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照要求完成小题。 老街的生命 陈启文 河流在浑浊地起伏,浮荡着...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照要求完成小题。

老街的生命

陈启文

河流在浑浊地起伏,浮荡着南方春天的漂浮物。一条东江宿命般流到这里。已是下游,河流裹挟着泥沙滚滚而下,也带来了一座繁华的人间城郭。中学联盟十万株杜鹃花一夜之间全开了,南方总是充满了燃烧的信念,木棉花开,紫荆花开,一开就像热烈的、跃动的火焰。但这么多的杜鹃花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春风吹过大地,我的两眼已姹紫嫣红。

我来这里,是为了寻找一条传说中的老街。但它如同早已不知去向的失踪者。挡住我视线的是一幢又一幢的高楼。

对于一条老街和一些老建筑,遗忘也许是最好的状态。然而,就在你打算放下某个念头时,一个不经意的转身,便是转眼过去的日子。一条暗藏在高楼大厦背后的老街就这样出现了。它安详,低调,淡定,像一个驼背的老人。

走进这条老街,一下就感觉到了历史的漫长,这条街是当年岭南除了广州以外最长的一条骑楼街,现在又是岭南骑楼保留得最完整的一条街。坚持比决绝更难。如今,在广州,在东莞,在岭南诸城,许多的老街和骑楼都被拆除了,被一片片现代新城所占领,这是必然的。怀旧不属于南方,这里不需要怀旧也没有时间追缅什么。南方的现代汉语词典里充满了工业和现代化词汇——资本、研发、CPI、品牌……对这些我原本充满了抵触情绪的词汇,甚至是对纯正的汉语构成了污染的词汇,现在我也能够坦然地接受了。南方就是由这些语词组成的,我就像感受这里的阳光、海风一样感受着它们的灿烂、活力和无与伦比的激情。在南方,我永远在不停地仰望,这也是我不断重复的一种姿态。

在其他地方偶尔也会看到一些骑楼,由于年久失修,到处破破烂烂,只余一些断垣残壁。它们的存在,仿佛是一种颓败而苍凉的坚持,好像在看谁能坚持的更久。拆,还是不拆?很多事都经历了过度的诠释,也成了现代人的一个悖论。很多地方拆了残破的老街,突然又后悔了,又开始拆刚建起没有多少年的高楼,然后建起一条条仿古的明清街、骑楼街。

走进这条老街,看得出,它们也被重新修复过,粉饰过,古朴的气息里已混入了太多现代涂料和墙漆的气味,但骨子里的东西还属于过去的岁月。它们不是剩下的事物,而是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在这些老建筑的背后,是人们在抵御着商业大潮和强大诱惑中的艰难坚守。

没有历史内涵的老街和老建筑是肤浅的,仅仅只是作为怀旧或追缅而存在的老街和老建筑也只是另一种老照片式的陈列。房子得有人住,店铺得有人开,街道得有人走。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呈现隔世的沧桑,还应该散发出生命的气息,让人感觉它的灵魂,听得见它的心跳。如果不是这样,哪怕把它们保存下来,也不过是一张历史蜕化的空壳。石龙的这条老街还是活的,听着一声声拉长了的吆喝声,让我觉得,很多早已消失的事物又像失踪的灵魂一样回归了这里。

在这里开店做生意无疑也是一种坚持,门庭冷落,顾客稀少,看那些店主的表情,在执著的守望中已夹杂着焦虑疲倦之色。他们也许要一直耐心地等到蝙蝠开始在老街上飞舞,这里才有更多的行人和顾客出现。

我看见一个英俊帅气的男人在这里摆摊。有人说,他前不久还是一个老板。现在,他又回来练摊了。这不是行为艺术,也不是一个富翁想要重新体验一下他当年艰辛惨淡的起步。他是真的在一场危机中完了,把房子卖了、车卖了还抵不上他欠下的债。

我在街灯温暖的光晕里偷窥着,一个刚刚经历过大起大落、背着巨额债务的南方男人,他是那样从容淡定,一条腿伸向前面。用一条后腿保持着平衡,这是一种随时都准备出发的姿态,或在一种下意识中完成。而更真实的,是他把接过的一张张皱皱巴巴的零钞,一元两元的,在手掌里仔细抚平,仔细地数过,然后折叠好,放进他的牛仔裤口袋里。他的这个动作,让我两眼咸湿,像海风的味道,一直伴随着我走出这条漫长的老街。

河流在浑浊地起伏,她已不太重要。一条广深线早已取代了当年的黄金水道,从石龙北上广州南下香港的距离,那条节奏缓慢的水路,一条船差不多要走上一天,现在已经缩短到了半个小时。我没有在这条河边停留,就直接奔向了每隔十分钟一班的和谐号。在南方这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在十万株杜鹃花簇拥的大道上,我疾走如飞。

选自《散文》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对杜鹃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坚持比决绝更难。

2如果不是这样,哪怕把它们保存下来,也不过是一张历史蜕化的空壳。

3.请简要概括老街的特点。

4.作者表达了对老街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1.①侧面交代了作者到老街是一个春天。②以花开的热烈、壮观烘托 了南方蓬勃发展的形势③暗示了作者兴奋的心情。④与文章结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任选三点作答即可) 2. (1)保持老街的历史完整性、生命力,比毅然决然地毁弃它、消灭它需要付出更大的决心与努力。 (2)老街如果没有了生命和灵魂,就只能是历史形式的陈列。 3.①历史悠久②低调,不张扬(安详,低调,淡定)③坚守、完整④有生命的灵魂(每点1分) 4.①在旧城改造,新城建设的大潮中,老街保存了其完整性,表达了作者对其坚守的赞叹之情。 ②老街不仅是怀旧的建筑,还有生命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老街还活着的欣慰之情。 ③老街人执着,不怕失败,与时代同步发展,表达了作者对老街新生的感动。 (每点2分,分析、点明情感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意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和概括散文主题类的试题,对散文主题的概括,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其基本方法有: 1. 从寻找语段的中心句入手。文段的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体不同,所揭示的中心也就不同;小说为议论的语句;散文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即“文眼”。 2. 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从文章的结构可以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与中心。分析语段时,还要注意从句与句间的关系入手;明确句群所表达的重点。 3. 从体会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写人的文章,由“人”及“义”;写事的文章,由“事”及“理”;写景的文章,由“景”及“情”。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当日气候宜人的语句是:                         

(2)在《诗经•氓》中女子倾诉自己从早到晚、终日操劳的两句诗是:                  

(3)《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                  

(4)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这三句话,表达出相同的意思。

(5)《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6)《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两句是                  

(7)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8)《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人生短暂和渺小的句子是:                        

(9)《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音凄切婉转的两句是:                           

(10)屈原《离骚》中的                             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解析】
①姜夔:生于南宋衰微之际,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但不忘君国。②商略:商量,此处可理解为“酝酿”。③天随:唐代隐逸诗人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1)古人认为这首词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句乃“奇绝之笔”,请简要赏析。

(2)词的最后一句“残柳参差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文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不及。”入朝,文与属僚二人皆饯,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文以疑请,曰:“子无为。若某,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虚。文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

【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③佗:他。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                      第:考取。

B.子无为                    嫌:疑忌。

C.其守约束                  :使

D.时以执法平恕戴胄          方:仿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不及       ,而母立于兹

B.极推引       为长句,歌以赠之

C.逸则富     醉则更相枕   

D.保邦未危     室西连中闺

3.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B.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C.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D.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4.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中学联盟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6)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7)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 对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往往有                  得:心得,收获

B.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

C.火尚足以              明:明亮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相:帮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褒之庐冢也。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盖音谬也。

B.①余力尚足以入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C.①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②尽吾志也不能至者

D.①有穴窈,入之甚寒

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距院东五里     

B.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可再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这次出现5A级景区被摘牌,对于改善国内旅游环境,究竟能带来多大的正面效应,恐怕不宜盲目乐观。

B.关于思南路41号,长期以来传说纷纭,这栋洋房的主人被说成是“袁世凯公馆”,为其子孙袁佐良所有。

C.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格局的变化,我国以出口和利用外资为主的传统开放模式遭遇瓶颈,突出表现为对外开放效益下降。

D.中国科学院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生态学家们将视线聚焦在“生态与环境保护”上,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