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4复为慷慨羽声,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真的猛士,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4)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①,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②,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江州司马王弘欲要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适酒,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晋书·陶渊明传》

:①秫:高粱,可酿酒。   粳:谷米。

1.对下面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善文              属:写

B公田令吏种秫           悉:都

C岁终,郡遣督邮至       会:会面

D江州司马王弘欲延之    要:邀请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陶渊明“率性而为”的一组是

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

②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③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④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⑤每往,必酣饮致醉。

⑥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自幼便天分很高,情趣高尚,与众不同;成人后,更是不畏权贵,率性而为。著有《五柳先生传》一书。

B陶渊明不愿做官回家亲自耕作,劳累得了疾病,檀道济前来拜访送给他一些粮食和肉,他也只好接受并挥手让他离开。

C任职彭泽令时,陶渊明不愿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督邮,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向那样的小人折腰呢!”便辞官而去。

D陶渊明一向自任率性,有一次郡里的官员来,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竟然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竟然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段,完成小题。

文化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很多方法。古今中外,一个简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这个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和哲学。正像欧洲文化和基督教有关一样,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儒、道、佛“三教”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在儒、道、佛“三教”中,儒教强调整齐划一,具有专制特征。确实,孔子的时代,儒家只是一种民间学说。鉴于社会道德的沦丧,孔子、子思、孟子这一派的学说特别注重社会和谐,这并不错。先秦儒家传教的时候,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这也很好。但是,秦汉以后的儒家有一个大问题,即它特别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借以建立一个从天子、王、公、侯、伯,到庶民百姓的“一统天下”。儒家在古代中国,成为和欧洲中世纪“政教合一”相似的国家主义学说,它限制个人,妄自尊大,压迫“文化多样性”。

幸好,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了一种“多元文化”。唐代以后,我们有儒、道、佛“三教并立”。当儒家越来越沦为“官方哲学”的时候,域外传入的佛教,民间复兴的道家和道教,不断济儒家之穷,用鲜活的思想滋润和更新儒家,把它拉回到一种“修身养性”“实事求是”的道路上来。明清以来,怀有自由思想的儒家学者,如王阳明、徐光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戴震、章太炎都或明或暗地采纳了佛教、道教思想精华,甚至还采纳了法国耶稣会士带来的欧洲天文学学说,用以改造儒家。因此,今天我们谈论“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时候,更需要重视“文化多样性”。中国文化传统是“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的“非儒家继承”,可能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更有利。

中国曾经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延续性”的国度,换句话说,中国文化有过自己相当不错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并不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幸福生存的天堂。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知道,直到清末民初,东、南、西、北的中国人都还居住在不同样式的住宅里。它们都是按照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建造的,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最近几十年,我们看到的景象却是,整齐划一的单调建筑样式替代了多样性的古代建筑。现在想要看到一点不同的建筑,必须在休假期间去朱家角、周庄、丽江这样的旅游景点,如参观博物馆一样地端详着这些“古董”。另一个例子是关于“语言多样性”。历史上,国语、英语、法语,江苏话、浙江话、广东话等各地方言和上海的本地话同时流行。正是在这种“语言多样性”的基础上,我们不仅保存和发展了“京剧”“昆剧”“沪剧”“越剧”“锡剧”“淮剧”,也引进了中、英、法文的话剧、电影等“文明戏”。然而现在,这种“语言多样性”大大削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确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滥用这种动力,导致发展性的破坏,可能会对“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1.下列有关“儒家”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孔子时代的儒家特别重视社会和谐,其目的是治理沦丧的社会道德。

B先秦时代强调个人修养的儒家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

C秦汉以后的儒家曾逐渐走向限制个人、压迫“文化多样性”的道路。

D唐代以后经过改造了的儒家已成为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理论指导核心。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响下,儒家的国家主义学说性质发生了改变。

B“诸子百家”式的中国文化传统有可能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C中国经济只要高速发展就能为文化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支持。

D大大削减了的“语言多样性”是“文化的延续性”受到影响的表现之一。

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主要从儒家的中国历史中的变化来谈,它由一开始的注重和谐,强调个人修养,到后来的强调等级制度,成为政治的工具。

B第二段以道家、佛家思想对儒家的滋润更新,来谈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并认为中国需要文化多样性。

C第三段以事例,谈到最近几十年中国建筑的单一性和语言的单一性,告诫人们要警惕这种现象。

D本文认为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多元文化发展,直到近代才有所改变,如果能恰当保持文化多样性,将对和谐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法国作家雨果说:“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美国哲学家乔治·巴顿说:“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则在演讲中说:“挑战无处不在!”

请以“挑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请为下面漫画拟写题目不超过8个字,并写出漫画寓意不超过30个字

题目:                  

寓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