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忌不自信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忌不自信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微斯人,吾谁与归?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例句“自信”应该是“相信自己”,宾语前置句。A项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B项结合“也”,表示判断,为判断句。C项汝之不惠是主语,甚矣是谓语,翻译成:你不聪明太厉害了,但由于现代汉语的习惯这样不顺,因此翻译成:你太不聪明了。但它仍然是一个主谓倒装。D项正常语序应该是“吾与谁归”,宾语前置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条件:宾语必须代词;二必须否定句由、未、、毋、莫弗等否定词表示种情况代词宾语要放词前否定词例。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现代汉语介词面跟着宾语组介宾结构用修饰词谓语文言文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前形种倒置现象例。如本题例句“自信”应该是“相信自己”,宾语前置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不全都含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①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⑤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无他,但手熟尔。        D.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愿陛下亲之信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④何陋之有  

⑤唯君图之

A①③   B.②③   C.①⑤  D.④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文后各题。

临江仙  夜到扬州席上作

苏轼

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注释:尊:同“樽”,酒器。草堂: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落成都时所建的草屋。轻舸:轻舟、小舟。吴侬:吴侬方言。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上片侧重叙写朋友对词人的思念,其情犹如杜甫怀念李白一样。

B“遥指”二字,把苏轼与友人间的距离表现的很形象:不在远方,而在近处。

C这首词上片写相聚,下片写叙旧。

D这首词叙写了朋友间的相忆、相聚、慰藉、叙旧、伤离等广阔内容,含蓄地表露了词人的不幸遭遇。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珠帘十里卷香风”一句借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点明相聚地点扬州。

B“花开又花谢”指岁月易逝,也象征朋友之间相聚时短,离别时长,此次相聚也只不过是旅途相逢,词人自然产生“离恨几千重”的伤感。

C词人善于捕捉并表达深情,“连夜”“惊笑”就生动形象地把老友急于相聚和惊喜相遇的情态叙写得活灵活现。

D这首词体现了苏轼豪迈奔放的特点,也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学万人敌

《史记》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事得已            故:旧的,原来的

B.又不肯             竟:完,终了 

C妄言,族矣           毋:别,不要

D.虽吴中子弟皆已籍矣   惮:害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如《史记》《汉书》《宋书》《明史》等。

B“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前四史四本书。包括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范晔的《三国志》。

C《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年少时,读书识字学剑均不成,要求项梁教他兵法,要学对抗万人的本领。

B.项梁杀了人,与项籍一起躲到吴中之地,每当吴中有大的徭役和丧事,项梁常出头主办,并暗自苦学兵法,组织宾客子弟,借此显示自己的才干。

C.始皇巡游会稽,项梁和项籍一起观看,项籍充满自信地认为始皇之位是可以谋取替代的。

D.项籍凭借自己身高力大,才气过人,在吴中之地颇有名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