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尼采的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处世之道 尼采 别爬上山顶去, 也别站在山脚...

阅读尼采的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处世之道

尼采

别爬上山顶去,

也别站在山脚。

打从半高处看,

这世界最美好。

读完这首诗,你可能有自己的看法,你是否同意尼采的看法?你认为从哪里看这个世界才最美好?请结合你的人生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处处风景 没有不美的风景,只有死寂的心灵。 ——题记 人生的高山,在心的平地巍然耸立,从高到低,每一处都有独特风景。 临山之巅,察物之博。 畅然俯视,物收眼底;臂近苍穹,身与鹰齐。于山之巅,看山下郁郁苍苍,人海如潮;于山之巅,俯仰春秋,体味雄浑壮丽。于山之巅,视宽界广,胸怀壮阔;于山之巅,让我们的灵魂插上飞翔的羽翼,去搏击长空,展望人生之巅的壮丽。 因为登于山巅,司马迁倾其毕生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俯察浩渺的历史风光,感受独特的文史魅力。 站山之腰 ,享物之美。 没有山脚的闭目塞听,一隅之景;没有山顶的孤高视角,模糊浑然。站立于山之腰,享受驻停的美丽。于山之腰,有风之柔,阳之暖;于山之腰,俯顶之葱,脚之碧;于山之腰,去尽情向往,肆意俯望,不错过任何一方美丽。 正是站于山腰,尼采道出了“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以豁达的哲思,智慧的心灵俯望山脚的秀美,仰望山顶的壮丽,享受别样的风景。 安山之脚,乐物之秀。 泉水叮咚,鸟雀叽喳;雾岚朦胧,青苔遍生。于山之脚,闻幽兰之香,感柔风拂面;于山之脚,观鱼游浅底,赏佳木繁阴。于山之脚,体验一种踏实,一种淡然。 因为安于山脚,季羡林甘于无职无称,只为一介书匠。在山脚,沉醉于书香卷气;在山脚,偏安国学一隅,文学一地;在山脚,享受自得其乐的踏实。不同的态度,多样的选择,没有谁对谁错,不分孰是孰非,只有适与不适,只需愿与不愿。临山之巅,去享受傲视万物的豪壮;站山之腰,去领略蓝天白云之美,俯察溪水茂林之秀;安山之脚,去品味雾意朦胧的独特,体味风轻水柔的别样。何景何情,随心选择。 不同角度看问题 人生就像一朵鲜花,有时开,有时败,有时微笑有时低头不语,其实生命就是这样,无论当你是成还是败时,都应打开心灵的另一扇窗。 古之开窗之人甚多,大多乃圣人也,乃如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作《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信困秦而作《说难》《孤奋》;诗三百篇,大抵圣贤之所发愤所作也。《史记》作者司马迁因被小人残害而受极刑,但他打开了自己心灵的另一扇窗,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享受到了写成《史记》一书后的喜悦,他抛弃了别人对他的种种不善看法,最终写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变的《史记》。所以当你困获时,打开心灵的另一扇窗,去换个角度看生命,生命是非常美好的,你也会因此而成功的。 贝多芬一生贫寒,疾病始终困绕在他身边打转,但贝多芬成功大开了自己生命中的音乐之窗,感受到了音乐之美,忘却了自己的种种不幸,最终以一首《命运》道出了他的心灵世界。 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乐从小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之中,但在她的老师苏里文的指点下,凯乐心灵的美好之窗被点开了,海伦·凯乐也因此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去看世界,最终成了当代著名作家。 世界上这样的圣人有很多,他们都是克服了挫折,打开自己心灵的另一扇窗,最终取得了成功,他们都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世界的。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虽然在朝廷中不得志,但他仍对世界持有积极、乐观态度,最终生活安稳。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王羲之深感时间流失冲冲,对往事怀念,但他仍一篇《兰亭集序》道出了自己乐观、积极的态度,与李贺则不同。古之贤人,多遭难,但他们都在遭难时打开了自己心灵的另一扇窗,去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看世界,他们终成功了,最终成就了大事业,站在了世界之巅。 人生之路就是一条曲折之路,当被拌倒时,我们应打开心灵的另一扇窗,去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站在人生道路的最前沿,以另一种角度看生命。 换个角度看人生,也许你会在那儿看到一个种满了大波斯菊的花园。如果你只是一味的沉浸在那污泥般的墓地中,你的世界将被黑暗所覆盖,不见天日。 【解析】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尼采的诗歌中给出了三个层次,(1)赞同站在山顶看世界:生命是有高度的,要努力攀登道德、学识、事业的高峰,达到一览众山小的人生高度。(2)赞同站在山腰看世界:山顶有居高临下、高处不胜寒的弱点,山脚有仰人鼻息、目光短浅的短处,只有站在山腰看世界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3)赞同站在山脚看世界: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站在山脚下,脚踏实地看世界。(4)分别站在山脚、山腰、山顶看世界:多角度、多层次打量这个世界,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世界便异彩纷呈。(5)虚化或放弃到底在哪里看世界:站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态健康,自然能于成功的顶峰看到失败的危机,从痛苦的山脚窥见胜利的曙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考生既可以赞同站在山顶看风景,也可以赞同站在山腰或山脚,重要的是理解“看风景”所指的内涵以及“看风景”的心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的文字,给“数学语言学”下定义。

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相距甚远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则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使数学的领域空前地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地扩展了。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①王炎: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到癸酉宁宗嘉定六年(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②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

1.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阿房宫赋》中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        

(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是:        

(5)《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开宝八年,通判定州,判太常礼院。黄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职。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赐钱三十万。有荐黄中文学高第,召试中书,拜驾部员外郎、知制诰。端拱二年,兼史馆修撰。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镇襄阳,黄中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黄中素嗜文籍,既居内阁,甚以为慰。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中但言:“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为谨厚。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节选自《宋史·贾黄中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仍设法      弭:消除

B.行府署中      案:巡视

C.凡再贡部      典:主管

D.端出镇襄阳    属:嘱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将污法害人矣       ②夫列子御风

B.①留为枢密直学士     ②不如而厚遇之

C.①人莫知也           ②不知老将至

D.①访时政得失         ②教慎于接物

3.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B.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C.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D.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黄中天资聪颖,幼年即能诗善文,其父经常让他吃粗茶淡饭,以此来激励他致力于学业。

B.岭南平定后,贾黄中担任采访使,他回朝上奏的几十个事项,都符合皇上的心意。

C.贾黄中非常廉洁,他发现了旧朝遗留的大量财宝,悉数上交,受到皇帝嘉奖,赐钱三十万。

D.贾黄中特别看重吕端的人品,极力向皇上推荐,让镇守襄阳的吕端担任了枢密直学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坐拥书城为汉学

郑晋鸣  赵雨晨

北京时间4 月10 日凌晨,著名汉学家、中国书史和文化史研究泰斗钱存训先生在美国芝加哥因病辞世,享年105 岁。

这位终身坐拥书城的老人,毕生致力于研究汉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20 世纪以来图书馆学宗师、美国东亚图书馆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1910 年,钱存训出生于江苏泰州一个书香世家。1928 年就读金陵大学时,他主修历史,副修图书馆学,同时在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工作。

1937 年,钱存训应北平图书馆邀请,担任南京工程参考图书馆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改派至北图上海办事处,保管北平南运的中文善本。不久,上海租界安全也无保障,北图馆长袁同礼、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协商,将存沪善本移存美国,并摄制微卷以供流传。

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夕,局势恶化,上海被严密封锁。钱存训不顾生命危险,想方设法躲过日军耳目,用两个月时间独自一人用手推车,分10 次将三万册善本悄悄送上开往美国的轮船。次年6月,美国国会图书馆宣布北平图书馆古籍全部运抵。

抗战胜利之后,钱存训受教育部委派拟赴华盛顿将这批善本接运回国,但因国内战争爆发,交通中断,未能成行。1947 年,钱存训以交换学者的名义赴美,从此再也没能回到祖国,这批善本成了他毕生无法释怀的牵挂。“中年来美短期访问,原想镀金回国,但未料到将长眠他乡。”这是钱存训晚年的遗憾。

1947 年起,钱存训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研究院进修,同时在芝大东亚图书馆工作。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

在芝大,钱存训用十年完成近十万册古籍编目的工作,还积极收藏当代资料,扩充馆藏,在他苦心孤诣的经营下,芝大东亚图书馆成为研究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宝库。

“钱存训成名作《书于竹帛》也在此期间完成,该书对印刷发明前的中国文字记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中文译本仅164 页,著作虽薄,学问却不薄。”张志强说,“读完这本书,我愈发领悟到学问要做深做厚,专著要写薄写透的治学精神。”

出于对《书于竹帛》的欣赏,李约瑟邀请钱存训参与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撰写。钱存训欣然应邀,用15 年时间扎实研究中国书籍的演变史,用西方语言完成三十万字的《纸和印刷》,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

序言中李约瑟写道:“我们说服关于这一专题世界最著名的权威学者之一钱存训教授来完成书中这一部分的写作任务,从钱书中,读者可纵观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整个历史,在欧洲对此一无所知之时,它们已在中国出现了许多世纪。”

“专题研究,枯燥无味,知音者寥寥。”这是钱存训的心声,几十年来,在图书馆学这个冷门领域,钱存训用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潜心钻研,留下无数中国图书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扩大了汉学在海外的影响。

钱存训是高山仰止的汉学大家,但后辈眼中的他却只是一位谦顺和蔼的老师。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博士潘铭燊的记忆里,恩师做人做学问严谨求实的态度影响了他一“如要引用别人先提出的资料,先生都在注释中详细交代,绝不掠美,所以《纸和印刷》中有极为繁复的注释系统。我的博士论文完成在这本书之前,先生也不吝引用。”潘铭燊说,先生一生以书为伴,他山高水远的风范,也如同一本底蕴深厚的文化大书。

著名史学家许倬云曾在芝加哥大学度过五年求学生涯,也承蒙钱存训关爱,他的回忆录里字字句句饱含对钱存训大爱之情怀的敬重与感恩:“我在芝大读书时,曾做过五次骨科手术。其间,钱先生与师母给予我不啻亲人的呵护。钱先生不是偶一为之,而是每年数十次来医院接送我上课,五年未曾间断。”

钱存训一生教导了30 多位硕士和博士,并开办图书馆学的研修班,培养出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马泰来等图书馆学大家。

先生已逝,音容宛在。钱存训走了,但他忠贞纯粹的人生永不落幕。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将随着他整理著速的古籍名著在世界舞台土豆古闪耀。

相关链接:

中国文化中的人生价值,不在虚名财富,也不在地位权势,而主要在个人事业成就的不朽, 所谓“立德、立功、立言”。这本回忆录的主角,正是一位恪尽职责的长者,他一生平实的生活,却足以符合这“三不朽”的最高成就。

(许倬云 《钱存训著〈留美杂忆〉序》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从钱存训先生的辞世写起,介绍了钱存训的身份,文笔洗练,对先生在汉学方面的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表达了对先生的深切缅怀。

B.钱存训笔耕不辍,写下了许多有关中国书史的传世之作,成书于美国的《书于竹帛》和 《纸和印刷》两部用中文写的专著的学术价值很高。

C.1947 年,钱存训以交换学者的名义赴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工作,他因未能完成镀金的愿望,再也没能回到祖国,最终长眠他乡。

D.李约瑟写于《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的一段话,充分肯定了钱存训学术权威的身份,同时也指出造纸术在中国的历史远比在欧洲要久远。

E.许倬云认为,中国文化中的人生价值,不在地位权势,主要在个人的事业成就;他贴切地以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来评价钱存训的一生。

2.钱存训先生具有怎样的治学精神?请简要分析。

3.传记文章兼有文学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本文是如何体现其真实性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4.钱存训的侄子钱孝文在悼念钱存训先生的文中称:“在家人眼中,先生不仅是民族英雄,是学术大师,还是一位慈爱的长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