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们被笼统地告知,PM2.5有害健康。但究竟不...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们被笼统地告知,PM25有害健康。但究竟不同成分、不同浓度的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何差别,有关部门至今仍然没有拿出详实的研究数据。

B如今全社会都在倡导中华民族中优良品质的回归,面向大众的影视作品,理当去传递、弘扬这种观念才算是适宜的。但能这样做的影视作品,为数太少。

C根据质检总局的统计,99%的内地奶粉质量合格。但现在的问题是,内地奶粉的质量,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度很差,这才造成内地客到香港抢购奶粉的局面。

D专门从事湖区水面卫生保洁工作、每年获得由政府财政拨给的600万元作业费的湖光保洁公司,始终没有达到该湖区的保洁标准,因而群众投诉从未间断。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项“理当……才算是适宜的”杂糅。C项残缺介词。“内地奶粉的质量”前应加“对”。D项“保洁公司……没有达到……保洁标准”搭配不当。当改为“保洁公司,始终没有使该湖区的卫生达到保洁标准”。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如D项“保洁公司……没有达到……保洁标准”搭配不当。当改为“保洁公司,始终没有使该湖区的卫生达到保洁标准”。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如B项“理当……才算是适宜的”杂糅。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党员干部应该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尽职守,______,勤勉工作,当好履职尽责的表率,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②为了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小李一个月来______,争分夺秒,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终,他的答辩赢得了教授们的一致好评。

③唐太宗李世民尽心国事,______,励精图治,重视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于是有了被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

A夙兴夜寐    宵衣旰食       夙夜在公

B夙夜在公   夙兴夜寐       宵衣旰食

C宵衣旰食   夙夜在公      夙兴夜寐

D夙夜在公  宵衣旰食       夙兴夜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坚持理想,九死不悔的两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        

(2)《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出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的句子是:                  

(3)《涉江采芙蓉》中把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抒写得极为凄婉的两句是: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择,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与诗歌相关的的知识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在欢乐中隐含着深沉的忧愁。

B“呦呦鹿鸣”四句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欢迎贤才们到来并热情款待、融洽相处的心情。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两句使用典故表现了诗人因贤才难求而孤独寂寞形象生动感人至深韵味隽永。

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视觉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 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E“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2.本诗抒发的思想情感很丰富试作简要概括。文末两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荆轲刺秦王(节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至易水上,祖,取道               秦、晋围郑,郑知亡矣

B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而乃手共搏之

C.左手把秦王之袖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项王按剑跽曰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而为歌曰

朝服,设九宾

顷之未发,太子

使使以大王

踞以骂曰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

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  D.①⑥⑧

3.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C大夫是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文中中庶子是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郎中是国君的御用医生。

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

(2)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

唯物论者启示录

赵凡  周敏

他曾经有过华丽的家世,在“伤痕”岁月中度过22年光景;22年前,他气概冲天,有《大风歌》作证;22年后,他将抒情变成了反思,于是,有了我们喜爱的系列读物——《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我的菩提树》……他后来有一种创想,将这一系列总体命名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这位深深迷恋马克思唯物理论的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作家张贤亮先生。

除了在文学上的建树,张贤亮还有很多文人以外的传奇活动。他号称“中国作家中的首富”;曾经是宁夏文联主席,如今却成了“堡主”,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

张贤亮祖籍江苏,出生在古城南京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是民国的外交官,父亲是热血青年,早年攻读于哈佛商学院,“九·一八”事变以后,回国革命,于张学良旗下任职。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除了衣食无忧之外,给予张贤亮更多的是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化根基。童年是短暂的,在张贤亮13岁的时候,家庭已经开始破败。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1951年,张贤亮携母来到北京,在39中读书,但却因为出身问题肄业。15岁的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最苦难的时候父亲在监狱中死去,年幼的张贤亮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那一年他18岁。1955年,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在这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平静地生活和创业。

年轻的张贤亮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萌发了抒发情感的欲望。于是,他开始写诗,他所抒写并且期待的新时代并没有如愿而至,适得其反,就是这首《大风歌》使得张贤亮运交华盖,被定为右派送进了离银川市30里路的一个农场劳改。

就这样,22年的苦难开始上演。于牢房内外.张贤亮几进几出,反反复复,最青春有为的年龄在其中虚度。劳改生活毕竟是苦难的,每天劳动18个小时,只有6个小时用来睡觉吃饭,生活苦难,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张贤亮说:“那个时候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这本书让我活下来。”这本书张贤亮反复阅读了数遍,也正是这本书让张贤亮懂得了运营方略,在新时代玩转文化产业。

重新获得自由已经是文革的末年,张贤亮试图重新拿起笔杆抒发诗情,秉持这样的文学观念,张贤亮的小说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于这个社会深层的反思感,张贤亮颇为自豪和自傲的是自己的文字总是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在小说的创作上,张贤亮如鱼得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他作品多产的时期。每一部作品出现都能够给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以心灵的震撼,反思顺应了新的时代。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张贤亮开始转换角色,有心经营起了文化事业。他成了影视城的董事长,如今城堡在影视圈已经颇有影响,吸引了多个剧组到来,《大话西游》《双旗镇刀客》《红高粱》等都曾在此安营扎寨。一席谈话,无由地更加生出感叹来。他不似惯常文人那样“只表不为”,仅仅只会愤怒、哀叹、忧怨,他坚持他的“有为哲学”,试图于社会有一些作为来。他会反思,往往一针见血;他在反思之余还有行为,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生产价值,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也改变了周围的生存环境。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

因而,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一点让人感叹。

(摘编自2004年06期《人物周刊·文摘版》)

相关链接

张贤亮(1936—2014),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1936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县。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2年。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2014年9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银川去世,享年78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历经22年的“伤痕”岁月,张贤亮的文学活动从以抒情为主的诗歌创作转向以反思为主的小说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

B15岁时的张贤亮就因家庭出身问题中学肄业,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后,就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创业。

C张贤亮最青春有为的年龄是在劳改农场度过的,在苦难的生活中,他反复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这使他寻找到精神的归属感。

D“文革”末年,张贤亮重新获得自由,从此他又重新执笔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E尽管家庭破败,父亲在监狱中死去,但张贤亮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在《大风歌》一诗中书写并期待新的时代。

2.“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在文中都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3.张贤亮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