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蜘蛛们世世代代都穿着一身颜色灰暗的衣服。从小,长辈就...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蜘蛛们世世代代都穿着一身颜色灰暗的衣服。从小,长辈就告诉他们:这种衣服虽然不好看,但便于隐蔽。想吃饱肚子,就不要想把自己打扮得多么漂亮;想漂亮得有蝴蝶那样的翅膀。蜘蛛们都很听长辈的话,世世代代,他们跟长辈一样穿着灰不溜秋的衣服。然而,美丽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有一天,几只小蜘蛛毅然脱去身上的灰衣服,换上了色彩艳丽的花衣服,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富于经验的老蜘蛛赶紧警告其他小蜘蛛:“你们千万别学他们!他们这样张扬,只讲漂亮,不讲后果,肯定要吃亏的,你们就等着瞧吧!”但是,穿花衣服的小蜘蛛不仅没有挨饿,而且捉到的虫子比其他蜘蛛还要多。因为,森林里有许多爱漂亮的虫子,他们把小蜘蛛的花衣服当成了盛开的鲜花!

这个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要让经验阻挡你前行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如果老蜘蛛能说出人类的语言,必定会引用这样一句谚语。它把世代古老的经验织成密匝的网,企图把新一代的幼儿规范在这横纵有序的范围内。可偏偏有叛逆的幼儿以一袭花衣对抗传统,打破了魔咒般的经验之谈,从灰暗的陈旧色彩中画出一道亮丽的色彩。 经验,往往被当作金科玉律膜拜。殊不知有时它也会成为前进道路上一道看不见的玻璃屏障,阻碍你前行的脚步。打破这道屏障,的确容易走向危险的未知之路,但与危险并存的是机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的机会。 古老的经验是一种温柔的诅咒。说它温柔,是因为它往往来自可靠的“过来人”,以一种“为了你好”的姿态提出并附赠了无数顺从者成功和叛逆者失败的例子,他们往往苦口婆心、言语谆谆。于是,我们创新的小念头就这样被温柔而不动声色地扼杀在了摇篮里,穿上蜘蛛灰暗的老衣服、踩着前人的脚印安稳地走完了乏味的一生。而说它是一种诅咒,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杀死创新、杀死幻梦、杀死异想天开、杀死改变的勇气。这诅咒的可怕不在于它拥有掐断千百种未来可能的力量,而在于人们永远看不出这是诅咒,却把它当作救世主的箴言,感激涕零地顺从。 听从经验并不代表失败,可绝大多数也只能做个庸人罢了,因为经验代表的是集体的普遍水平,而真正的成功者则要远远超过这一水准。是的,摆脱了经验的他们也许会受创;是的,摆脱了经验的他们会吃亏。可至少他们有勇气和命运赌一场,而不是盘踞在既赢不赢既输不输的角落而自满。印象派的始祖莫奈打破了传统绘画的不变经验,新画作中妙龄少女身上的阳光透过树叶投下的蓝色光斑甚至被古典画派嘲讽为尸斑,认为此种前所未有的创新决不可能有所建树,可莫奈却以光与影的魅力交错开创了崭新的未来。人被经验束缚住本来就是件滑稽的事——经验只应该作为借鉴而存在而不是作为规律,更何况这瑰丽多变的世界本来就没有既定的规律可以掌握。那又为何要让经验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呢? 诚然,摆脱了经验下的亦步亦趋马首是瞻,我们极有可能摔得更惨,或者走上弯路。可正如一帆所写的《不要剥夺孩子走弯路的权利》里所说“弯路也好,直路也好,自己走才最重要”。即使那些换上了花衣的小蜘蛛真的没能得到创新的甜果而失败,相信它们也会是幸福的,因为毕竟它们有过挣脱经验追求美丽的快乐,毕竟它们的一生能够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就这一点,它们已经比旁人成功。 不要让经验阻挡你前行的路!面对“我是过来人,听我的你才不会吃亏!””你现在会恨我,将来会感谢我!”“不听我的经验,你迟早有一天会后悔!”的温柔诅咒,我们要有勇气说不。唯有此,我们才可能创造一个崭新的明天,至少,也能够收获有滋有味的生命。 【解析】 【试题分析】本则作文中的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谨遵长辈的教导,老老实实,可守本分;另一类则改变装束,结果“穿花衣服的小蜘蛛不仅没有挨饿,而且捉到的虫子比其他蜘蛛还要多”。显而易见,出题者的情感应是倾向于第二类蜘蛛,即改变装束的蜘蛛。此处的“改变装束”应指的是创新。传统应该受到尊重,但尊重传统绝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还要不断地变革和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创新的希望也在青少年。新一代青少年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要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考生应明确出题者的情感态度,即对传统和创新关系的态度,然后再进行立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出15字。

诗歌与绘画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的两岸。人们常说:“诗画同源”“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可见,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从最古老的《诗经》,到两晋的山水田园诗,再至唐诗宋词元曲,数不胜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既可以为诗,又可以为画。既可以为山水、为人物,亦可以为花鸟,是诗中有画的最早实据。但从接受的艺术感官和心理功能来说,绘画是视觉的艺术,通过眼睛就可以直接掌握,给予想象的空间较少;       ,不是仅凭感官就能一下子掌握的,它需要由记忆和想象来共同完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奏流水以何惭

B.奉宣室以何年

C.彼且恶乎待哉

D.复驾言兮焉求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而后乃今将图/吴会于云间

B.眄庭柯以颜/扶老以流憩

C.襟三江而五湖/亲戚之情话

D.雄州雾列,俊采驰/层峦耸翠,出重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孤舟(划船)/不名节(自夸)

B.榆枋而止(碰触)/万物之得时(羡慕)

C.觉今而昨非(正确)/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贫穷)

D.此亦飞之也(最高限度)/识盈虚之有(定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