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各题。 老街剃家 刘建超 老街把一些手艺活做得精湛的人称...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各题。

老街剃家

刘建超

老街把一些手艺活做得精湛的人称为家。你字写得好,写家;你戏唱得好,唱家;你头剃得好,剃家……被称为家的就是最高赞誉了,你手艺好,还德行高。在老街东关开理发店的老陆就是个剃家。

小说故事里写剃头匠的传奇多了,老陆却是个没有传奇故事的人。论长相,普通得没有任何特点,扔在人堆里就找不着了。论身世,从小在老街流浪,十几岁跟着个剃头师傅打杂,师傅过世,他就接了理发店,平平淡淡。非要说出点绝活,那就是老陆左右手都会用剃刀,使推子,能给自己理发,那得有多么好的手感啊。

有一年夏天,老街许多人得了角膜炎,老陆也染上了。生意不能停,不能传染给客户,客户找上门来也不能怠慢。老陆就用毛巾捂着双眼,凭着经验和感觉给客户做活,发茬齐整,与平时手艺没有什么两样,惊得客户啧啧称奇。剃家的名声由此传开。

老陆几十年在老街开着理发铺,童叟无欺,随叫随到。有的客户半夜要外出进货,需要打理,会去敲老陆的门。老陆屋里的灯就会亮起,他一丝不苟给客户理发刮脸梳洗干净,不多收一分钱。有时客户过意不去,多放下几块钱,老陆也会记在心里,下次你来理发就不会收钱。

老街的买卖更新换代快,就是理发剃头的行当,没出几年也都换了门面,大大的霓虹灯映衬着美发厅、发型设计中心、美发会所,门口站立着的都是年轻的孩子,发型古里古怪的还染着各种颜色。

老陆的招牌没换。老街人,尤其是上了些年纪的人还是喜欢来老陆店里理发剃头刮脸。老街人还是愿意听理发推子咔吃咔吃的质感声音,还是享受剃刀在脸颊上游龙走蛇的舒坦感觉。

老街人理发爱扎堆,越是人多越来凑热闹,在等候当中抽烟喝茶,便把老街近几天发生的奇人怪事数落一遍,评论一番。

有人说,老陆啊,你也招个小姑娘来给撑撑门面啊,洗个头什么的,你没有见几个老主顾都被有妹子的发廊给拉走了。那双嫩白的小手在头上抓搓着,比你这老爪子可舒坦多了。

老陆只会憨憨地笑,说,我可雇不起。要享受,你们也去。

临近过年,老街热闹起来,大商场小店铺生意也多了。

西大街一家大商场忽然失火了,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几十号人逃生不及,在火烟中丧生。老街一下子就冷清了,被巨大的伤痛所笼罩。

西街上处理事故的人找了几家理发店,请去给过世的几十个人修面整容,打理干净了好让死者家里人来认领。给死人理发梳头,没有一家发廊愿意干,这种晦气的事情会影响生意的。

西街人找到了老陆。

老陆闷头吧嗒吧嗒地抽烟,烟雾弥漫着老陆没有表情的脸。

西街人很着急,说:“价钱好商量,价钱好商量啊。”

几个老客户说:“老陆啊,你这招牌立起来几十年,能做成剃家可是不容易啊。想好了,接了这趟活,你的店就开到头喽。老街人都讲究个运气,谁还来你这店里找晦气啊?”

老陆看看门店的招牌,说:“死者为大啊。咱不能让这些不幸的人,走了也憋憋屈屈的吧。”

老陆烟抽足,收拾好工具,说:“走吧,做活。”

老街人后来说:“当时夕阳西下,老陆离去的背影很是悲壮呢。”

老陆跟随西街的人,走进了一个大仓库,火灾遇难的人并排躺了一地。

老陆就从眼前的第一个人做起,烧热水,洗脸,洗头,修面,理发,一丝也不马虎。老陆把一个一个的逝者抱在怀中,禁不住泪流满面,实在不忍观之,他索性闭着眼睛,用盲剃的技艺给逝去的生命细细打理。一个女孩,头发烧焦了,纠结在一起,如果梳理就会掉光了。老陆第一次给女孩做起了发型,那发型做得和女孩的仪态非常熨帖,西街的人都禁不住打出敬佩的手势。所有的活计做停当了,老街已经迎来了第一缕曙光。老陆收拾好工具,推辞了西街人递给的报酬,踉跄着走出仓库。

老陆的事在老街流传着,人们敬佩老陆,可是却没有人愿意来老陆的店里理发刮脸了。

老陆索性关掉了店铺,摘掉了招牌,去丽景门下看看别人下棋,到茶馆里泡壶茶,听听戏。

老陆每次路过发廊,总是禁不住停下脚步,伸长脖子往店里瞅瞅,看着年轻孩子们在店里忙活,他的手就不由自主地活动着,仿佛手中还拿着理发推子。

春节过后,老陆不见了,老街的巷头街尾再也没人见到过老陆。

后来有人说,在新疆某个牧场见到过老陆,老陆正兴高采烈地剪羊毛呢。

老街再无剃家。

《小说选刊》2016年第8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写老陆长相普通,生活平平淡淡,写出了老陆的平凡。作者欲扬先抑,突出了后文老陆选择给几十个去世的人理发梳头的高大形象。

B文章采用顺叙的方式,作者娓娓道来,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方式,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老街剃家的形象。

C“当时夕阳西下,老陆离去的背影很是悲壮”,“夕阳西下”的景象渲染了悲壮的氛围,老陆离去时悲壮的背影暗示了后文老街再无剃家的结局。

D老街流传着老陆的事,人们都敬佩老陆,可是却没有人愿意来老陆的店里理发刮脸了,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人们的不可理喻以及对老陆的敬佩是虚伪的。

E老街的买卖更新换代快,理发剃头的行当都换了门面,老陆没换招牌,并拒绝了招个小姑娘撑门面的建议,由此可看出老陆是个固执的人。

2.“剃家”老陆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文章划线部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章最后写“老陆正兴高采烈地剪羊毛”和“老街再无剃家”,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1.AC(A3分,C2分,E1分) 2.①技艺精湛,一丝不苟。老陆左右手都会用剃刀,使推子,能给自己理发。老陆能用毛巾捂着双眼,凭着经验和感觉给客户做活,与平时手艺没有什么两样。 ②热心助人,不图私利。老陆童叟无欺,随叫随到。半夜也肯给客户理发刮脸梳洗干净,不多收一分钱。 ③牺牲自我,勇于担当。在明知给过世人修面整容会影响生意和没有一家发廊愿意干的情况下,毅然牺牲个人利益,勇于担当。 ④热爱自己的职业。理发店倒闭后,“……仿佛手中还拿着理发推子”,可见他对理发这一行当难以割舍的热爱。 (第一点必须涉及,其余三点任选二点,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成理亦可。每点2分,概括1分,举例1分) 3.①从情节内容上。暗示了给亡者理发会给老陆生意造成的不良影响。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上。后文老陆还是毅然做出选择,突出了老陆乐于助人、牺牲自我、勇于担当的美好人格。 ③从结构上。为下文没有人愿意来老陆的店里理发刮脸,老陆关掉店铺,摘掉招牌,这一情节做了铺垫。 4.①“老街再无剃家”,表达了作者对老街 再无老陆这种具有牺牲精神、担当品质的匠人的惋惜;②“兴高采烈”,看似喜悦,实则令人心酸。一位德艺双馨剃家却被迫沦为剃羊毛的工人,这引发了读者对造成这一遗憾的社会原因地深沉思考;③这一让人遗憾的结局,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老街人封建迷信思想的批判;进一步突出了剃家精神的可贵,深化了主题。 (答出一点给3分,两点5分,如有其它解读,能自圆其说,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B无心理描写D“不可理喻”不当,人们对老陆的敬佩应该是真实可信的。E主要是老陆的坚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概括归纳人物形象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第一,分析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分析其形象特点;第三,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第四,结合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以及小说中其他人物的侧面交代或评价等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主旨、小说情节、环境描写以及读者的感受几个方面考虑。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结构上的作用,要考虑与上下文的关系;内容上的作用,要考虑与文章描写对象的关系、与文章主旨的关系。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水何澹澹,              《观沧海》曹操

2                 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金樽清酒斗十千,                 《行路难》李白

4俄顷风定云墨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次北固山下》王湾

6在《赤壁赋》中苏轼写到客人的箫声音调悲凉、幽怨,竟然引得潜龙起舞,使得寡妇悲泣的句子是                                  

7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写天空无边和事物繁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陈情表》中李密用“                                            ”两句表明自己孤苦,里外缺少亲属帮助,事必躬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于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1.下列加横线词在句子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浣濯:洗涤

B君所交皆一时贤隽             贤隽:贤良隽永

C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或许可以

D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      所以 ……的原因

2.以下断句正确的一项      

A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B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C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D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氏与梅圣俞伉俪情深谢氏去世后,梅圣俞多次请欧阳修为妻子写墓志铭,欧阳修虽不乐意,但终究被感而写下了这篇铭文

B谢氏贤良淑德,治家有方。谢氏能使丈夫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的变化而焦虑;其房舍整洁,衣服干净,言行和悦。

C关注民生疾苦。西边战事尚未结束,国家更加困窘,盗贼在江淮地区突然作乱,又发生旱灾、蝗灾,对此种种谢氏嗟叹不已。

D谢氏见识高明,懂得事理。她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

2其生也迫于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客有吹洞箫者           凌万顷之茫然

B而今安在哉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D月出于东山之上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横线词活用现象归类相同的一项是      

A扣舷而                渔樵于江渚之上

B鱼虾而麋鹿            毕至,少长咸集

C臣具以表,辞不就职      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顺流而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两组加横线词词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