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①、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②,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③,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①三川:韩地,以其境内有黄河、洛水、伊水而得名。②西海:指蜀国。③九鼎:九个青铜大鼎,相传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

1.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夫蜀,西辟       ②斯天下民至焉   

B①臣请谒             皆出于此乎   

C①而天下不为暴         ②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D①以鼎楚,以地与魏     ②彼彼年相若也

2.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说明司马错伐蜀而不伐韩、周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②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

③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④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⑤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          ⑥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3.下列有关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秦国的攻伐对象应该是蜀还是韩、周的问题上,张仪与司马错的意见针锋相对,张仪的观点没有被秦惠王采纳,主要是他对张仪“争名”“争利”的狭隘观点表示反对。  

B司马错赞同张仪的有关蜀地位置、地位等的论述,但他比张仪分析得更加透彻,更能看到统一该地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扩地富民,还在于获得舆论支持。  

C司马错认为不能先攻打韩、周,一是因为攻打他们会引起诸侯的反对,使自己陷于矛盾之中,二是考虑到秦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的不利因素。  

D战国时代的谋臣大都能言善辩,本文中司马错的语言体现出其朴实无华、见解精辟的特点,透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沉着冷静、深谋远虑的谋臣形象。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3)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1.A 2.C 3.A 4. (1)不吝惜珍奇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 (2)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 (3)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整个天下的大市场和朝廷啊,可是大王却不去争夺它们,反而去与那些野蛮的人争夺名利,这就距离帝王之业太远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时,可将已知词代入未知句中,联系上下文特定语境看意思和用法是否合适的方法验证是否一致。A项“之”都是助词,的。B项“其”,①代词,其中的;②语气词,表推测;大概。C项“以”,①介词,把;②连词,用来。D项“与”,①动词,给;②连词,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①②是张仪陈述舍蜀伐韩、周的。⑥是交代伐蜀胜利后蜀地政权的变化情况的。排除这两项即可。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A项“对张仪‘争名’‘争利’的狭隘观点表示反对”错。原文的“争名”“争利”是张仪的比喻,希望说服秦惠王。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爱,吝惜;以致,用来招致。(2)内,打猎;务,从事,致力于;斗,使……争斗。(3)“焉”它们;“顾”,反而,却;“去”,距离。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司马错与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战事)。司马错主张攻打蜀国,而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让我听听你的意见吧。” 张仪回答说:“……蜀国,只是个偏僻的西方小国,是那里一些戎狄部族的首领。我们(即使)劳民伤财发兵前往攻打,也不足以因此而建立霸业。我听说,‘要争名就要在朝廷里争,要争利就要在市场上争。’而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整个天下的大市场和朝廷啊,而大王却不去争夺它们.反而去与那些野蛮的人争夺名利,这就离帝王之业太远了。” 司马错说:“不对。我听说过,要想国家富强,就必须开拓疆土;要想兵力强盛,就必须让人民富足;要想称帝称王,就要广施恩德。有了这三方面的条件,帝王之业也就随之而来了。现在大王的地盘小,百姓穷,所以我希望能从较容易的事情做起。那蜀国,确实是个西方的偏僻小国,是戎狄部族的首领,而且他们内部还有像夏桀和商纣统治时发生的那种祸乱。如果让秦国去攻打它,那就好比让豺狼去追赶羊群一样容易。泰国得到蜀国的土地就能扩大领土;得到蜀国的财富足以使我们的百姓富裕;这一仗不需要死伤很多人,却能很快使蜀国顺服。这样我们攻克了一个国家,而天下人却不认为我们残暴;我们得到了蜀国的全部财富,诸侯们却不认为我们贪婪。这就是说,我们用兵一次,就能名利双收,还能得到除暴、平乱的好名声。如果现在攻打韩国,威逼天子,这种事名声很坏,而且未必能得到什么好处。(攻伐无罪的韩国)还会落个不义的坏名声,去攻打天下人都不赞成攻打的国家,是很危险的!请让我说明危险的原因吧:周王室是天下各国共同尊崇的王室,齐国是同韩国、周王室结盟的国家。周王室知道自己将要失掉九鼎,韩国知道自己将丢失三川,它们两国一定会齐心合力,去借助齐国和赵国的力量,并向楚国和魏国请求救兵。如果是周王室把鼎送给楚国,韩国把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是没法阻拦的。所以我说伐韩攻周是有风险的,不如攻打蜀国稳妥。”秦惠王说:“说得对!我听你的。” 于是,泰国就起兵攻打蜀国,经过10个月的征讨,终于占领了蜀地。蜀国国君改称蜀侯,奏国又派陈庄去作蜀侯的国相。蜀国既已隶属于秦国,秦国便更加富强起来,而且更加轻视天下诸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1.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务必。

B廉颇、赵奢之制其兵        伦:辈,类。

C以十位之地,百万之众      尝:曾经。

D秦无亡矢遗镞之            费:耗费。

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五十步笑百步                  ②君臣固守窥周室

B①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②秦有余力而制

C①则不可同年语矣                ②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D①践华为城,河为池              ②蒙故业,遗策

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立法度,务耕织

C割膏腴之地         

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

4.下面是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排比句式,极力渲染了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

B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正确的对内对外的政策,于是秦国日益强大。

C第二段文字,作者从人才、土地、兵力和财物四个方面突出显示出山东诸侯力量的雄厚。

D九国最后被秦所败,争相割地,臣服于秦,合纵解体。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B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C为适应改造老专业、建设和发展新专业的要求,我校要建立新的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D央行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贷款利率的方法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

C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

D“别胡说八道啦,”他又嚷起来“醒着,掌好舵。也许你的运气还不小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和尚疯疯癫癫说了些无稽之谈,也没人理他。

B盛夏的深夜,学生们都沉睡在香甜的美梦中了,临近校园的池塘里却蛙声阵阵,沸反盈天

C一个人的素质是可以通过细枝末节的小事看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去尽量地完善自己。

D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意,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黏液   踝节    夙愿    神秘莫测    放诞无理 

B吞噬   歆享    稀罕    穿流不息    错综复杂 

C搁置   草窠    寒喧    百无聊赖    朝气

D榫头   旋涡   盥沐    璀璨夺目    兴高采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