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由于伤病,新疆广汇男篮的外援...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由于伤病,新疆广汇男篮的外援“幸福组合”中的韦弗赴京城复诊,辛格尔顿返美治疗,久假不归,新疆“飞虎队”一度是“全华班”上阵。

②在13届罗马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张琳在男子800米自由泳决赛中夺得中国男游历史上第一个男子世界冠军,当人们问他有何感想时,他竟然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是说:“感谢我的教练,感谢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人。”

③范曾泼墨人物画的出现,使几成绝唱的粱楷泼墨人物画于八百年之后,再次奏出黄钟大吕般的华美乐章。

④“顺风车”是爱心活动,车主们都是怀着做好事做善事的心来的,我们提倡做好事更要有好的回报,这样社会上好人好事才会可持续发展,才会细水长流

⑤宝玉还是有些歪才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时候已有显现;只不过他无心进取,所以在贾府人眼中,他才苗而不秀,成了个“银样镴枪头”。

⑥他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题材不同,发表的时间不同,但异曲同工,在评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A①②⑥B.①③⑥C.③④⑤D.②④⑤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熟语)。“久假不归”意为长期借去,不归还。不是“长期请假不回来”之意。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修饰“世界冠军的感言”,感情色彩不对。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苗而不秀: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不合语境。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此题中的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不合语境。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只有在梦里回味往昔的“时光”梦醒无限哀伤的诗句是:                           

(2)屈原在《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语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3)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的语句是:              

(4)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士大夫之类的人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5)杜甫在《登高》中,面对秋天凄凉的景色发出“悲秋”的感慨的语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史惟圆•清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①。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

注:①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

2.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钜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补之聪敏强记,才解事即善属文,王安国一见奇之。十七岁从父官杭州,稡钱塘山川风物之丽,著《七述》以谒州通判苏轼。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

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神宗阅其文曰:"是深于经术者,可革浮薄。"调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为太学正,李清臣荐堪馆阁,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章惇当国,出知齐州,群盗昼掠途巷。补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审,一日宴客,召贼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降通判应天府、亳州,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立,复以著作召。既至,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为谏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民画祠其像。徙湖州、密州、果州,遂主管鸿庆宫。还家,葺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慕陶潜为人。大观末,出党籍,起知达州,改泗州,卒,年五十八。

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尤精《楚词》,论集屈、宋以来赋咏为《变离骚》等三书。安南用兵,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

注:贼曹,汉、魏、两晋、南朝郡县均置,主盗贼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B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C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D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补之,字无咎”,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B“举进士”,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C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明清两朝兼为最高学府。

D“迁”与文中的“调”“除”“拜”“徙”都是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其中“迁” 指贬官。

3.下列各选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晁补之少有才名,颇具文采。苏轼看过他的《七述》后感到自愧不如,甚至觉得自己可以搁笔了。

B晁补之有治世之才。宋对安南用兵时,他著述《罪言》中的大意得到大家的肯定,体现他的政治才能。

C晁补之仕途坎坷。晁补之犯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不久又贬职监督处、信二州的酒科。

D晁补之执政爱民,深得民心。他在河中府修河桥方便了百姓,老百姓都画了他的像进行祭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补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审,一日宴客,召贼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

(2)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 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制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哪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然后伏案写道“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仆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道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的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恳切的介绍信 ……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惩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来伏在珀蒂帕的桌上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地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据郝运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E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完成文后各题。

干干净净的傅雷

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傅雷的一生挺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笔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的夫人雍容端庄,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世间恩爱夫妻,概能如胶似漆;但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的,恐怕从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

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在临走前的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小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

傅雷走得千干净净,清清白白。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并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唯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

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才有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

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9月3日凌晨,他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傅雷死前没有忘记为保姆周菊娣将来的生活作安排,说明他的细致周到,说明他是个心地善良,重情义、关心下层劳动者的人。

B.傅雷认为自己的罪责主要有三宗:家里搜出两件反党的物证;培养出一个叛徒儿子傅聪;自己是来自旧社会的渣滓。

C.作者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纯洁高尚的人格,突出傅雷夫妇的崇高人格对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文章反复写到傅雷夫妇死前的从容和镇定,说明傅雷夫妇之死实属被逼无奈,这种清醒的死更增强了事件的悲剧色彩。

2.文章第段写傅雷夫妇的外表气质和夫妻恩爱有什么作用?

3.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傅雷“干干净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