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1杨花如雪这一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

3一日三秋,寸肠千结两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①交代了离京的时间(即暮春);②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③用杨花的纷乱如雪,烘托离京时心绪的烦乱。 (2)诗人先写离别时的情状,接着写“忍泪”的原因,再写前路的艰险,最后写登程后的凄切心情。 (3)①夸张、对偶;②表现离愁之重、思念之苦以及与在京亲友们的情谊之深。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杨花如雪’这一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时结合首联的位置和内容,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入手答题。首联在内容上:交代了离京的时间(即暮春);②结构上: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③用杨花的纷乱如雪,烘托离京时心绪的烦乱。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联作用(1)从内容上来看:统领全文,点明题旨, 奠定情感基调,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2)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呼应题目中的……(分值一般很高,尤其应该注意);呼应结尾 ;(3)从效果上来看:①、符合作用体效果的要求 ②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小说中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考生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这是考查诗歌的内容,通过抓住关键“上阕的行文思路”,梳理诗歌内容,诗人先写离别时的情状,接着写“忍泪”的原因,再写前路的艰险,最后写登程后的凄切心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其实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首先应审清题干,答题区间在上片,通过抓住关键“上阕的行文思路”,梳理诗歌内容。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一日三秋,寸肠千结’两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通过抓住关键意象,和情感关键词来分析情感。首先答出修辞手法,只答“对偶”不得分;答到“离愁之重、思念之苦”等意思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题中诗歌中的“上高楼” “江山改”“尽白头”。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些显性信息,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举子中第可少乐矣,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变亦酷矣                        孰能讥之乎

B往往清丽奇伟,工举业百倍          而智勇多困所溺

C秦子每见予辄不乐                  且夫有报人之志,不者能下人,是匹夫之刚也

D能推食与人,尝饥者也              此其所挟持甚大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2) 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

4.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

 

查看答案

下列对联可以分别与园林、宅第、寺庙、桥梁对应,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春来堂里琴书润             花满阶前几席香

②莲座涌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       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

③式廓旧规模有客来游歌利涉       蔚成新气象行轮无阻便通商

④石林迤逦曲径通幽深有致         嘉木葱茏台榭低昂静无哗

A. ①园林 ②桥梁 ③寺庙 ④宅第    B. ①园林 ②寺庙 ③桥梁 ④宅第

C. ①宅第 ②园林 ③寺庙 ④园林    D. ①宅第 ②寺庙 ③桥梁 ④园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文化遗产时,必定会觉得它浩浩洋洋,仰之弥高。                               。这些活水之中的一小份可以存在于你我的脑子里,照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①不过我以为它的来源更值得尊重 ②这些东西是数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积累

③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是它的沉积物 ④当然是值得尊重的

⑤那就是活着的人们所拥有的智慧 ⑥这种东西就如一汪活水

A. ②③④①⑥⑤    B. ②④①⑤⑥③    C. ①⑤②④③⑥    D. ①②⑤④⑥③

 

查看答案

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千里之外》)

B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花恋蝶》

C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笑傲江湖》)

D春风修剪着长发/彩蝶送来了发卡(《春姑娘的相思》

 

查看答案

依次在下面三处横线上填入诗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1)“          ”,抗战时期的梅兰芳生活在日寇占领的北平,面对物质上的困顿和日伪的时时骚扰,他坚决拒绝日本人所谓纯商业性质的“邀请演出”。

(2)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夫人去世后,总有人让老先生续弦,启功先生引用“        ”的诗句婉言谢绝,他宁肯孤独终老,也不愿续娶。

(3)词人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金瓯缺,山河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的诗句传达出他深沉的忧伤。

A时穷节乃见      天长地久有时尽    已是黄昏独自愁

B时穷节乃见      曾经沧海难为水    西北望长安

C居高声自远      天长地久有时尽    西北望长安

D居高声自远      曾经沧海难为水    已是黄昏独自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