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藏中,传统节日有着其他文化遗产所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藏中,传统节日有着其他文化遗产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值得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给予特别关注。

在古代社会的早期,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最根本、最重要的主题;中古以后,传统节日促进人际和谐的内容才逐渐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所谓岁时节日,就是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移相适应,有固定的节期和特定民俗活动的时日。它们是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活动节律有机结合的产物,体现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国历史上的传统节日数量很多,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自的形成、发展、兴盛、衰弱以至消失的过程。

节日就是时间历程的重要节点,它的形成当然是有了基本的时间观念之后的事。古人最早产生的时间观念是日出日落、寒来暑往。由此,开始分为寒暑两季,接着有了四季的划分和最早的节气。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记载了二十四节气。流传至今的节气名称全部是以简洁朴素的词汇感性地描述天象气候物候的变化。古人认识到这些日子是天象气候转变的关键节点,以为这些划分都是神灵的意志使然,便在这些日子施行巫术、占卜,祭拜日月星辰、五谷诸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健康平安等。每年如此,便形成了在特定时日周期性重复的民俗活动,形成了最初的节日。月亮的晦朔圆缺之日也让古人感到神秘并加以崇拜,也会产生萌芽状态的节日。这些早期的节日产生于古人以其感性、原始的方式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源于古人在特定时日用以解释、控制自然进程的超自然力崇拜。所以说,岁时节日的产生,最初完全是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结果。确定节气之后,又有了年月日的划分,便形成了历法。

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显著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伦理和礼俗,有浓厚的人情味,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故传统节日的保护,有利于保持和有效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已不仅仅是汉族的节日,也成为许多少数民族的节日。如春节已成为我国境内四十多个民族的共同节日。同时,少数民族的节日数量众多,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给予充分的尊重,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维护中华文化一体化格局中的各民族文化多样化;其节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也可被吸收到汉族的节日传统中来。

包括节日文化在内的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是为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共享的文化。在同一个日子过同样的节日,使我们体会到属于同一个族群的文化认同感。尤其是在异文化环境,一个族群同样的节日习俗就更成为文化认同的显著标志。文化的认同往往比政治的认同更为牢固、更为持久。这样的文化认同感,有利于把他们凝聚在一个具有和谐文化的社群之内。

                        (节选自黄涛《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在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节日,与其他文化遗产相比,它具备一些特殊性。

B.进入到中古时期以后,传统节日中促进人际和谐的内容逐渐取代了古代社会早期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容。

C.中国传统节日大都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移相适应,有固定的节期,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活动节律有机结合。

D.古人根据日出日落、寒来暑往的这一最早的时间观念开始分为寒暑两季,后来又有了四季的划分和最早的节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历史上的许多传统节日的形成都是在有了基本的时间观念之后,大都经历了各自形成、发展、兴盛、衰弱以至消失的过程。

B.岁时节日的产生,最初完全是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结果,这与早期的节日产生于古人以其感性、原始的方式认识适应自然的过程有关。

C.传统节日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是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因而保护传统节日,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D.本是汉族节日的春节,已成为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节日。它和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传至今的节气名称以简洁朴素的词汇感性地描述天象气候物候的变化。例如“雨水”代表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B.古人以为节气划分都是神灵的意志使然,便在这些日子用巫术、占卜等方式祈求神灵保佑,这体现了古人认识上的局限性。

C.我们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都给予充分的尊重,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中华文化就能够形成一体化和多样化格局。

D.人们处于本土的文化环境中时,体会到的属于同一个族群的文化认同感的感觉往往不如在异文化环境的时候更明显。

 

1.B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说法不准确。由文章第二段可知,“中古以后,传统节日促进人际和谐的内容才逐渐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并不是选项所说的“逐渐取代”,因此B项错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B曲解文意。 2. 试题分析:D项“已成为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节日”说法错误。由原文第五段“春节已成为我国境内四十多个民族的共同节日。”可知。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D混淆范围。 3. 试题分析:原文是“维护中华文化一体化格局中的各民族文化多样化”。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C项曲解文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写作

近日,某大学组织了一项“中学生文学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偏爱阅读漫画小说、网络作品,而非传统的文学名著。即使读名著,也不为兴趣,而为考试。调查中,一些学生反映:“虽然也想阅读名著,但实在读不下去。名著虽然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但离我们时代太远,我还是喜欢反映当下、接地气的作品。”

对以上情况,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作文,阐述你的思想与观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查看答案

在下面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什么是“乡愁”?《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说她“深切”,是因为乡愁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像①,不知不觉就会涌上心头——“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②,是因为思念不得,又难以割舍,只有魂牵梦绕,甚至以泪洗面——“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乡愁,包含着对家乡故物、故人的思念。故物、故人,不仅仅是孤零零的物和人,③。故乡的方言土语、风土人情、剪纸年画、民间小调,特别是节日、庆典、歌谣、戏曲,都是游子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精神寄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找出文段观点句,并概括支撑观点的理由。

连续不断的降雨让很多市民认为今年的降水应该比去年多,而实际上昆明市区局部地区、单点性的降雨比较多,周边地区的降雨却不多,今年1月到8月昆明降水量为400毫米,比去年同期降水量少了167毫米。截至8月14日,主城供水水源“七库一站”蓄水15880万方,比去年同期增加2741万方。按照现有各水库蓄水情况,主城区水库的蓄水量已具备恢复城市正常供水条件,但前几年云南都是大旱,今年的蓄水量和历史同期相比也是较少的。城市人口增多,企业产能增加等因素也考验着各水库的供水能力。所以用水形势非常严峻,大家需要节约用水。

观点句:          

理由: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 

②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 

③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④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⑤做了许多大型试验 

⑥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A.②①⑤⑥③④B.①②⑥③④⑤

C.②⑥③①⑤④D.①③⑤④②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是(

A.三年困难时期,在我们到文化俱乐部吃饭时,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等残渣回去喂包弟。

B.在波兰南方,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C.新闻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它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最新的故事。

D.她们抢一般地一窝蜂地盛了一碗粥,歪着头用舌头舔着淋漓在碗边外的粥汁,就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或门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