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多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多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莫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原文题目为《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2.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

D作者认为司马迁是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从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1.A 2.A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D项“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在文中没有依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答题关键“浮躁”,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选项D项曲解文意。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即可得知C项,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的质疑和臆度不能体现出对项羽的同情或肯定。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答题时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得出答案。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B项理解错误,结合文本倒数第二节内容可知,项羽应该是从阴陵到嗟虞墩,再到东城的。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云飞,到山村做了一名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捐款的使用方式, 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她没有把钱用在 “现实问题” 上, 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反对下,她将全班孩子 “奢侈” 地带到了深圳, 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沟,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的一大堆的问题,年轻女教师只恬淡地说了一句话: “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含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后,在此基础上探索统一场论,提出过许多版本。1929年,______①________。29岁的青年物理学家泡利对爱因斯坦说“你这个理论是纯数学的,与物理现实无关。在一年内你会放弃”。果然不到一年爱因斯坦就放弃了这个新版本。他又提出了两个更新的版本,_____②______________。爱因斯坦终于公开认错,他对泡利说:“到底还是你对!”__③___________体现出他虚怀若谷的大师风范。

 

查看答案

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成人的过度“保护”导致孩子的过度依赖。孩子最初的依赖是源自于自身的柔弱,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主体意识的泯灭。这种结果的出现,归结于孩子成长的需要,多多反思我们成人是否过分关心。成人的包办代替不能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会扼杀儿童的天性,温室里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

 

A

也许

所以

如果

还是

一定

进而

因此

B

必然

与其

不如

不仅

因为

C

可能

那么

既然

还是

即使

因为

D

甚至

当然

虽然

但是

所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这是女排再夺时隔12年后的奥运冠军。

B.“创客”的概念,对李克强并不陌生.今年14日,他曾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并欣然接受成为柴火创客荣誉会员的邀请,“好,我再为你们添把柴!”

C.聆听了张老师的“数学之美和数学的无处不在”的讲座后,同学们都感到收获很大,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D.周五下午,校学生会成员围绕“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会,会上大家踊跃发言,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