路上大量民族全民恃茶习惯的形成使茶叶成为丝绸之路赖以延续的维系商品。

3.

A. 《宋史》卷二十六说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是说夷人每天的饮食结构中离不开茶,这说明当时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B. 宋、明以来的文献记录了西部茶马互市以及西域对茶的大量需求的相关内容,这可以证明西迁的回鹘把饮茶文化及恃茶性带到了丝绸之路上。

C. 丝绸之路上大量民族全民恃茶情况的出现,表明北方丝绸之路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了茶马古道的性质,茶叶逐渐上升为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

D. 茶叶成为茶马古道、北方丝绸之路以及草原之路得以存在和持续的维系商品,清末茶叶占到恰克图出口商品的90%以上,这个事例就足以证明。

 

查看答案

材料分析概括题

在中国艺术观念中,有两种不同的“活”,我将其称为“看世界活”和“让世界活”。

深受道禅哲学影响的倪云林、陈老莲乃至后来八大山人、渐江等的绘画不是“看世界活”,而是“让世界活”:不是从形式美感入手,画出一个活的世界,而是让人放弃对物质形式的执着,通过寂寥境界的创造,荡去遮蔽,让世界自在活泼——虽然没有活泼的物质形式,却彰显了世界本原的真实,所以它是活的。

“看世界活”和“让世界活”,反映了两种生命态度。前者从世界的“有”入手,承认外在的世界是实在的,承认人对世界的控制作用,强调世界的活意是在“我”的观照中产生的,“看”的角度决定了我和世界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有我的生命观”。而后者则是一种“无我的生命观”,按照道禅哲学的观点,在“看”的方式中建立的“我”和世界的关系,是主体和客体、我心与外物的关系,在这样的态度中,我为物立法,物我互为奴役,而“让世界活”,是“我”从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不是停留在色相上看世界,让我的情感意识淡出寂然的世界。绿树变成了疏林,山花脱略为怪石,潺潺的流水顿失清幽的声响,溪桥俨然、人来人往的世界化为一座空亭,丹青让位于水墨,“骊黄牝牡”都隐去,盎然的活意变成了寂寥的空间。这时,世界以“寂然”的面目活了。

(节选自朱良志《南画十六观》,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看世界活”的内涵。

2.从“我”与世界的关系角度概括“让世界活”所反映的生命态度。

3.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查看答案

简答题

(1)《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山之前,就已经三次被人向刘备推荐。请问这三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向刘备推荐的?

(2)鲁迅《社戏》的结尾处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可从文中看出,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请分析文章结尾这么写的用意。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红楼梦》中,贾赦想收鸳鸯为妾,他先当面要求凤姐帮忙,凤姐推脱;又派邢夫人去找鸳鸯,并拉鸳鸯去见贾母,鸳鸯不动;又叫来鸳鸯家人相逼,鸳鸯剪发拒绝。

B. 《老人与海》中,开头和结尾都提到老人梦见狮子,这说明老人有不服老的精神,在老人体内还充满着勃勃生机。

C. 《茶馆》中,人物安排很有特色: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D. 《棠棣之花》中,“棠棣”出自《诗经·小雅》,代指兄弟情义。作品中聂政和聂嫈是两兄弟,他们是“愿将一己之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志士。

E. 《哈姆雷特》中,每当剧情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关键时刻,剧本都安排独白来表现人物的思考,如哈姆雷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准确传达了他当时的矛盾心态,是他犹豫延宕性格的典型例证。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昔有王元长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之,唯颜宪子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尝欲进造《知音论》,未就而卒。王元长创其首谢脁沈约扬其波三贤贵公子幼有文辨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凌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王元长创其首谢脁沈约扬其波三贤或贵公子幼有文辨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

2.谢脁是____________时期杰出山水诗人,与“大谢”____________(人名)同族,世称“小谢”。

3.根据材料,概括文中所指当时诗文过于重视声律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