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广义的年画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而狭义的用木板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地确立起来。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年画上。其中,金钱是民间年画中最常见的形象。杨家埠、武强和杨柳青的木版年画都有挂满金钱的摇钱树,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拜金主义,在物质匮乏的农业社会,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年画中另一层民俗内容是在张贴上。民俗是经过的约定俗成,最终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生活规定与文化规范。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其张贴的具体部位和内容都有严格规定。在规定的时间,把特定的年画贴在规定的位置上,是一种民俗行为。

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无所不包。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至于那种无以数计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

年画是消费品,没人保存,也没人将其视为历史文化。即使到了20世纪年画走向消亡,仍不为世人重视与收藏。如今只要在民间发现一幅老画或一块古版,竟然大多仍是不曾见过的孤品!存世于中外的年画应该数以万计,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我国农业社会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以及永恒的人文价值。

1.下列关于“木版年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版年画都是用木版印刷的年画,是一种年俗艺术。

B.木版年画是由于民俗的需求才真正确立起来的画种。

C.木版年画从思想内容上说,都是理想主义的图画。

D.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明确了木版年画的概念,阐述了它的主题、题材和功用等,并强调了它的人文价值。

B.木版年画中的金钱形象并非表现拜金主义,它只是农业社会人们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

C.木版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具体部位是有严格规定的,已经约定俗成。

D.木版年画所反映的古代人民的那种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已经过往不复。

3.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因此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

B.从历史上看,木版年画在当时是一种生活消费品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品。

C.木版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许多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这些年画为研究古代戏曲提供了相关资料。

D.尽管木版年画在20世纪已走向消亡,但其遗存仍大量散落于民间,发掘与抢救这份遗产是当务之急

 

1.C 2.D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木版年画”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文章第二段说“在物质匮乏的农业社会,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第五段说:“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故C错。所以选C。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例如本题选项C属外延不准。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说“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我国农业社会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以及永恒的人文价值。”。其中“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仅仅指部分而已。所以选D。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例如选项D属于范围不当。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文章第二段说:“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第五段说“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说明木版年画的传统不是不变的。所以选A。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例如本题选项A属于曲解文意的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8月19日,山东一名家境贫寒的准大学生徐玉玉因接到骗子的诈骗电话,被骗9900元学费。当天傍晚与父亲报警返回途中,该女生突然昏厥,尽管在医院抢救两天多,仍因呼吸心脏骤停离世。

来自福建安溪的骗子最终落网,更引起网络媒体的一番波澜。据调查,此地之人道德水平低下,不以诈骗为耻,而“以诈骗不到钱为耻”,“诈骗在他们眼中,成了一种职业,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所以出现一家人甚至一个村都在诈骗的现象。”让世人为之愕然!

此事引起的责骂声、嘲讽声、质疑声在各大媒体此起彼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开展“齐学习,共成长”合作学习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5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中医认为,七情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喜、怒、忧、思、悲、恐、惊会使人的内脏失调。如心在志为喜为惊,过喜或过惊则伤心;肝在志为怒,          ;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过悲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反过来,                              。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等。《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就是太过于悲伤,以至于得了肺痨,后来咳血而逝。所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我们的身心就会和谐,身体自然会健康。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木桶存在“短板”,怎么办?对木匠而言,有两种办法,要么换一块,    把短的那一块加长补齐。相对而言,“换”意味着前功尽弃,    成本高,    “补”工序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    就有了“补短板”一说。    ,现实生活中的“短板”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替换或抹去的,    只有“补”这一种方法:补齐或补好。

 

①①

A

或者

于是

况且

因此

B

要么

于是

如果

那么

C

要么

于是

况且

因此

D

/

于是

如果

那么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家贾平凹多年从事文学创作而笔耕不辍,其最新长篇小说《老生》以民间写史的方式叙事,用解读《山海经》的形式来记录百年的中国史。

B习近平总书记希望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继承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C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这些梦想能否实现,关键在于通过实际工作,将计划变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福祉。

D杭州的莫干山风景区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客人,令一些外国人流连忘返,索性留在那里开起了“洋家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