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停鼓望云

翟院深,营丘伶人,师李成山水,颇得其体。一日,府宴张乐,院深击鼓为节,忽停挝仰望,鼓声不续。左右惊愕,太守招问之,对曰:“适乐作次,有孤云横飞,淡伫可爱。意欲图写,凝思久之,不知鼓声之失节也。”太守笑而释之。 

 

欣赏人生 停鼓望云,因为欣赏美景,忘记了击鼓。在我看来,适当的时候我们应学会放慢脚步,欣赏人生。 翻开色彩斑斓的书页,何不放慢目光,在文字的海洋中细细品味?作者的深意、情怀藏在字里行间,只有一字一句地慢慢欣赏,才能还原出意境。宋词有一种叫“慢词”,如《木兰花慢》《扬州慢》等,配上一字一句的慢曲,诗中悠长韵味便显香醇。要是没有慢,一目 十行,一不小心便错过了精彩;要是没有慢,风急雨赶,不经意间就丢失了内涵。慢下来,遨游于书海,何乐而不为! 站立于舞台之上,与人交流沟通之时,何不放慢语速,在话锋之间游刃有余?被喻为相声艺术之旗帜的马三立先生,有自己独特的“慢艺术”。开口并不开门见山,而是从生活琐事谈起,在絮叨细碎之间流水无痕地转入正题,不慌不忙,循循善诱,慢的同时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常让观众在幡然醒悟之时忘情失笑。马三立先生的慢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风度。放慢语速,恰恰体现了讲演者的胸有成竹。慢下来,气长而韵足,实在应该! 放眼于自然之色,游走于山水之间时,何不放慢脚步放宽心境,在柳绿花红之中全心享受?昔日的跟团旅游曾被人用一句话概括:“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一问,啥都不知道。”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旅途便显得索然无味。近年来一种全新的旅行方式“驴友团”正越来越受欢迎,这正是因为它比一般旅行团“慢”很多,不必赶路,不受催促,可以在中意的地点驻足细品,纵情美景。慢下来,驰骋于天地,才是真理! 在欧洲有个学说,谈到人类的灵魂只会步行,当我们因世事而焦虑,为生计而奔走,灵魂便落在了后头。慢下来,让灵魂跟上;慢下来,欣赏人生。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慢,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题中材料,关键句“适乐作次,有孤云横飞,淡伫可爱。意欲图写,凝思久之,不知鼓声之失节也。”因为欣赏美景,忘记了击鼓,这是材料的中心事件,考生可以由此立意。参考:1.生活中,乐趣无限,要懂得欣赏;2.做事应该专心致志,放松应该找时机。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材料中关键句“适乐作次,有孤云横飞,淡伫可爱。意欲图写,凝思久之,不知鼓声之失节也。”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本题材料,考生可以探究从网络谣言风行的原因入手立意。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例如,本则材料中,“查证”“辟谣”可以看出,命题这对传播谣言的批判态度。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智慧与国学

王小波

物理学家海森堡给上帝带去了“相对论”和“湍流”两道难题。我也有一个问题,但我不想向上帝提出,那就是什么是智慧。当然,不是上帝的人对此倒有些答案,但我总是不信。相比之下我倒更相信苏格拉底的话: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还有些妙论我更加喜欢: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这对某种偏向是种解毒剂。

如果说我们都一无所知,中国的读书人对此肯定持激烈的反对态度:孔夫子说自己知天命而且不逾矩,很显然,他不再需要知道什么了。后世的人则以为:天已经生了仲尼,万古不长如夜了。再后来的人则以为,精神原子弹已经炸过,世界上早没有了未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中国人总要以为自己有了一种超级的知识,博学得够够的、聪明得够够的,甚至巴不得要傻一些。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以为,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可以坐待世界上一切寻求智慧者的皈依——换言之,我们不仅足够聪明,还可以担任联合国救济署的角色,把聪明分给别人一些。一种如此聪明的人,除了教育别人,简直就无事可干。

马克吐温在世时,有一次遇到了一个人,自称能让每个死人的灵魂附上自己的肉体。他决定通过这个人来问候一下死了的表兄,就问道:你在哪里?死表哥通过活着的人答道:我在天堂里。当然,马克吐温很为表哥高兴。但问下去就不高兴了——你现在喝什么酒?灵魂答道:在天堂里不喝酒。又问抽什么烟?回答是不抽烟。再问干什么?答案是什么都不干,只是谈论我们在人间的朋友,希望他们到这里和我们相会。这个处境和我们有点相像,我们这些人现在就无事可干,只能静待外国物质文明破产,来投靠我们的东方智慧。这话梁任公1920年就说过,现在还有人说。洋鬼子在物质堆里受苦,我们享受天人合一的大快乐,正如在天堂里的人闲着没事拿人间的朋友磕磕牙,我们也有了机会表示自己的善良了。要不是达伽马找到好望角绕了过来,我们还真闲着没事干。从汉代到近代,全中国那么多聪明人,可不都在闲着:人文学科弄完了,自然科学没得弄。马克吐温的下一个问题,我国的一些人文学者就不一定爱听了:等你在人间的朋友们都死掉,来到了你那里,再谈点什么?是啊是啊,全世界的人都背弃了物质文明,投奔了我们,此后再干点什么?难道重操旧业,去弄八股文?除此之外,再搞点考据、训诂什么的。过去的读书人有这些就够了,而现在的年轻人未必受得了。把拥有这种超级智慧比作上天堂,马克吐温的最后一个问题深得我心:你是知道我的生活方式的,有什么方法能使我不上天堂而下地狱,我倒很想知道!言下之意是:忍受地狱毒火的煎熬,也比闲了没事要好。

是啊是啊!我宁可做个苏格拉底那样的人,自以为一无所知,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也不肯做个“智慧满盈”的儒士,忍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煎熬!                                      

(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对某种偏向是种解毒剂”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2.文章第三段引述马克•吐温的故事,主要有哪些作用?

3.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宁古塔

余秋雨

①我正站在从牡丹江到镜泊湖去的半道上,脚下是清代称之为“宁古塔”的所在。有那么多的清廷大案以它作为句点,“宁古塔”三个字是清廷官员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

②据《研堂见闻杂记》记载,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当时另有一个著名的流放地叫尚阳堡,但与宁古塔一比,尚阳堡还有房子可住,还能活得下来,简直好到天上去了。也许有人会想,有塔的地方总该有点文明的遗留吧?这就搞错了。宁古塔没有塔,这三个字完全是满语的音译,意为“六个”“宁古”为“六”,“塔”为“个”,据说很早的时候曾有兄弟六人在这里住过。

③当时的流放有着很大的株连规模。全家流放、祸及九族,甚至邻里,几十人、百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到了目的地,选出一些女的卖给娼寮,选出一些男的去换马。最好的待遇是在所谓“官庄”里做苦力,当然也完全没有自由。照清代被流放的学者吴兆骞记述,“官庄人皆骨瘦如柴”“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即是打围、烧石灰、烧炭,并无半刻空闲日子”。

④当官衔、身份、家产一一被剥除时,剩下的就是生命对生命的直接呼唤。著名的反清义士函可,在东北流放时最要好的那些朋友,几乎都是被贬的清朝官吏。但这些人都是一些善良而正直的人。例如,李裀获罪是因为上谏朝廷,指陈当时的“逃人法”立法过重,株连太多;魏琯因上疏主张一个犯人的妻子“应免流徙”而自己反被流徙;季开生是谏阻皇帝到民间选美女;郝浴是弹劾吴三桂骄横不法……现在他们的发言权被剥夺了,但善良和正直却剥夺不了。政敌不见了,对立松懈了,只剩下一群赤诚相见的朋友。我敢断言,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最珍贵、最感人的友谊必定产生在朔北和南荒的流放地,产生在那些蓬头垢面的文士们中间。

⑤除了流放者之间的友谊外,外人与流放者的友谊也有一种特殊的重量。康熙年间顾贞观知道老友吴兆骞在边荒时间已经很长,吃足了各种苦头,很想晚年能赎他回来过几天安定日子,为此他叩拜座座朱门集资。但这事不能光靠钱,还要让当朝最有权威的人点头。他好不容易结识了当朝太傅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纳兰容若是一个人品和文品都不错的人,也乐于帮助朋友,但对顾贞观提出的这个要求却觉得事关重大,难以点头。顾贞观没有办法,只得拿出他因思念吴兆骞而写的词作《金缕曲》两首给纳兰容若看。纳兰容若当时刚一读完就声泪俱下,对顾贞观说:“给我十年时间吧,我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今后你完全不用再叮嘱我了。”顾贞观一听急了:“十年?他还有几年好活?五年为期,好吗?”纳兰容若擦着眼泪点了点头。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吴兆骞终于被赎了回来。我常常想,今天东北人的豪爽、好客、重友情、讲义气,一定与流放者们的精神遗留有某种关联。流放,创造了一个味道浓厚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得惠至今。

⑥在享受友情之外,文化素养高一点的流放者则把东北作为文化考察的对象,并留诸文字。例如,《宁古塔志》《宁古塔山水记》《柳边纪略》《龙沙物产咏》等等,这些著作具有很高的历史学、地理学、风俗学、物产学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流放者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他们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辛酸,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而用温热的手掌抚摸着它,让它感受文明的热量,使它进入文化的史册。

⑦但流放无论如何也是对文明的一种摧残。尽管屈原、司马迁、曹雪芹也受了不少苦,但宁古塔那样的流放方式却永远也出不了《离骚》《史记》和《红楼梦》。部分文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现人性、创建文明,本源于他们内心的高贵。他们的外部身份可以一变再变,甚至终身陷于囹圄,但内心的高贵却未曾全然销蚀。凭着这种高贵,人们可以在生死存亡线的边缘上吟诗作赋,可以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继而可以用屈辱之身去点燃文明的火种。

⑧我站在这块古代称为宁古塔的土地上,长时间地举头四顾又终究低下头来,为他们在苦难中的高贵。

选自余秋雨《宁古塔》,有删节

1.被流放宁古塔的官员们的不幸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作概括。

2.为什么要写顾贞观营救老友吴兆骞的事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尽管屈原、司马迁、曹雪芹也受了不少苦,但宁古塔那样的流放方式却永远也出不了《离骚》《史记》和《红楼梦》。

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举头四顾又终究低下头来”所包含的情感态度。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2)_____________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氓》)

(3)_____________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诸葛亮《出师表》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6)_____________ ,击空明兮溯流光。(苏轼《赤壁赋》)

(7)有匪君子,如切如磋,_________ 。(《诗经》)

(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_______。(《老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1杨花如雪这一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

3一日三秋,寸肠千结两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举子中第可少乐矣,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变亦酷矣                        孰能讥之乎

B往往清丽奇伟,工举业百倍          而智勇多困所溺

C秦子每见予辄不乐                  且夫有报人之志,不者能下人,是匹夫之刚也

D能推食与人,尝饥者也              此其所挟持甚大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2) 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

4.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