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此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伸缩自如,感情激昂,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B. 首联苍劲中蕴藏一股抑郁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

C. 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D. 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E. 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AD 2..①对国家战乱动荡、人间世事沧桑的忧愤:首联诗人叹息干戈遍地的今天,老莱子彩衣娱亲的美谈已 经很难找到;②对骨肉同胞的思念,对家破人散的哀痛:颔联写自己与弟妹离散,朋友韩十四与父母不知哪里相见;③与朋友分别的离愁别绪:颈联写朋友离去后,诗人依然凝想入神;④对朋友的勉励之情:劝 告朋友分别之后各自努力,珍重前程;⑤对未来的担忧:世事难料,担心不能与韩十四一同回乡。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及手法鉴赏。A 项“感情激昂”有误,全诗感情深沉委婉。D项应为“虚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实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因为杜甫当时是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眼前景当然可以实写,而黄牛峡是友人欲去之地,只能想象彼地之景。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诗发端点示出背景。表现出诗人何等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三、四两句,紧承“万事非”而来,进一步点明题意。透露出际此乱世。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尾联更是余音袅袅,耐人咀嚼。出句是说,分手不宜过多伤感,我们应各自努力,珍重前程。“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又双绾行者、留者,也起到收束全诗的作用。 “犹恐”二字,用得很好,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耽忧,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倍觉意味深长。 点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吾弼,字谐卿,高安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宁国推官。征授南京御史

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奏请建国本,简阁臣,补言官,罢矿税,不报。山西巡抚魏允贞为税使孙朝所讦,吾弼乞治朝欺罔罪。广东税使李凤干没,奸人王遇桂请税江南田契,吾弼皆疏论其罪。时无赖子蜂起言利,廷臣辄连章力争,帝虽不尽从,亦未尝不容其切直。雷震皇陵,吾弼请帝廷见大臣,讲求祖宗典制,次第举行,与天下更始。寻复言:“陛下孝敬疏于郊庙,惕厉弛于朝讲;土木盛宫苑,榛芜遍殿廷,群小横中外,正士困囹圄;闾阎以矿税竭,邮传以输资疲,流亡以水旱增,郡县以征求困;草泽生心,衣冠丧气;公卿不能补牍,台谏无从引裾。不可不深察而改图也。”末言礼部侍郎郭正域疾恶严己,不可以楚事弃。先是,楚假王议起,首辅沈一贯阴左右王,以正域请行勘,嗾其党钱梦皋辈逐之去。举朝无敢留正域及言楚事者,吾弼独抗章申理,而御史林秉汉以楚宗人戕杀巡抚,亦请详勘。且言:“王既非假,何惮于勘?”吾弼、秉汉遂为一贯等所恶。会梦皋京察将黜,遂讦秉汉为正域鹰犬,语侵沈鲤、杨时乔、温纯。秉汉坐贬贵州按察司检校,而梦皋得留。郎中刘元珍论之,反获谴。吾弼复疏直元珍,请黜梦皋,因力诋一贯,亦忤旨,停俸一年,遂移疾去。居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召为大理右丞。齐、楚、浙三党用事,吾弼复辞疾归。熹宗立,召还。

屡迁南京太仆卿。天启五年为御史吴裕中劾罢。

(节选自《明史·朱吾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B. 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C. 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D. 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 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百姓,不再指房屋建筑,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C. 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国本”也指国家藏本。例如韩愈《画记》中“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    D. 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同时也是古代朝中最高官位的通称;“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吾弼身为御史,恪尽职守。赵学仕贪污受贿,李凤侵吞国家财物,王遇桂请求向江南的田契征税,他都上疏揭发他们的罪过。    B. 朱吾弼敢于直谏,为国尽忠。雷击皇陵一事发生后,他接连上疏,语气恳切,指出朝廷内外存在的弊端,希望皇帝深入审查。    C. 朱吾弼不惧权贵,坚守正义。首辅沈一贯排除异己,朝臣们明哲保身、不敢谈论相关事情,惟独朱吾弼声援郭正域。    D. 朱吾弼仕途坎坷,起落无定。因诋毁沈一贯,遭停俸,于是辞官;过了几年又被起用;后齐、楚、浙三党执政,他又辞官;最后被弹劾免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弼请帝廷见大臣,讲求祖宗典制,次第举行,与天下更始。

(2)首辅沈一贯阴左右王,以正域请行勘,嗾其党钱梦皋辈逐之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镶嵌在墙上的黑板

孙道荣

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在大山掩映之中,一个小村庄,兀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带的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注,就连为我们带路的向导,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村庄。

小小的村落,散布着几十户人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与近乎原始的自然环境相比,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当地的村民。据说,除了偶尔有县乡的工作人员和村民的亲戚外,这些年,几乎没有什么外人走进过这个村庄。村民们看见我们这些误闯进来的外人,就像看见外星人一样,好奇而激动。我们在村民们好奇的目光中,好奇地绕着村庄边走边看。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开着的。在其他地方,你已经无法看到这样日不闭户的场景。

最后,我们来到了小村唯一的一家代销店,我们想在这里补充点物资。小店里只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盐、酱油、一两种廉价烟、坛装的老白干……都是村民们需要的东西,而我们需要补充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竟然都没有。店主解释说,矿泉水,村民根本不需要;方便面,那么贵的东西,小村可没几个人吃得起。

我们买了几块当地产的大饼,店主热情地为我们灌满了冷开水,这样,我们后面的行程就不怕了。因为要出山进货,店主算得上这个小村里见过世面的人。我们和店主聊起来。小店门边,镶嵌在墙上的一块黑板,引起了我的兴趣,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一些文字和数字,如大黄,酒,4.6;二贵妈,酱油,2;黑头,盐、烟,13.45……问店主,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店主笑着说,是大家伙赊的账,等有钱的时候,就来结一下。原来是账单。正说着话,一个中年人来买烟,店主递给他一包烟,中年人接过烟,顺手在墙上抠下一小块石灰,将黑板上的一个数字擦了,重新写了个数字,然后,拍拍手,和店主打声招呼,走了。我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么随便擦擦写写啊?店主看出我们的困惑,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还会赖我几个钱啊?

有人上前用手轻轻擦黑板上的字,一擦就没了,而且,这块黑板是镶嵌在墙上的,即使晚上,也只能“挂”在外面,如果谁晚上偷偷来将名字擦掉了,或者将数字改了,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啊?店主说,这事,还真发生过。有一次,一个村民来买东西,忽然发现自己名字下面的数字没了,可能是被哪个调皮的孩子擦掉了,村民赶紧找了块石灰,将数字重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在我这里赊了东西,他们记得可清楚了,我这个黑板,也就是个形式,其实,账本都在大家的心里呢。

回城之后,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闻者无不激动不已,大难得了!一批批人沿着我们的足迹,走进了深山,去寻访那个神秘纯朴的村庄,而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块镶嵌在墙上的黑板。

一年之后,我们一帮人,再次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土地。进山的道路,已经拓宽了很多。我们轻松地找到了那个小村。未进小村,就被它热闹的气息感染,一打听才知道,这一年来,小村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了。

我们顺利地找到了那家小店,小店的周围,又开了好几家纪念品和土特产店。让我们聊感欣慰的是,镶嵌在墙上的那块黑板还在,上面的账单也还在。很多游客,在黑板前拍照,留念。我悄悄摸了摸黑板上的字,擦不动,原来是白色的油漆写的。店主认出了我们,一边忙着招呼生意,一边告诉我们,小店生意大了,经常有人赖账,所以已经不赊账了,再说,现在村民也都有钱了。我问,那还留着这块黑板干什么?店主呵呵一乐,招牌啊,很多人就是冲着它来的呢,这还得谢谢你们的宣传啊!

我无言以对。墙上的黑板,白漆的名字和数字,冷眼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头写掩映在大山之中的小村庄在地图上没有标注,也不为向导所知,是为了后文突出小村经我们的宣传发生的变化,强调发展经济对乡村民风的重要作用。    B. 第②段写村民们对我们这些外来人十分好奇,而我们也对山村和村民感到好奇,这恰恰表现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和山里人与城里人之间的隔膜。    C. 小说第④段先借店主之口,概括介绍黑板的用途,然后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详细描摹了中年人买烟的情形,真实可感,处处透露出民风的纯朴。    D. 一批批人走进深山寻访近乎原始的神秘的小村庄,表现了人们对繁华虚伪的城市生活的厌倦,寄托了我对当下城市生活精神匮乏的深切忧虑。    E. 作者对这个小村庄的感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对村民们在现代社会竟然过着如此贫穷闭塞的生活感到惊异,一方面又欣赏村庄日不闭户的景象所表现出的纯朴民风。

2.小说中的店主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3.“镶嵌在墙上的黑板”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散步”中体验美

宗白华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并称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但宗白华是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而转到美学研究中来的。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心的萌动在童年时期就已有之。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少年时的宗白华耽于幻想,对于山水风景的酷爱为一般人所不及。1914年年初,宗白华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浙东的山水秀丽清奇,如梦似烟,湖光山色的美让他心中的诗情犹如泉涌。但他开始诗歌创作是移居上海之后,当时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诗人,每天早晨在家中小花园里高声吟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绝句,宗白华深受感染,他说:“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里,以这部经典著作为标志,宗白华成为我国美学界“散步美学”的代表人物。这是一种不做严格的逻辑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的方法。宗白华认为艺术意象是完整的,不可破坏,这种从总体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符合美感把握的内在规律。他徜徉于中国古典艺术优美的意境之中,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游刃有余,如同他晚年在繁花似锦的未名湖畔悠然散步一样。他是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开始自己的“散步”的,20世纪30年代就写了《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美文。如果说这几篇文章属于宗白华美学研究的试笔之作,那么《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则是他在西方与东方两种大文化背景下圆融的比较之作,表明他已从研究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并开始辐射到中国书法、建筑、园林等艺术领域。到40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标志着他的美学理论日趋成熟。这种“散步”方法决定了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的、独特的,要以自然和艺术品为研究的中心,就需要认真地一一体验其真美所在。

宗白华“散步”式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独树一帜。这种“散步式”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建国以后,中国的美学研究形成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统一派;后来又形成了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以周来祥为代表的和谐美学派。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学”相互争鸣。

宗白华从感性的视角去观照中国艺术精神,与他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关。青年时代的宗白华醉心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时空观、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考,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的理论和思维基础。同时,宗白华把老庄思想以及禅宗学说等结合起来,从具体的艺术品出发,运用精密的思辨,拓开了中国艺术中的时空境界,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绝妙思想。

(摘编自邹士方《宗白华传略》、李剑清《被遗忘的宗白华》等)

【相关链接】

①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

(宗白华《美学散步》)

②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中国古代美学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够哲学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挠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召唤:生命的灵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

(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之路与其他美学家有不同之处,他最初研究的是哲学和文学艺术,在此基础上转而从事美学研究。

B. 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性情特点是宗白华走上诗歌创作之路的决定因素,而他的诗歌多为短诗,则是受到了唐人绝句的影响。

C.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起步,并最终发展到以东方和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

D. 以自然和艺术品为中心进行美学研究,需要认真地体验每一个研究对象的真美所在,这是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和独特的。

E. 中国古代美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研究,因而人们很难把握其特色,而宗白华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集中展示了“散步美学”的研究成果,渗透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意趣。

B.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涉及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他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感悟美。

C. 宗白华认为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在长期的美学论争中,“散步美学”也注意吸纳以逻辑统一来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的研究成果。

D. 宗白华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庄子思想和禅宗学说的影响,积淀了深厚的精神底蕴,使得他能够用感性的眼光去观察、审视中国艺术精神。

3.宗白华的“散步美学”具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构建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

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太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汉字的衍生和分类也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事实世界的一个“类”。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联系。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再如“彳”字,本来是象形的通衢大道,殷商时代的卜辞中,不少字就与它有关,而“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从“彳”,但当它在后世以“彳”为义符后,就使人觉得从役之人好像真的总是在路上奔波。当汉字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

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需严密的句法即可表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意义。

我们除了能从汉字本身大体了解古人“怎么想”,还可以从中了解他们“想什么”,比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

(摘编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

B. 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衍生滋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

C. 在古代汉字中,“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太习惯于抽象的思维特征。

D. 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许多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从来不去创造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如指食物时有“米”“黍”等字,却无表“庄稼”“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汉字的分类中包含着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分类的依据是现象与事物的表象,这种分类方式不同于近代西方的分类方式。

B. 象形的“初文”是汉字衍生的根基,作为义符,每个初文都能提示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汉字的大体意思,后来又被视为该类汉字的“部首”。

C. 由“木”引申出“梅”“李”,进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杲”“杳”,体现了汉字归类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联系的特征。

D. “役”字原不从“彳”,后来才以“彳”为义符,因为“彳”是通衢大道的象形,所以人们看到“役”字就会产生从役之人奔波于路的联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字既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反过来又会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旳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就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

B. 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使汉字具备了强烈的象形性。

C. 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因而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某个意思肘,无需严密的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

D. 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观念,因此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而名声大噪的谷歌机器人阿法狗( AlphaGO)连续挑战人类高手,在击败众多顶尖棋手后,又迎来围棋泰斗——“棋圣”聂卫平的挑战。一番激战后,聂卫平执白告负,“阿法狗”赢得第54场胜利。获胜后,“阿法狗”在屏幕上打出了“谢谢聂老师”五个字。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