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李晓同学绠短汲深,做语文课代表再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李晓同学绠短汲深,做语文课代表再合适不过了,他基础知识扎实,文学功底深厚,相信他能协助好语文老师提高我们班的语文成绩。

②洛杉矶治霾花费了将近70年的时间才初见成效,我国的一些地方要三五年内治霾取得实质性成果,这种目不见睫的政府计划表现出对职能部门的盲目信任。

③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食品加工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合作,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双管齐下,把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④11月11日才过1小时57秒,淘宝天猫交易额就已超过362亿元,195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双十一,凭此成绩,我国当之无愧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⑤香港各界对外国干涉势力说“不”。香港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的行政区,香港特首普选绝对属于中国内政,事实清楚明白,外国势力不容置喙

⑥电脑普及化,书写键盘化,对中学生的书写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影响。你让学生写篇文章,他大笔一挥,龙飞凤舞一番,卷面字迹却难以辨认。

A. ②④⑤    B. ③④⑥    C. ①②⑤    D. ①③⑥

 

A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理解成语的意思、用法、感情色彩。然后结合语境、修饰的对象以及语句的情境来分析正误。(1)绠短汲深,绠,打水用的绳子;汲,从下往上打水。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从深井里打水,比喻能力微薄,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句中说“做语文课代表再合适不过了,他基础知识扎实……”,不合语境,且谦敬不当。(2)目不见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使用正确。(3)双管齐下,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句中误把“双管”理解成“食品加工企业和监管部门”“社会各界”这些部门,不合语境。(4)当之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正确。(5)不容置喙,指不容许插嘴。正确。(6)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蜿蜒雄壮,也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句中说“卷面字迹却难以辨认”,望文生义。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本题中,“绠短汲深”,一般用作谦辞,谦辞应用在自己身上,句中形容“李晓同学”,谦敬不当;且从句中对李晓的介绍中可以知道,李晓的能力很强,“做语文课代表再合适不过了”,所以该词不合语境。“双管齐下”,应是指同一对象的两种方法或者一件事的两个方面,而句子中并不是同一对象。“龙飞凤舞”既可以形容山势,也可以形容书法,应属褒义词,句子中形容学生的书写,后面又说“卷面字迹却难以辨认”,可见句中把该词理解成字迹混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

(2)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

(3)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传而不习乎?” (《论语·学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泊

陆游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

【注】①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黜,闲居四年后被任命为夔州通判,此诗即作于赴任西行途中。②堞:城上的短墙。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歌开篇用了比兴的手法,写出了诗人人蜀的原因,引出了后文写自己的心情。

B. 本诗构思巧妙,颈联才通过泊船时的一件小事及眼前的景色正式人题写“晚泊”。

C. 颔联实写了蜀地“万死一生…‘千峰百嶂”的恶劣环境,侧面烘托诗人的心情。

D. 即使是夜泊,邻舟乞火、船夫祈风,渲染出热闹的气氛,烘托诗人愉悦的心。隋。

E. 尾联“空”字用得妙,以景结情,渲染出萧索的气氛,与诗人的心情紧密结合。

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之族叔也。顺德仕隋为右勋卫,征辽当行,亡命太原,素为高祖亲厚。时群盗并起,郡县各募兵为备。太宗将起兵,令与刘弘基募士于外,声备贼,至数万人,乃结队按屯。大将军府建,拜统军。从平霍邑,破临汾,下绛郡,俱有战功。寻与刘文静击屈突通于潼关,每战摧锋。及通将奔洛阳,顺德追及于桃林,执通归京师,遂定陕县。高祖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讨建成余党。太宗践祚,食千二百户,赐宫女,诏宿内省。

俄以受赇为有司劾发,帝日:“顺德元勋外戚,爵隆位厚至矣。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庄,何至以贪冒闻乎?“因赐帛数十愧切之。大理少卿胡演日:“顺德以赂破法,不可赦,奈何又赐之?”帝日:“使有耻者,得赐甚于戮;如不能,乃禽兽也,杀之何益?”

李孝常谋反,坐与交,削藉为民。岁余,帝阅功臣图,见其像,怜之,遣宇文士及视顺德,顺德方颓然醉,遂召为泽州刺史,复爵邑。顺德素少检,侈放自如,至是折节为政,以严明称。先是,长吏多受百姓馈饷,顺德纠挝,一无所容,称为良牧。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未几而卒,太宗遣使吊祭,赠荆州都督,谥日襄。贞观十三年,封邳国公。永徽中,加赠开府仪同三司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

B. 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

C. 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

D. 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日/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高祖”的庙号通常是给开国皇帝的。

B. 郡县制是在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总称。

C. 外戚指皇亲国戚,即帝王母族、妻族的亲属,其中太后、皇后、嫔妃的兄弟也称国舅。

D. 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朝代不同三司所指部门和职能也会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孙顺德虽为隋朝旧臣,却因为和李家有亲戚关系,在征辽途中转而主动投靠李渊,在李唐王朝的建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李渊信任。

B. 面对长孙顺德的受贿事件,唐太宗认为奖赏会让知耻者幡然醒悟,于是不但不处罚他,还赐给他数十匹丝绢,希望他能够从中领悟,引以为戒。

C. 因与李孝常有交往而被牵连取消官职之后,长孙顺德非常颓丧,整日醉酒,皇帝知道后念及他是功臣,重新起用他并恢复其爵位和食邑。

D. 虽然对长孙顺德不是很满意,但他死后皇帝还是很伤心,为他停止上朝,还派人前去吊唁,追赠他为荆州都督,赐谥号襄,之后还两次追封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库,何至以贪冒闻乎?

(2)顺德素少检,侈放自如,至是折节为政,以严明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芦苇荡

孙犁

    ①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

    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一直没安静过,神经紧张得很。一点轻微的声音,闭上的眼就又睁开了。又是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叫了一声。

    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乎乎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

    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

    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的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女孩子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②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的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鬼子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③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

A. 老头子多次对两个女孩说“不怕”只是为了安慰她们,其实他自己也很紧张,害怕被鬼子发现,从他往船上蹿动作就可以看出来。

B. 文中两次写老头子“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是为了强调人物悠闲惬意的状态,有效地迷惑了鬼子,为后文鬼子轻易上当作了铺垫。

C. 文中多处用了伏笔,使故事交代含蓄又能结构严密、故事紧凑,如写“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就是为后文鬼子轻易追上老头子设的伏笔。

D. 作者笔下的女孩和老头子都是普通老百姓,但是他们坚强、乐观、勇敢面对甚至是直接参与抗战,体现了作者对战争的信心和对人性的赞美。

E. 本文虽然是描写战争,却用了朴素、清新、柔美的语言,淡化了对人物形象的刻意雕琢,散文式的格调、诗歌般的意境使文章充满“诗意”。

2.小说中的老头子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多处描写了环境,请分别分析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代宗师叶企孙:以身之微芒照亮天下

蒲潇

如今,人们仍在津津乐道于“两弹一星”的辉煌过往,然而鲜有人知道,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超过一半都曾受业于同一位大师。事实上,中国电子技术、地震预报、气象预测、国防工业等诸多重要学科的肇始,亦离不开这个名字。

这个曾被历史遗忘了半个世纪的人正是叶企孙,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原清华大学首任理学院院长。

1898年,叶企孙生于上海南市区的一个书香世家。目睹大批仁人志士为了脚下的土地倒在血泊中,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年幼的叶企孙在心里默默立下了一个志向,“既重格致,又重修身,以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

1913年夏天,15岁的叶企孙报考进入清华大学。5年后,叶企孙顺利通过毕业考试。载着祖国厚重的希望,他远涉重洋来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直接插入物理系三年级学习。1920年9月,叶企孙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完成了普朗克常数值的精确测定,这一数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达16年之久。中国人的姓名第一次被载入现代世界自然科学学术著作中,那一年,他不过23岁。

1923年,叶企孙回国,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个颇有成就的科学家了。是继续从事自己的科研,去摘取稍加努力就能触碰到的科学桂冠,还是放弃所有,从零开始,在自己贫瘠的国家撒播科学的种子?叶企孙的心中早有了答案。有着远见卓识的他深知,科学家会为国家创造出“国之利器”,而教育家会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中国需要一个科学群体,而不能仅靠一个科学家去改天换地。阔别母校7年之后,叶企孙再次回到清华园。

1926年秋,清华大学物理系成立。从执教开始,叶企孙一直站在教学第一线,坚持登台讲课。他讲课略有口吃,而且语调也没有特别吸引人之处,然而他对物理概念的透辟理解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学生王大珩曾这样评价他的授课:“在思路上,叶老往往讲出我们看书不易领会的要点。他不是通过内容的堆砌来讲授,而往往是通过提纲掣领式的讲述,整个课程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就都有了。”

课堂之外,叶企孙经常邀请这些清寒学子到家里做客,买些点心为他们加加餐,天冷了,叶企孙将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穿,没地方住了,叶企孙就让他们住到自己家里来。那些年,在叶企孙的住所北院7号里,能听到的尽是学生们与他们所尊敬的老师的欢声笑语。叶企孙会和每个学生深度交谈,并将他们的特点,在小本本上一一记录下来。叶企孙十分注重因材施教,也正是因为他对每个学生的细心了解观察,他总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精心点拔,并结合祖国需要,找到学生们未来最为适合的发展方向。

不仅善于培养人,叶企孙还很注重名师的重要性。在清华建校史上,以招徕人才引进师资而成为佳话美谈的无出叶企孙其右者。有人说,叶企孙能一网打尽天下名师,主要是他没有门户之见,以培养中国科技人才为己任。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两年后,叶企孙因熊大缜遗案涉嫌被捕,他屡次入狱,人格与肉体遭受到双重折磨,精神几近崩溃。那一年,他已七十高龄。1969年冬,在北大一处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间里,昔日神采奕奕、风度翩翩的叶企孙,腰已弯到90度,双腿肿胀,身心疲惫,每况日下。然而他却从不怨天尤人,也不向别人抱怨。

“宁可时代负我,我决不负时代。”这是叶企孙晚年内心的最强音。他一直以不倒的形象坚持着生命的全过程,特别是在遭到抛弃,敌视之后,仍挺立着身躯,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信念。

1977年1月13日,叶企孙因长久病惠溘然长逝。

叶企孙的一生没有留下鸿篇巨制的著作,没有宏伟的教育纲领,甚至没有一句豪言壮语,但中国的物理学教育从无到有的在他的手中建设起来了。我国这棵科学大树生长的每圈年轮里,都会发现叶企孙和他的弟子们在其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他是和我们这个时代交臂而过的,一个我们知道的最晚,了解最少,却对中国科学界贡献巨大的大师。

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不管白天黑夜,星辰永远闪耀,只是有的时候,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它。

    (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设置悬念,用众多科学家和诸多学科的肇始,众星拱月般引出叶企孙的名字,侧面突出传主的功绩,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B. 文章用正侧面结合、记叙议论抒情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为我们展现出传主为国为民的伟大信念、高尚的人品和坚毅的品质。

C. 传主之所以放弃荣誉和科研回国,是因为他对祖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希望通过教育创造出“国之利器”,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

D. 文章最后一段将传主的一生比作不管白天黑夜永远闪耀、人们却看不到它的星辰,表达出作者对传主被人忽略和误解的不平和惋惜。

2.叶企孙能够培养出很多在科学界有影响的科学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题目用“以身之微芒照亮天下”评价叶企孙,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其成就,并谈谈他给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