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幼好学,博贯经史。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幼好学,博贯经史。兄为法官,尝有子毁父画像,为旁亲所讼,疑其法不能决。镐曰“僧道毁天尊、佛像,可比也。”兄甚奇之。举明经,解褐集贤校理。江南平,授千乘县主簿。太宗即位,江左旧儒多荐其能,改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会将祀南郊,彗星见,宰相赵普召镐问之。镐曰:“当祭而日食,犹废;况谪见如此乎?”普言于上,即罢其礼。翌日,迁著作佐郎,改太子左赞善大夫,赐绯鱼。太宗观书秘阁,询镐经义,进对称旨,即日改虞部员外郎,加赐金帛。又问:“西汉赐与悉用黄金,而近代为难得之货,何也?”镐曰:“当是时,佛事未兴,故金价甚贱。”又尝召问天宝梨园事,敷奏详悉。再迁驾部员外郎,与朱昂、刘承珪编次馆阁书籍。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会修《太祖实录》,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景德初,置龙图阁待制,因以命锡镐,加都官郎中。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四年,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赐袭衣、金带,班在枢密直学士下。时特置此职,儒者荣之。大中祥符中,迁给事中。三年,迁镐工部侍郎。上日,赐宴秘阁,上作诗赐之。六年冬,卒,年七十六。录其子渥为大理寺丞及三孙官。镐博闻强记,凡所检阅,必戒书吏云:“某事,某书在某卷、几行。”覆之,一无差误。每得异书,多召问之,镐必手疏本末以闻,顾遇甚厚。虽晚辈、卑品请益,应答无倦。年逾五十,犹日治经史数十卷,或寓直馆中,四鼓则起诵《春秋》。所居僻陋,仅庇风雨,处之二十载,不迁徙。燕居暇日,多挈醪馔以待宾友。性和易,清素有懿行,士类推重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B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C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D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是汉朝开始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祭祀是儒教礼仪中的重要部分,古代于郊外祭祀天与地,成为郊祀或郊祭,“祀南郊”就是在南郊祭祀。

C“太宗”是庙号,庙号就是皇帝登基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例如高祖,玄宗,太祖等。

D“工部”,六部之一,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长官是工部尚书,副职是工部侍郎,下设郎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镐学识广博。当时律法中没有判罚“子毁父画像”的依据,年幼的杜镐建议比照僧道毁坏天尊像、佛像行为的判罚来处理。

B杜镐奏对称旨。出现彗星时太宗问他能不能郊祀,杜镐持否定态度;在秘阁询问他经书的义理,杜镐的回答很称皇帝心意。

C杜镐深得宠信。除得到财物赏赐和职位升迁外,皇帝还把专设职位赐给他,还曾赐诗于他,并在他死后录用其子孙为官。

D杜镐品行美好。他久居僻陋之地却能安于清贫,博闻强记却仍勤学不辍,为人和善易于相处,读书人都很推崇他,敬重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会修《太祖实录》,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

2)镐必手疏本末以闻,顾遇甚厚。虽晚辈、卑品请益,应答无倦。

 

1.B 2.C 3.B 4.(1)事情完成后,杜镐被赏赐金鱼袋和紫衣,改任在秘阁当值。正赶上编修《太祖实录》,(皇帝)命杜镐搜集整理太祖以往的事迹,来备查访询问。 (2)杜镐一定亲自写奏章说明前前后后的情况来上报皇帝,得到的赏识和待遇特别优厚。即使是晚辈、官职低的人来请教,杜镐也耐心应答而不厌烦。 【解析】 1.1】 试题分析: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回答问题注重把握四个选项中不同的停顿点的正误,然后按照排除法得出答案。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遇皇后忌日”,恰逢皇后的忌日,排除AC.“镐以……对”,杜镐拿……对答,排除D。 2.2】 试题分析:庙号是皇帝死后起的名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考常识,关键是懂常识。备考时应关注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和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法等相关知识的积累。特别是涉及科举、官职、礼俗、建筑、典籍五方面的常识要勤梳理识记。一般来说带有“宗”“祖”的是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带有“帝”的是谥号,如“汉文帝、光武帝”等。 3.3】 试题分析: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宰相赵普召镐问之”,而非太宗询问杜镐。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会将祀南郊,彗星见,宰相赵普召镐问之”,询问他的是赵普,不是皇帝。 4.4】 试题分析:得分点:(1)直,当值;会,恰逢、正赶上;检讨,整理、查核;故事,旧例,以往的事迹;访问,查访询问。(2)闻,使……知道,禀告;顾遇,被赏识对待;虽,即使;请益,请教;倦,厌烦。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杜镐自幼好学,博通经史。其兄作执法的官员时,曾有一个人毁坏自己父亲的画像,被旁系亲属告到官府,对法律感到疑惑而不知如何处治。杜镐说:“僧人道士毁坏天尊和佛像的判罚,可以拿来比照。”其兄认为他很有奇才。后来杜镐通过了明经考试,担任集贤校理。江南被平定以后,杜镐被任命为千乘县主簿。宋太宗即位后,许多江南有资历的儒士都因为他有才能而推荐他。朝廷改任命他为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赶上皇帝要到南郊祭祀,天上出现了彗星,宰相赵普召杜镐咨询这件事。杜镐说:“在祭祀的时候出现日食,都要停止;何况天象异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赵普对皇帝说了,就停止了这次祭祀的礼仪。第二天,升杜镐为著作佐郎,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赐给他绯鱼。太宗在秘阁读书,向杜镐询问经书的含义,杜镐的回答都很符合太宗的心意,当天就改任杜镐为虞部员外郎,并赏赐给他金帛。太宗又问:“西汉赏赐大臣都用黄金,而近代,黄金却成了很难得的东西,为什么?”杜镐说:“那时候,佛教还没有兴起,所以黄金价格很低。”太宗又曾经召见杜镐问他唐玄宗天宝年间梨园艺人的事,杜镐回答得很详细、全面。皇帝又升他为驾部员外郎,与朱昂、刘承珪按照次序编排皇家馆阁所藏书籍。事情完成后,杜镐被赏赐紫衣和金鱼袋,改任在秘阁当值。正赶上编修《太祖实录》,(皇帝)命杜镐搜集整理太祖以往的事迹,以备查访询问。景德初年,设置龙图阁待制一职,皇帝下诏把此职赐给杜镐,加官为都官郎中。跟随皇帝参加澶渊之战,遇上懿德皇后的忌日,皇帝不清楚军中鼓乐是否应该还用,此时杜镐已经先行回京准备仪仗,皇帝命令骑快马追赶去问他。杜镐回答武王伐纣时载着周文王的木制灵位,前后设歌舞,并不忌讳。景德四年,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赐给他一套衣服、金带,地位在枢密直学士之下。当时特别设置了这个官职,读书人都为此感到荣耀。大中祥符年间,升任给事中。三年,杜镐升任工部侍郎。大年初一,皇帝在秘阁赐宴,亲自作诗赐给他。大中祥符六年冬天,杜镐去世,时年七十六。朝廷录用他的儿子杜渥为大理寺丞,并任用他的三个孙子为官。杜镐知识面很宽,记忆力很强,凡是他曾经检查阅览过的书,一定提醒书吏说:“某事,在某书的哪一卷、第几行。”核查一下,一点差错也没有。(皇帝)每次得到奇异的书,大多召见并询问杜镐,杜镐一定亲自写奏章说明前前后后的情况来报告皇帝,得到的赏识和待遇特别优厚。即使是晚辈、官职低的人来请教,杜镐也耐心应答而不厌烦。年纪超过五十了,还每天阅读经史几十卷。有时候在馆中住宿值班,四更天就起来朗诵《春秋》。杜镐居住的地方偏僻、简陋,仅仅能够遮蔽风雨。他住在那里二十年,也不迁徙。赶上休息没事的时候,他大多是拿出酒菜来款待客人、朋友。性情和气平易,清廉朴素,有美好的品行,读书人都很推崇、重视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当全国人民都在纪念抗日英雄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却有一种不良的文化现象屡屡发生,这就是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比如,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将严肃的抗战历史娱乐化;有人对抗战中的英雄人物进行解构乃至重构,试图颠覆或终结相关英雄的经典形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全面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借助新媒介,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比如,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诋毁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的各种扭曲的“英雄叙事”。媒体把这类叙事的“主体”命名为“凿船党”,并表达了对他们的警惕:“他们每天寻寻觅觅,看见正面的东西就上去凿几下子,而且每每有所斩获,用着放大镜在英雄身上发现了一些瑕疵,他们便极力将其放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开始坍塌。”与此同时,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不顾历史本真,肆意将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塞进来,这种做法是对英雄形象的亵渎,以至连普通观众对“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都忍无可忍。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这些影视剧经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介渠道得以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伴随着上述种种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濡染,这种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对成千上万的普通观众——尤其是对年轻人贻害不小。抹黑恶搞英雄形象,导致英雄形象扭曲,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这种错误的英雄叙事,既具有明显的隐喻性特征——它隐喻了当下有些人存在着虚无化的价值取向和戏谑化的政治取向,也具有另一种特征——扭曲的生活化叙事:传统的英雄叙事在本质上是传奇性的叙事,近年来由传奇性叙事向生活化叙事的转变,有人刻意对英雄人物进行解构甚至污蔑。

新媒介环境下,扭曲的英雄叙事的出现有着诸多原因。首先,新媒介的技术特性,对英雄叙事的变迁乃至扭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媒介为英雄叙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也被“凿船党”们纳为其建构与传播“英雄叙事”的重要平台。进而,英雄形象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特征。其次,网络推动了众多思潮的传播,一些非主流思潮成为扭曲的英雄叙事得以展开的思想土壤。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散播包括其“英雄叙事”在内的种种言论,挑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在这种思想土壤之上,“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再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

作为国人精神图腾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而应成为国人的精神塔基。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我们不可漠视,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

(改编自《光明日报》,丁松虎《英雄叙事的扭曲与纠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以及有人试图颠覆或终结抗战中的英雄人物的经典形象,这都属于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

B“凿船党”们借助“三微一端”等新媒介将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传播的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

C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出现“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是因为创作者在剧中加入了许多爱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

D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抹黑恶搞英雄形象,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错误的“英雄叙事”反映了有些人错误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取向,也反映了英雄叙事文本由传奇性叙事向扭曲的生活化叙事的转变。

B英雄形象被一些人解构甚至污蔑,从而他们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特征。

C“凿船党”们为达到扭曲 “英雄叙事”的目的,采取的是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传播的策略。

D英雄形象是国人的精神图腾和精神塔基,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娱乐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全国人民纪念抗日英雄时,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挑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

B英雄人物身上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是“凿船党”们发现这些瑕疵后,把这些瑕疵极力放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慢慢坍塌。

C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加强对微博、微信的监管能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现象。

D我们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不能漠视,只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媒体报道,毕业于上海交大的李宏烨,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毕业后却改行做了相声创作者和表演者。李宏烨在采访中表示,对于相声,自己既有热情,也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是一时脑热之举。这一“反差萌”,吸引了近9000个网友为其点赞。有网友评价他是“相声界学历最强,学术界相声最棒”。也有不少人认为,博士应在所学领域开展学术的研究,进行学术创造;博士转行是专业不对口、大材小用,是学术界的损失。

对以上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观点?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2)安能以皓皓之白,                

(3)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            ?总是离人泪。

(5)             ,禾黍秋风听马嘶。

(6)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7)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8)             ,秋水共长天一色。

(9)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芥为之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

1.下列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值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每天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

B.颔联是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安逸闲适。

C.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独见匠心。

D.尾联引用陶渊明和楚狂接舆的典故,并将自己比作他们两人,生动刻画了诗人狂放的隐者形象,表达与朋友在辋川闲居之乐。

2.下列对诗歌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转”“日”两字用得巧妙。“转”写出山体颜色渐变的动态,“日”写出太阳照在流动的溪水上泛出粼粼波光的动态。寥寥十字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B.“墟里上孤烟”中的 “上”字,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渡头余落日”,剪取落日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为读者留下广阔空间。

C.首联和颈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描绘辋川附近的深秋暮色。

D.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隐士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 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见村楼记  归有光

昆山治城之隍①,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以隍为江,未必然也。吴淞江自太湖西来,北向,若将趋入县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东南入于海。江将南折也,背折而为新洋江。新洋江东数里,有地名罗巷村,亡友李中丞先世居于此,因自号为罗村云。

中丞游宦二十余年,幼子延实,产于江右南昌之官廨。其后,每迁官辄随,历东兖、汴、楚之境,自岱岳、嵩山、匡庐、衡山、潇湘、洞庭之渚,延实无不识也。独于罗巷村者,生平犹之。中丞既谢世,延实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有楼翼然出于城闉之上,前俯隍水,遥望三面,皆吴淞江之野,塘浦纵横,田塍如画,而村墟远近映带,延实日焚香洒扫读书其中,而名其楼日见村。

余间过之,延实具饭。念昔与中丞游,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相与饮酒论文,忽忽二纪,不意遂已隔世。今独对其幼子饭,悲怆者久之。城外有桥,余常中丞出郭,故人方思曾,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暮,怅然而返。今两人者皆亡,而延实之楼,即方氏之故庐,余能无感乎!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孔子少不知父葬处,有挽父②之母知而告之,余可以为挽父之母乎?

延实既能不忘其先人依然水木之思肃然桑梓之怀怆然霜露之感矣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

【注】①隍:没有水的护城壕。有水称池,无水称隍。②挽父:人名,孔子不知父葬何处,是陬邑人挽父的母亲相告后,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娄江已                          湮:堵塞。

B.生平犹                          昧:不清楚。

C.延实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        卜:料想,打算

D.故人方思曾                        造:拜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江将南折也                先妣抚甚厚

B.延实具饭                  俗人言也

C.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      得不焚,殆有神护

D.余常中丞出郭              蝼蚁何以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简洁而不乏生动的文字写见村楼的环境、来历,叙写中寓含着作者深切的故人之思。

B.本文在回忆时注重细节,捕捉了日常平凡的生活画面,似不经意的文字描写营造出一种令人回味的意境。

C.作者以长辈身份为楼题记,追述往事,缅怀故友,以孔子及能“自树”的大臣子孙为例,勉励后辈发愤努力。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且能将其自然融为一体,不留斧凿之痕。

4.将上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5.用“/”给上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延实既能不忘其先人依然水木之思肃然桑梓之怀怆然霜露之感矣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