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代宗师叶企孙:以身之微芒照亮天下 蒲潇 如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代宗师叶企孙:以身之微芒照亮天下

蒲潇

如今,人们仍在津津乐道于“两弹一星”的辉煌过往,然而鲜有人知道,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超过一半都曾受业于同一位大师。事实上,中国电子技术、地震预报、气象预测、国防工业等诸多重要学科的肇始,亦离不开这个名字。

这个曾被历史遗忘了半个世纪的人正是叶企孙,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原清华大学首任理学院院长。

1898年,叶企孙生于上海南市区的一个书香世家。目睹大批仁人志士为了脚下的土地倒在血泊中,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年幼的叶企孙在心里默默立下了一个志向,“既重格致,又重修身,以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

1913年夏天,15岁的叶企孙报考进入清华大学。5年后,叶企孙顺利通过毕业考试。载着祖国厚重的希望,他远涉重洋来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直接插入物理系三年级学习。1920年9月,叶企孙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完成了普朗克常数值的精确测定,这一数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达16年之久。中国人的姓名第一次被载入现代世界自然科学学术著作中,那一年,他不过23岁。

1923年,叶企孙回国,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个颇有成就的科学家了。是继续从事自己的科研,去摘取稍加努力就能触碰到的科学桂冠,还是放弃所有,从零开始,在自己贫瘠的国家撒播科学的种子?叶企孙的心中早有了答案。有着远见卓识的他深知,科学家会为国家创造出“国之利器”,而教育家会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中国需要一个科学群体,而不能仅靠一个科学家去改天换地。阔别母校7年之后,叶企孙再次回到清华园。

1926年秋,清华大学物理系成立。从执教开始,叶企孙一直站在教学第一线,坚持登台讲课。他讲课略有口吃,而且语调也没有特别吸引人之处,然而他对物理概念的透辟理解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学生王大珩曾这样评价他的授课:“在思路上,叶老往往讲出我们看书不易领会的要点。他不是通过内容的堆砌来讲授,而往往是通过提纲掣领式的讲述,整个课程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就都有了。”

课堂之外,叶企孙经常邀请这些清寒学子到家里做客,买些点心为他们加加餐,天冷了,叶企孙将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穿,没地方住了,叶企孙就让他们住到自己家里来。那些年,在叶企孙的住所北院7号里,能听到的尽是学生们与他们所尊敬的老师的欢声笑语。叶企孙会和每个学生深度交谈,并将他们的特点,在小本本上一一记录下来。叶企孙十分注重因材施教,也正是因为他对每个学生的细心了解观察,他总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精心点拔,并结合祖国需要,找到学生们未来最为适合的发展方向。

不仅善于培养人,叶企孙还很注重名师的重要性。在清华建校史上,以招徕人才引进师资而成为佳话美谈的无出叶企孙其右者。有人说,叶企孙能一网打尽天下名师,主要是他没有门户之见,以培养中国科技人才为己任。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两年后,叶企孙因熊大缜遗案涉嫌被捕,他屡次入狱,人格与肉体遭受到双重折磨,精神几近崩溃。那一年,他已七十高龄。1969年冬,在北大一处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间里,昔日神采奕奕、风度翩翩的叶企孙,腰已弯到90度,双腿肿胀,身心疲惫,每况日下。然而他却从不怨天尤人,也不向别人抱怨。

“宁可时代负我,我决不负时代。”这是叶企孙晚年内心的最强音。他一直以不倒的形象坚持着生命的全过程,特别是在遭到抛弃,敌视之后,仍挺立着身躯,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信念。

1977年1月13日,叶企孙因长久病惠溘然长逝。

叶企孙的一生没有留下鸿篇巨制的著作,没有宏伟的教育纲领,甚至没有一句豪言壮语,但中国的物理学教育从无到有的在他的手中建设起来了。我国这棵科学大树生长的每圈年轮里,都会发现叶企孙和他的弟子们在其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他是和我们这个时代交臂而过的,一个我们知道的最晚,了解最少,却对中国科学界贡献巨大的大师。

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不管白天黑夜,星辰永远闪耀,只是有的时候,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它。

    (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设置悬念,用众多科学家和诸多学科的肇始,众星拱月般引出叶企孙的名字,侧面突出传主的功绩,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B. 文章用正侧面结合、记叙议论抒情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为我们展现出传主为国为民的伟大信念、高尚的人品和坚毅的品质。

C. 传主之所以放弃荣誉和科研回国,是因为他对祖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希望通过教育创造出“国之利器”,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

D. 文章最后一段将传主的一生比作不管白天黑夜永远闪耀、人们却看不到它的星辰,表达出作者对传主被人忽略和误解的不平和惋惜。

2.叶企孙能够培养出很多在科学界有影响的科学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题目用“以身之微芒照亮天下”评价叶企孙,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其成就,并谈谈他给你的启示。

 

1.A 2.(1)他一直站在教学第一线,亲力亲为;(2)他对物理概念有透辟理解,讲解知识时能够高屋建瓴,有全局观;(3)他关爱每个学生,并能因材施教;(4)他很注重名师的重要性。 3.(1)叶企孙一生都以利国利民为信念,并一生努力践行,面对误解也毫不动摇;(2)他让中国人的姓名第一次被载入现代世界自然科学学术著作中;(3)他不为名利,为中国物理学教育做出巨大贡献;(4)他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深深影响着我国现代科学。 启示:即使个人力量有限,我们也应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为国家兴盛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解析】 1.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一项”。B项,“文章用正侧面结合、记叙议论抒情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有误;本选项考查传记文学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本文既对叶企孙言行举止进行正面的描写,也借助其他名人对叶企孙进行侧面的衬托,比如文章的开头,“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超过一半都曾受业于同一位大师。事实上,中国电子技术、地震预报、气象预测、国防工业等诸多重要学科的肇始,亦离不开这个名字”,但没有抒情。C项,“对教育的热爱”有误,文章第五段说“是继续从事自己的科研,去摘取稍加努力就能触碰到的科学桂冠,还是放弃所有,从零开始,在自己贫瘠的国家撒播科学的种子?叶企孙的心中早有了答案。有着远见卓识的他深知,科学家会为国家创造出‘国之利器’,而教育家会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中国需要一个科学群体,而不能仅靠一个科学家去改天换地”,由此可以知道,从事教育的根本目的依然是爱国,希望借助教育培养“科学群体”。D项,不仅仅是“不平和惋惜”,还有赞美。 2.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叶企孙能够培养出很多在科学界有影响的科学家,原因有哪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理解题干的要求,“能够培养出很多在科学界有影响的科学家”的原因,考生应到文中圈出叶企孙在教育学生方面的表现。文章一、二段借助众多的科学家引出叶企孙,三四段是写其求学经历,第五段写其回国投身教育的原因,由此可以确定本题的答题区域应在第六段及后文。第六段说“从执教开始,叶企孙一直站在教学第一线,坚持登台讲课”“他对物理概念的透辟理解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七段“叶企孙十分注重因材施教,也正是因为他对每个学生的细心了解观察,他总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精心点拔,并结合祖国需要,找到学生们未来最为适合的发展方向” ,第八段“不仅善于培养人,叶企孙还很注重名师的重要性”。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对于筛选信息题,考生应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找到筛选的依据和方向,比如本题,“叶企孙能够培养出很多在科学界有影响的科学家,原因有哪些”,这句话中就给出了筛选的方向,即考生应到文中找到“叶企孙培养人才”的区域,即写其投身教育的内容。从文本内容的分析来看,第五段写其回国投身教育的原因,第五段的最后说“阔别母校7年之后,叶企孙再次回到清华园”,第六段的开头说“1926年秋,清华大学物理系成立”,从这两句话来看,第六段叶企孙开始了自己的从教生涯,第九段开头说“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两年后,叶企孙因熊大缜遗案涉嫌被捕,他屡次入狱,人格与肉体遭受到双重折磨,精神几近崩溃”,后文主要是写其文革遭遇以及在这一遭遇中所坚守的信念,由此可以确定本题的答题区域在六到八段。 3.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题目用‘以身之微芒照亮天下’评价叶企孙,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其成就,并谈谈他给你的启示”,本题答案包括两个部分,先回答其成就,再谈人物给自己的启示。第一步:整体感知,理解标题的含义,“身之微茫”指的是叶企孙个人的力量,“照亮天下”指的是叶企孙做出的贡献、收获的成果。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第一段“中国电子技术、地震预报、气象预测、国防工业等诸多重要学科的肇始,亦离不开这个名字”,第四段“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完成了普朗克常数值的精确测定,这一数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达16年之久。中国人的姓名第一次被载入现代世界自然科学学术著作中”,倒数第三段“中国的物理学教育从无到有的在他的手中建设起来了。我国这棵科学大树生长的每圈年轮里,都会发现叶企孙和他的弟子们在其中发挥的重大作用”。依据这些信息概括叶企孙的成就,然后再写自己从叶企孙的行为和成就中得到的启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让科幻文学推动创新

刘慈欣

对国内大众而言,科幻文学在许多年里都是一个陌生事物。它属于类型文学,受众很少,部分作品还带有一定的专业门槛。但过去的一年里,媒体大范围地报道,把科幻文学推到了聚光灯下,有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个由来已久的“新”现象。那么,什么是科幻?

在内容题材和表现形式上,科幻文学和主流文学是存在差异的。主流文学一般而言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关注的是未来。所以在文学手法上,科幻更多的不是去反映、隐喻或批判现实,而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此外,在读者群上,主流文学背靠学院正统,在其身后存在一个庞大而悠久的评价体系。相比之下,科幻文学则更依赖于市场和读者的肯定。

在科幻界还有一种说法,即“科幻是最大的一种现实主义”。因为所谓“未来”,正是必将到来的”现实”,是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科幻文学同样可以带入问题意识,去探讨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并通过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而它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自然,科幻文学并不能直接授人以科学知识,但它通过对想象世界的描写和对科技社会的预言,足以激活我们的创造力,也激发出指向科技领域的强烈兴趣。事实上,有许多最终走上研究之路的科学家,都曾经受到过科幻文学的影响。

技术旨在提高生活水平,而科学的使命却是更深刻地认识自然规律。比如最近引发热议的“引力波”,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可能都无法直接作用于现实,但是这项发现却开启了认知未知世界的一扇天窗。也许有人怀疑,人类为何要去仰望那遥不可及的星空?其实,许多当下看似无用的知识,从拉长了的时间维度去看,可能都会意义非凡。在我看来,朝向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拓展,不仅足以开阔眼界,更能涤荡心灵,使我们洞察到人类文明演进的本质所在。

(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流文学一般更加关注现实和历史,而科幻文学更多的是把作家的思考投射到未来,在读者群上两者也有区别。

B. 科幻文学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充满了想象力与科技感的文学,对于现实以及科技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C. 科幻文学要求作家必须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发挥创新能力。

D. 科幻文学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并与科技有一定的内在关系,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因为属于类型文学,受众很少,部分作品还带有一定的专业门槛,所以在很多年里,科幻文学都得不到国人的关注。

B. 科幻界认为,科幻不是幻想,它也是一种现实主义,只不过它的“现实”是当下的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

C. 主流文学正在涉及或未曾涉及的领域,科幻文学都可以进行探讨,只不过是在时空上拉开距离以形成陌生化的效应。

D. 有人认为因为科幻是一种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所以科幻小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图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市场和读者因素,将会影响它的受关注度,因为科幻文学属于类型文学,受众很少。

B. 直接授人以科学知识不是科幻文学的主要职能,但它能够激活我们的创造力,激发我们对于科技的兴趣。

C. 作者认为科幻文学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它的兴盛不但能够促进国家的科技发展,还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推动作用。

D. 科幻涉及的问题看似不着实际,但它足以开阔人们的眼界,涤荡人们的心灵,使我们洞察到人类文明演进的本质所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先生102岁诞辰之际,一篇名为《杨绛一百岁感言》的600字小文悄然走红网络,不少网友盛赞,百岁感言“读来极好”。

事实是,这些文句过半是网友仿造,杜撰篡改的。流传于网络的“伪名人名言”又何止于杨绛?从柏拉图到尼采,从孔子到张爱玲,“亚里士多德说”“老子说”“林徽因说”“莫言说”……古今中外,一应俱全。

细读杜撰的名人名言,发现它们多关于爱情、友情、亲情,颇为感性,富有煽动性,言辞温和,多传递正能量,激发人生斗志;读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文辞优美,偶有佳句……

这或许能折射出,在物欲泛滥的微阅读时代,匆忙的公众有着空虚与干涸的心灵,他们期望重返经典阅读时代,而多样的娱乐方式又使他们分身乏术,只能通过微博、论坛等撷取只言片语,聊以慰藉。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1)选好角度,自拟标题;(2)立意不超出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方案,请把这个方案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流行词本身并不具备褒贬倾向,比如使用“小鲜肉”“颜值”等词语, ,使用这类词语说明使用者格调不高,而在喜欢的人看来, ,无需遮遮掩掩。词语无罪, ,因此,喜不喜欢某个流行词,其实是一种价值观之争。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 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________。________,它是茶叶品质的外在表现。_______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________;________。

①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②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的程度 

③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④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⑤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A. ②③④①⑤    B. ②③④⑤①    C. ⑤②④③①    D. ⑤②④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