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六国论 苏 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

文言文阅读

六国论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韩、魏不能独           当:抵挡

B藉之以其西                 蔽:以……为屏障

C以二国                   委:委托

D. 四国休息于内,以助其急     阴:暗暗地,暗中地

2.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五倍之地             攻山西千里之秦

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    且不知天下势也

C不免于灭亡            见利之浅

D之深思远虑          彼秦者将何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从韩、魏两国所处的战略地位出发,论证了六国之所以先后覆灭,是由于将相谋士目光短浅,缺乏政治远见,胸无韬略,不能联合抗秦。

B北宋在军事上长期积弱,不能自振,辽和西夏屡屡袭扰,苏辙的议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C苏辙此文着重论述韩、魏地位及“礼天下之奇才”的重要性,只是针对北宋的形势而言的,用语比较含蓄。

D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从正、反两方面反复对照,逻辑严密,气势奔放,体现了苏辙散文笔力雄健的特点。

4.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苏洵的《六国论》中表明全文中心论点的是哪一句话?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2)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1.C 2.B 3.C 4.诸侯及士人不明大势,见识短浅,策略失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5. (1)我常常为这些诸侯深思远虑,认为一定会有可以保全自我的策略。 (2)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厄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C 委:对付。词义是不断变化的,其中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而且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在阅读中,不能把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理解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合成词。阅读时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以:介词,凭借/连词,来;B.之:结构助词,的;C.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为:介词,替/动词,做。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礼天下之奇才”和“针对北宋的形势而言”错。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中心论点往往处于文章开头的位置,本文第一段“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即表明了作者的态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文言句子的翻译要三落实:1.落实关键实词的翻译。关键实词的翻译是高考考查的难点,也是 得分点。考查涉及通假字、偏义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等多个考点。无论考到那一点,都必须利用语境来理解、来推测,必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2.落实关键虚词的翻译。高考文言文的翻译主要落实文言实词,但并不等于说可以忽视文言虚词。一定要依据语境,准确而鲜明地译出其意。其它虚词,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须译出的不可强行译出。3.落实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文言有许多特殊句式,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肴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肴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 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心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忧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据说秋季北京的天是最蓝的,蓝得好似澄澈的海,____________,那样的天亲近寂寞和悠闲,那样的天被畸形的繁华和病态的喧嚣扼杀了。没有了那样的天,北京的秋天就仅仅是一个表现在日历牌上的季节,使生活在用空调制造出来的暧昧温度里、很少出门的人忘记了它。

但我在北京生活这些年里,几乎没有感受到上个世纪里那些文人笔下的北京的秋天里美好的天

那样的秋天是与蚂蚁般的车辆和高入云霄的摩天大厦为敌的

如果天上有几朵白云,白云就像海上的白帆

那样的秋天是依附着低矮的房舍和开阔的眼界而存在的

如果再有一群白鸽在天上盘旋,鸽哨声声,欢快中蕴含着几丝悲凉,天也就更像传说中的北京秋天的天了

A③⑤①②④   B.①⑤③②④   C.⑤③④②①   D.③⑤①④②

 

查看答案

选出对画线部分理解与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她了……

——突出母亲视力严重不好,寻找“我”非常困难,表现母亲对“我”的牵挂和担心。

B“肺炎先生”逼供内不是你们所谓的扶弱济贫的老绅士。一个弱小的女人,已经被加利福尼亚的西风吹得没有什么血色了,当然经不起那个有着红拳头、气吁吁的老家伙的赏识。

——用看似轻松俏皮的语言,表现肺炎对琼珊的打击之大,说明她的病情很严重。

C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说明贝尔曼的叶子画得特别认真,特别逼真,也暗示着琼珊一定能战胜病魔。

D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的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写景中处处透露出一度失落又竭力寻找精神支点的矛盾心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拘于时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蚓无爪牙之利

C何为其然也            D.故为之文以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好学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正襟危坐问客曰

B然后知是山特立                   学者必有师

C不赂者赂者丧                    洎牧谗诛

D皆出于此乎                       可怪也欤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匹夫有重于社稷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