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弘扬传统文化,我校语文组和美术...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为弘扬传统文化,我校语文组和美术组联合举办校园书画展,师生一起舞文弄墨,大展风采。

②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这座城市变成泽国,一片汪洋,人们调侃说到城市去看海,其壮观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③老张65岁才从单位退休,不过不断有人上门请他做事,他总是笑着说“老啦,我只有敬谢不敏啦。

迎面走来一个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他身着短衫,步履稳健。

⑤这篇报道写得活色生香,有细节,有心理活动,可谓精彩绝伦。

⑥为救出被埋在井下的矿工,他连续几天都在指挥救人,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他感到自己已经疲惫不堪、心劳日拙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B 【解析】 试题分析:先关注几个成语的含义。“舞文弄墨”有两个意思。①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②指玩弄文字技巧。此处不合语境。“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心劳日拙”费劲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使情况更糟。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童话

李墨波

2013年7月19日,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揭晓,任溶溶以90多岁的高龄成为有史以来获得此奖项年龄最大的作家。他创作的儿童诗集《我成了个隐身人》,以真挚有趣的童心、炉火纯青的诗歌技巧征服了评委,无可争议地获得诗歌奖。

说任溶溶将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儿童文学事业并不为过。他翻译过《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彼得·潘》《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他写过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他写过儿童诗《我的哥哥聪明透顶》《强强穿衣裳》《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足够了,当我们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时,于是明白了这位老人之于中国儿童文学的意义。

鲁迅曾将好的翻译家比喻为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那样的“盗火者”,对于中国的儿童文学来说,任溶溶正是这样一位盗火者。尤其是他对瑞典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在中国的儿童文学界掀起一股热潮,给正处于转型期的儿童文学带来深刻的影响。《长袜子皮皮》的主角皮皮是个一头红发、满脸雀斑的9岁的小姑娘,她天性喜欢自由,古灵精怪,常有奇思妙想,缺点不少,喜欢恶作剧,但更多的是优点,制服过坏人和恶兽,干了很多好事。这个个性鲜明、真实可爱的儿童形象得到中国小朋友的热烈欢迎,也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中国的儿童文学工作者。任老通过林格伦的作品为中国的儿童文学带来一股新风,结束了之前教训意味过重的儿童文学创作,而代之以充满儿童视角和游戏精神的全新的儿童文学。

在从事翻译工作之余,他非常愿意去参加孩子们的集会,把国外新奇好玩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故事讲得多了,任溶溶觉得不过瘾,国外的故事同中国孩子的生活毕竟有些“隔”,于是他开始自己编创故事。他创作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与《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堪称姐妹篇。作家在其中构置起一种喜剧和荒诞,让人物身上的缺点在哈哈镜中显形,“用夸张来刻画童话形象,有鲜明的意蕴和佳妙的喜剧效果”。虽然只是初试创作,但这两篇作品在风格和技巧上都已臻成熟,并“与世界儿童文学接轨”,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之后,任溶溶创作了《我的哥哥聪明透顶》《爸爸的老师》《弟弟看电影》《强强穿衣裳》《我给小鸡起名字》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儿童诗。这些诗歌大都构思巧妙,童趣盎然,简洁明快,朗朗上口。这些儿童诗同样延续了他善于在夸张和喜剧中传递教育意义的风格,而有的作品,甚至干脆放弃掉所谓的教育意义,直接将生活中的童趣瞬间呈现出来,“将童趣推向一种极致”。

他认为,诗的巧妙构思不是外加的,得在生活中善于捕捉那些巧妙的、可以入诗的东西,写下来就可以成为巧妙的诗,否则冥思苦想也无济于事。《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就来源于他自身的经历。而在写作的时候,又要从“诗人本位”向“儿童本位”转换,尽量使用清浅、好读的语言,教训意味不能过重,应该“不能只写要儿童做什么,同时也要写儿童们要做什么,这才是全面的儿童文学”。

任溶溶说:“翻译创作了太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不知不觉中被‘童化’了。”1968年,任溶溶被关进牛棚接受改造,分配到饲养场养猪。他说很“幸运”,“养猪其实是很舒服的,连队里还要‘天天读’,有时候还要被训话,养猪就可以不用了。猪要吃东西的时候喂一下,其实呆在饲养场蛮开心的。”任溶溶非常喜欢意大利作家罗大里,之前曾译过他的《洋葱头历险记》和儿童诗,但是是从俄文转译的,实属遗憾。在牛棚里正好有大把的时间学习意大利语和日语。当别人在“十年动乱”中身心俱疲时,他却收获了两门外语,为以后的儿童文学翻译做好了准备。这样乐观和豁达的心态,其实正是儿童文学之于任溶溶的馈赠。

任溶溶曾说过:“我的一生就是个童话。”他用一生的努力在中国的儿童文学史上构建起一个让人仰望的高度,高山仰止。他在我们心中真正成了一个“可大可小的人”

【相关链接】

①渴望母爱与家庭的温暖,与渴望冲破束缚张扬自由的天性,这正是儿童文学的两大永恒的母题。林格伦的作品都贯穿着这两个母题,而我们中国的儿童文学长期以来惟有前者却没有后者!是林格伦的这些作品打开了我们的眼界。

——刘绪源(当代作家)

②老人又望着我女儿问:“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啊?看不看课外书啊?”我夫人脱口而出,说刚买了任溶溶翻译的《夏洛的网》……正在看着哪。老人突然兴奋起来,指着自己的鼻子狡黠地问:“知道我是谁吗?”我们揺摇头,他哈哈大笑:“我是任溶溶。”

——陈贤德《巧遇任溶溶》(《新民晚报》2013年4月1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主要介绍了任溶溶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所做的贡献。他翻译了很多经典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并创作了一些广受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品。

B.在任老翻译引进林格伦的作品之前,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教训意味过重,缺少游戏的精神,没有冲破张扬自由天性的母题。

C.任溶溶初试创作的两部作品构置起一种喜剧和荒诞,用夸张的手法让人物的缺点现形,在风格上已臻成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D.任溶溶的儿童诗延续了其童话的风格,甚至干脆放弃所谓的教育意义,直接将生活中的童趣瞬间呈现出来,“将童趣推向一种极致”。

E.任老认为,创作儿童诗歌时应从“诗人本位”向“儿童本位”转换,必须使用清浅、好读的语言,淡化教训意味,不仅写要儿童做什么,也要写儿童们要做什么。

2)为什么说任溶溶是儿童文学的盗火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文章多次引用任溶溶的话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文章最后说,任溶溶在我们心中真正成了一个“可大可小的人”,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大金做寿前

乐天

大金今年五十岁,准备做一次酒席,并且想做得大一些,农村称为“过大生”。

大金是市里的电工,一年中回家的日子少之又少。

大金活了五十年,从没有给自己过过一个生日,唯一一次过生日恐怕是在他满岁时。

大金向公司请了几天假,提前几天就回老家了,因为还要挨家挨户去邀请左右邻里和亲戚。儿子顺民也向医院请了几天假,和父亲一起回家来。顺民步入社会五年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也就需要他的参与,这次父亲的寿辰也一样,他作为儿子,更该他到处去张罗。

做寿的前一天,大金父子就来到了镇上的场口。

“大金,听说你快‘狗过桥’了,怎么样?来点肉?”大金父子还未走到场口,就传来粗犷的大汉的声音。这个大汉叫朱强,是镇上一个卖猪肉的,人们都叫他“老朱”,有“老猪”的意思。农村人管过生日叫“狗过桥”,但从何而来就不知道了。农村人一有较为体面的事周围的人都知道了,这不,大金刚出现在老朱的眼里老朱就喊起来。

“老朱,我这丁点小事,叫你都知道了。”话语中满不在意,可大金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来点,来点。老朱,你知道我,实在,给我来些好肉,可要把客人给招待好了,你可别给我那些筋筋洼洼的。还有,八九桌人,你可别多割,后天我就得走,买多了就浪费了。你帮我割好,我等一下来拿。”卖肉的人都喜欢给买肉的多割,别人说一斤,他们一般都会多割个半斤到一斤,巴不得早点卖完,早收工。这都知道。

“放心,都是熟人,不会整你。”老朱看见顺民,“哟,大金,这是你儿子吧!听说毕业几年了啊,该你享清福了。”

大金只是笑笑。

头一天晚上,村子里总有些人家会谈说第二天大金做酒席的事。这是农村人的习惯。

晚饭桌上,张富贵的老婆秀芳问张富贵道:“富贵,你给大金提什么东西去了?”农村人做寿的习惯是附近的客人会在头一天将礼和红包给做寿的人。

“我就提了两瓶酒,买了一圈火炮,还拿了一百块钱。”富贵往嘴里刨饭。

“你、你、你……你傻了嗦,拿这么多。五十块就行了嘛。”秀芳丢下碗筷,气急败坏地吼道。

“你小声点,叫别人听到不好。拿这么多?去年咱儿子满十岁,人大金来咱家可是拿了两百块钱,还给儿子买了那么多东西。你怎么也不想想?我就知道你会说,所以我才只拿了一百块钱,给大金的时候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没想到就这样你还说。”

“他来咱家,可是他没提酒,没提火炮啊。再说,你出这么多,明天我们只有三张嘴,哪吃得了好多,再说儿子又小,又吃不了多少。”

“你这婆娘……”富贵懒得跟秀芳争吵,转身走出门去。

李地林老两口子都是七十多岁了,只有一个儿子,可是因为在工地上干活摔下楼来就没了,老两口就彼此相依为命。大金每次回家,都会到老两口家里来唠唠,陪陪两位老人。有的时候回来正是农忙的季节,大金就会多待上几天,帮他们把粮食从地里收回家里再走。走的时候,总是会在他们的枕头下压上一百多块钱,不叫他们知道。

“老头子,明天大金的事,咱们拿点什么去好?他前两天跟我说,叫我们什么也别提,钱就更别拿了,就去吃个饭就行了。我在想,不拿东西总归是不好的。”老太婆将饭从锅里舀到碗里。

“这个事他也给我说了,叫什么都别拿。我想也不好,平时人对我们怎么样,咱心里都知道。我想拿钱他是肯定不会收的,刚才我已经去过了他家了。给他装了这两天要用的米,提了一只公鸡,装了五十个鸡蛋。他死活不要,我跟他说‘你不要的话,我跟你婶明天就不得来’,他这才收下。”老头子正在搞弄他的箩箩筐筐,还可以拿到镇上去换点钱。

“大金这孩子,从小就命苦,苦了这么多年了。这下顺民大学毕业了,他总该松活一点了。家里的那只大兔子你该一起提给他,反正我们也吃不了。”老太婆将饭菜端到桌子上。

“老婆子嘞,我只有两只手,我又没有三头六臂,哪拿得下那么多。再说,我要再拿,大金那孩子真的不会要了。”

金水生就是大金的大伯。水生老汉在村子里有一个店铺,卖杂货的,儿子在县政府工作,所以家里经济尚为宽裕。

“老婆子,我给大金拿了一圈火炮,还拿了六百块钱,希望他在走向六十岁的路上六六大顺、事事如意。可别像以前那样苦了。”水生吃完饭正在喝别人送的茶。

“是啊!大金是苦了几十年,好的日子就要来了,可惜的是顺民妈没办法享了。”水生媳妇洗着碗,“大金爸死后,理应由我们养他,可是他又不肯,脾气倔,谁说也不听,一心要搬回去。可怜的孩子,那么小就要独自担家。我以前看他那样子,挺心疼的。”

……

天上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洒下金黄色的光粒,落在树枝上、草地上、地面上……繁星点缀着无云的天空。黑夜不黑。夜晚的鸟也不停歇,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大金睡着了,嘴角上扬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通过大金积极准备做寿及村里人的不同反应,展现了农村生活的众生相,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人情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

B.小说人物众多,描写了不同人物对大金做寿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在有限的篇幅中更丰富地表现人物。

C.小说构思独特,不同场景之间的切换使得作品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摇曳多姿,给读者留下很多想象空间。

D.作为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小说在语言设计上颇具匠心,叙述语言直白简练,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具有地域色彩。

E.小说结尾处的环境描写,洗练、生动,既再现了农村夜晚的惬意,也映衬出人物的活动场景,同时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2)做寿的大金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村里人一直说大金“苦”,你知道他受过哪些“苦”吗?小说这样叙述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大金“嘴角上扬”的睡去,有人说,这是大金辛劳大半辈子后得到幸福的欣慰;有人说,这是大金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说出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上天要让一个人担负重大使命,一定会让这个人经历种种艰难困苦,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描写周瑜“_______________”的儒雅装束,从容镇定之间就将曹军打得“_________________”的风采来表现周瑜的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夜坐有感

何梦桂①

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洞龙睡熟云归岫,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世梦,匣中孤剑少年心。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到夜深。

【注】①何梦桂,淳安人,南宋遗民诗人。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筑室湖南小酉源。②“云”“龙”:君臣风云际会。③参差:排箫,古乐器名。

1.本诗颔联为人称道,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两种并作简要赏析。

2.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洪天锡,字君畴,宝庆二年进士。授广州司法。丁内艰,免丧,潮州司理。

帅方大琮辟真州判官,留置幕府。秩知古田县,行乡饮酒礼。邑剧,牒诉猥多,天锡剖决无留难。有倚王邸势杀人者,诛之不少贷。擢诸司粮料院,拜监察御史。累疏言:“天下之患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劾董宋臣、谢堂、厉文翁,理宗力护文翁,天锡又言:“不斥文翁,必为王府累。”上令吴燧宣谕再三,天锡力争,上又出御札,俾天锡易疏,欲自戒饬之。天锡又言:“自古奸人虽凭怙,其心未尝不畏人主之知,苟知之而止于戒饬,则凭怙愈张,反不若未知之为愈也。”章五上,出关待罪。诏二人已改命,宋臣续处之。

会吴民仲大论等列诉宋臣夺其田,天锡下其事有司,而御前提举所移文谓田属御庄,不当白台,仪鸾司亦牒常平。天锡谓:“御史所以雪冤,常平所以均役,若中贵人得以控之,则内外台可废,犹为国有纪纲乎?”乃申劾宋臣并卢允升而枚数其恶。疏上至六七,最后请还御史印,谓:“明君当为后人除害,不当留患以遗后人。今朝廷轻给舍台谏,轻百司庶府,而北司独重,仓卒之际,臣实惧焉。”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威者,皆天锡之力,而天锡亦自是去朝廷矣。

改广东提点刑狱,五辞。明年,起知潭州,久之,始至官,戢盗贼,尊先贤,逾年大治。直宝谟阁,迁广东转运判官,决疑狱,劾贪吏,治财赋,皆有法。升秘阁修撰、福建转运副使,又辞。度宗即位,以侍御史兼侍读召,累辞,不许。

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久之,进显文阁直学士,三降御札趣之,又力辞。逾年,进华文阁直学士,寻致仕。疾革,草遗表以规君相。上震悼,特赠正议大夫,谥文毅。

(节选自《宋史•洪天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

B.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

C.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

D.改福建安抚使/力辞/不许亭户买盐/至破家陨身者/天锡首罢之/民作佛事/以报罢荔枝贡/召为刑部尚书/诏宪守之臣趣行无虚日/不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艰,即丁忧,亦称“守孝"。“丁内艰”丧制名,指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丁外艰”指儿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B.乡饮酒礼是从周代开始流行的宴饮风俗,目的是向国家推荐贤者;后演化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故又称“乡饮酒”。

C.侍读,官名。唐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讨论文史,整理经籍,备皇帝顾问。宋置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明、清延续此职。

D.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常用词语有“调”“徙”“改”“转”“行”“出”“迁”“放”等,其中“出”与“放”均有京官外调做地方官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天锡居官正直,秉公执法。担任古田县令时,面对诸多诉讼,他剖析决断没有留下疑难积案。而对依靠王府势力杀人者,他依法严惩不贷。

B.洪天锡忠心为国,不畏权贵。他多次弹劾董宋臣、厉文翁等宦官贵戚,虽然理宗极力庇护,但他坚持己见,据理抗争,最终使他们受到处罚。

C.洪天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任潭州知州时,他缉拿盗贼,尊敬先贤,潭州不久大治。迁任广东转运判官后,他弹劾贪官,治理财赋,利于民生。

D.洪天锡淡泊名利,屡召不就。理宗和度宗都曾多次征召他为官,他极力推辞,但没有获得允许。晋升为华文阁直学士后,不久他就告老退休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锡力争,上又出御札,俾天锡易疏,欲自戒饬之。

2)言虽不果行,然终宋世阉人不能窃弄主威者,皆天锡之力,而天锡亦自是去朝廷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