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中,曾参用“ , ”指出有抱负的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曾参用                                                ”指出有抱负的人只有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大任,并借此鼓励人们要有理想还要有恒心。

(2)《琵琶行》中,用月色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及艺术魅力的两句诗是“                ”。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用“                  ”两句诗展现了出征将士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马作的卢飞快,弓似霹雳弦惊。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不但考查考生记忆的准确性,也考查其书写的准确性。因此要特别注意那些易错字,如“弘毅”“舫”“唯”“的卢”“ 霹雳”等。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释】①张孝祥:宋词人。这首词,是作者船行至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时所作。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预料,打算。

(1)“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一句中,哪两个词用的最妙,请简要分析。

(2) 结尾两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

 

查看答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学兵法于荣部将慕容绍宗,未几绍宗每询问焉。后以军功为定州刺史。

(2)每与景书,别加微点,虽子弟弗之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侯景字万景,魏之怀朔镇人也。少而不羁,为镇功曹史。魏末北方大乱,乃事边将尔朱荣,甚见器重。初学兵法于荣部将慕容绍宗,未几绍宗每询问焉。后军功为定州刺史。始魏相高欢时,与景甚相友好,及欢诛尔朱氏,景以众降,仍为欢用。稍至吏部尚书,非其好也。每独曰:“何当离此反故纸邪。”寻封濮阳郡公。

败于沙苑,景谓欢曰:“宇文泰恃于战胜,今必致,请以数千劲骑至关中取之。”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后为河南道大行台,位司徒。又言于欢曰:“恨不得泰。请兵三万,横行天下;要须济江缚取萧衍①老公,以作太平寺主。”欢壮其言,使拥兵十万,专制河南。景右足短,弓马非其长,所在唯以智谋。及将镇河南,请于欢曰:“今握兵在远,奸人易生诈伪,大王若赐以书,请异于他者。”许之。每与景书,别加微点,虽子弟弗之知

及欢疾笃,其世子澄书召之。景知伪,惧祸,因用王伟计,乃遣其行台郎中丁和上表求降。帝召群臣议之,尚书仆射谢举等皆议纳景非便,武帝不从。初,帝以是岁正月乙卯于善言殿读佛经,因谓左右黄慧弼曰:“我昨梦天下太平,尔识之。”及和至,校景实以正月乙卯日定计,帝由是纳之。于是封景河南王、大将军。

高澄嗣事为勃海王,遣其将慕容绍宗围景于长社。景急,乃求割鲁阳、长社、东荆、北兖请救于西魏,魏遣五城王元庆等率兵救之,绍宗乃退。(后)高澄又遣慕容绍宗追景,景退保涡阳,使谓绍宗曰:“欲送客邪?将定雄雌邪?”绍宗日:“将决战。”遂顺风以阵。景闭垒,顷之出。绍宗曰:“景多,好乘人背。”使备之,果如其言。景命战士皆被短甲短刀,但低视斫人胫马足,遂败绍宗军。相持连月,景食尽,诳其众以为家口并见杀。众皆信之。绍宗遥谓曰:“尔等家并完。”乃被发向北斗以誓之。景士卒并北人,不乐南度,其将暴显等各率所部降绍宗,景军溃散1。                  

(选自《南史》,有删改)

【注】①萧衍:即南朝梁武帝,深通佛学,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并常在那里讲经。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魏相高欢           微:微贱,卑微

B.恃于战胜,今必致       怠:怠慢,不敬

C.其世子澄书召之         矫:假托,诈称

D.景多,好乘人背         诡:欺诈,奸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后军功为定州刺史       谨拜表

B.欢败于沙苑             先妣抚甚厚

C.尔识之                 欣于所遇

D.景闭垒,顷之出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B.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C.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D.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魏丞相高欢曾与侯景十分要好,后来高欢诛灭尔朱氏,侯景率领部下投降,仍然被其重用,不久还升为吏部尚书,但这一职位并不符合侯景的愿望。

B.侯景先后效力于尔朱荣、东魏大丞相高欢和梁武帝萧衍,且屡受重用,历任定州刺史、吏部尚书、濮阳郡公、河南道大行台、河南王、大将军诸职。

C.尽管群臣都不同意接受侯景的投降,但梁武帝因为自己让近侍黄慧弼记下天下太平之梦和侯景定计投降均是在正月乙卯日,所以同意接纳侯景。

D.涡阳之战中,侯景屡出计谋,先是从背后袭击,再命士兵披短甲持短刀低头砍人腿和马脚;但将士们因为听说家属都被高澄杀害了,于是投降慕容绍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对于个人而言,每一次读《红楼梦》都会发现未曾发现过的东西;对于时代来说,不同的时代也会发现《红楼梦》不同的意义。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像一幅好的画一样,可以在不同的人性空间里适应不同的环境,给人以新的领悟和新的启发。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一般来讲,我们在创作一个艺术作品时,主观性很强,希望它能影响人,或者希望这个小说能使人性发生变化。一旦我们预设了这个立场,在搜集资料和观察人性的过程中,就会特别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不需要的就故意排除。只要有预设立场,对人性的观察面一定是比较窄的。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是没有预设立场的,所以《红楼梦》才会成为伟大的作品。

有时候,父权、君权、师权各种权威都表示,因为我想爱护你,所以你不要知道太多。所有的爱都可以变成权威的借口。可是什么叫爱?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爱。《红楼梦》在现代意义上仍然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所体现的爱是真正宽广意义上的爱。在作者笔下,人性是复杂的,它有时候会堕落,有时候会有各种自己控制不住的欲望。面对人性的这种复杂,他觉得这些向下堕落的人性跟所谓向上的、求好的人性是互动的,必须全部加以描绘,使读者在看《红楼梦》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选择。《红楼梦》是很多人愿意反复看的一本书,因为你的人生会因它而得到启发,获得成长,而作者从来没有很权威地告诉你应该如何生活。

我们可以把读者分成两种。一种是比较简单的读者,他认为,读了一本书以后自己就可以变好。那种所谓格言式的或者道德教训方面的书,如《菜根谭》,也许会对他有帮助。第二种读者则认为,人类在人性方面的摸索与思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读书中会发现人性的复杂,同时也会发现,成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如果你是第二种读者,你在读了《红楼梦》第九回以后就会思考,如果你面对这样的一个课堂,如果你是一个老师,你会怎么办?你也许会大骂他们一顿,说你们不守规矩之类的;然而你也可以借此了解你不在的时候学生的样子。这中间有一种互动的关系。在第九回中,我最同情的一个人是贾政,因为他完全失去了跟下一代沟通对话的可能,他不仅跟自己的孩子宝玉没有办法沟通,跟佣人李贵也没有办法沟通。他只要一骂李贵,李贵就跪下来磕头。这个威权是悲剧性的。

我在读《红楼梦》时常常提醒自己,小说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我身上有贾政的部分,也有贾瑞的部分。我不觉得我是在外面观察这些人物,或者赞美、批判他们。好的文学会让你觉得每一个人物都是你自己。你会思考应该怎么去调整自己个性里的这些部分。我以前常常会有那么几天,总想骂学生,就像贾政一样。有一天读了《红楼梦》,恍然大悟,自己怎么变成贾政了?之后就变得好一点。好的文学能提醒读者,所以我不觉得文学作品一定要认同最美最好的那个角色,有时候是去发现自己是不是也有一点贾政,有一点薛蟠,我觉得这是一个快乐的事,你会发现自己身上充满人性的弱点,而人性本来就有弱点。这个小说的精彩是真正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宽广。

我希望能够跟大家探讨,怎么样把自己慢慢放进《红楼梦》当中,去真正地理解人性并因此获得成长。人性有很多方面,并没有好坏的区别,我读《红楼梦》的时候真的不敢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1。

(选自《蒋勋说红楼梦》,有删节)

【注】①《红楼梦》第九回:回目为《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可以在不同的人性空间里适应不同的环境,给人以新的领悟和启发

B《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因为它所体现的爱是真正宽广意义上的爱。

C.阅读《红楼梦》,就是要把自己慢慢放进去,去真正理解人性并因此获得成长。

D.阅读文学作品要做第二种读者,即在读书中发现人性的复杂和成长的不容易。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把自己慢慢放入《红楼梦》”的做法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第九回,会引发“如果我是老师……”这样的思考,使自己走进作品中的情境,或者借助作品了解现实

B.认识到小说里的每个人都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我”的身上可能有贾政的部分,也可能有薛蟠的部分

C.审视作品人物,对其进行赞美或批判,真正了解人性,从最美最好的那个角色身上获得帮助和成长。

D读了《红楼梦》,突然发现自己怎么变成整天骂人的贾政了,之后就会调整自己,善待他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曹雪芹写《红楼梦》时,不给作品预设立场,不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影响读者,对人性的观察与展示是宽泛的。

B.父母老师往往把爱作为权威的借口,这不是真正的爱;曹雪芹则给予笔下人物真正的爱,即给对方最大的思考和选择的自由。

C.很多人愿意反复看《红楼梦》,因为它能够引导人们认识到那些堕落的人性跟所谓求好的人性是互动的。

D.比较简单的读者希望自己读了一本书就会变好,这类书不会是文学书;另一种读者则通过读书发现人性的复杂,这类书往往是文学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济南历城,南依泰山,北临黄河。舜曾经耕作的历山,即今日的千佛山,座落在泉城的东南隅。昨天上午,我趁兴登上了千佛山。这是一处超然世外的所在,不但可以近瞰城郭,俯窥街道,还可以        。但那是过去式了,因为雾霭迷离,云气氤氲,仅勉强辨出城区的大概/大致,至于地平线上的黄河,以及其它什么峰,什么峦,皆隐而不现,只能向记忆深处搜寻/搜求了。兴冲冲上山,怏怏下山,将登缆车,忽见在城东北方位的一角,雾破云开,        。瞬间怔住,脑筋急转,立马联想到学界有关“华夏”二字的诠释

此番做客泉城,也拟效仿前人,为它留下一幅文字的(掠影/剪影)。那天登千佛山,就是想借它的高度,鹰瞵鸟瞰,寻找某种创作的新鲜意象。争奈天公不作美,只好怅然下山。

1.文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座落  (kàn)        B.雾霭  (wēn)

C.诠释  俯(kuī)        D.做客  然(chàng)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概   搜寻   掠影     

B.大概   搜求   剪影

C.大致   搜寻   剪影     

D.大致   搜求   掠影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远眺黄河,极目“齐烟九点”    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显现出来

B.远眺黄河,极目“齐烟九点”      露出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

C.极目“齐烟九点”,远眺黄河      露出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

D.极目“齐烟九点”,远眺黄河      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显现出来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2015年,民航进入多事之秋,空难事件一个接一个,一时间,民航人草木皆兵,民航安全形势更是如履薄冰

B.美国UIGO科研团队宣布,他们发现了来自于13亿光年外的引力波,引力波与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一样,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

C.当“伪文艺”进入我们的文艺阵地后,文艺生态受到很大破坏,优秀作品主导文艺创作的生态格局岌岌可危

D.历史可以证明,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的命运始终是紧紧相连的,我们共同经历过五风十雨,对于祖国的繁荣强盛、对于台海的和平稳定有着共同期盼。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与流行文化相比,乡土文化的变化明显迟缓,要想让乡土文化保持质朴无华的本色的同时吮吸流行文化的养分,需要下一番工夫不可。

B北京林业大学教师施兵通过查阅100多本教材和资料,撰写了一份近30多页的《大学英语教材质量分析报告》直谏教育部。

C.如果把读书与实践加以割裂,那么既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浪费,又容易让读书陷入纸上谈兵、眼高手低。

D.今年一季度,近百家P2P网贷平台主动关停,这究竟意味着互联网金融行业遇冷,还是转型机遇的出现,还不得而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