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学万人敌 《史记》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学万人敌

《史记》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事得已            故:旧的,原来的

B.又不肯             竟:完,终了 

C妄言,族矣           毋:别,不要

D.虽吴中子弟皆已籍矣   惮:害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如《史记》《汉书》《宋书》《明史》等。

B“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前四史四本书。包括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范晔的《三国志》。

C《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年少时,读书识字学剑均不成,要求项梁教他兵法,要学对抗万人的本领。

B.项梁杀了人,与项籍一起躲到吴中之地,每当吴中有大的徭役和丧事,项梁常出头主办,并暗自苦学兵法,组织宾客子弟,借此显示自己的才干。

C.始皇巡游会稽,项梁和项籍一起观看,项籍充满自信地认为始皇之位是可以谋取替代的。

D.项籍凭借自己身高力大,才气过人,在吴中之地颇有名气。

 

1.A 2.B 3.C 4.B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A项“以故事得已”的“故”,结合前面内容“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可知,项梁曾经因为有罪,被栎阳县官府逮捕,就请蕲县监狱的狱吏曹咎写信给栎阳狱吏司马欣(说情),此事才得已了解,应该译为原因。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本题可以采用第二种办法,从语境上辨析。可采取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如A项“以故事得已”的“故”,结合前面内容“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可知,项梁曾经因为有罪,被栎阳县官府逮捕,就请蕲县监狱的狱吏曹咎写信给栎阳狱吏司马欣(说情),此事才得已了解,应该译为原因。 2. 试题分析:B项形容词意动,以……为奇。A项离开、放弃;距离。C项因为;用。D项即使;虽然。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C项“以”,“以故事得已”应该译为“因为”;“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的“以”译为“用”,句意:暗中用兵法组织宾客子弟。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境,感情色彩等。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结合文本内容“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可知,暗中用兵法组织宾客子弟,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干。选项“并暗自苦学兵法,组织宾客子弟”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B项结合文本内容“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可知,暗中用兵法组织宾客子弟,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干。选项“并暗自苦学兵法,组织宾客子弟”错误。 【参考译文】 项籍年少时,学习读书识字,不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法,又不成。项梁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够记个姓名就可以了。学剑也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对抗上万人的本领。”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大喜,稍微知道一些大意,又不肯学完。项梁曾经因为有罪,被栎阳县官府逮捕,就请蕲县监狱的狱吏曹咎写信给栎阳狱吏司马欣(说情),因此事情才得以了结。项梁杀了人,和项籍一起到了吴中躲避仇家。吴中有名望的人士,(才能)都在项梁之下。每当吴中有大的徭役和丧事,项梁常给(他们)主办,暗中用兵法组织宾客子弟,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干。秦始皇帝巡游会稽,渡钱塘江,项梁与项籍一起观看。项籍说:“他的位置是可以被人谋取代替的。”项梁捂住他的口,说:“别胡说,要灭族的呵!”项梁因此认为项籍很奇异。项籍身高八尺多,力大足以举鼎,才气超过一般人,即使吴中的子弟,也都怕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片发黄的树叶,诠释秋的秘密;一张尘封的照片,记录难忘的旧事;一次随意的出游,留下深刻的印记。一枚邮票,一把折扇,一场误会,一段邂逅,……生活中有太多的记忆,让我们如此丰富。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7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高校新生入学报到流程图,请用文字转述新生报到流程,要求简洁明了。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高原鼠兔是食物链中的初级消费者,①           。鼠兔的天敌不仅有陆地凶兽,还有空中猛禽。为此,高原鼠兔除了采用直立吃食的方式以便随时逃跑外,②            。尤其是在冬季到来前储备食物的初期阶段,高原鼠兔对食物的选择表现出更加明显的顺序性。高原鼠兔首先会咬断直立性青草,在此期间,只有当活动范围内直立性青草数量不足时,高原鼠兔才会选择较为低矮的青草。食物诚可贵,③             ,为了留住可贵的生命,为了确保“高价”的安全,高原鼠兔不任性。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目前A股行情看,这时候养老金入市或许能赚到一大笔钱,别忘了股市是有风险的。 入市的养老金比重过大、资金过多,一旦股市行情不好,到时候养老金会跟着受损。同时,当前中国经济的情况并没有 好转,股市的泡沫情况仍很严重。养老金大量入市可获得短暂高收益,但从长远看,风险不可小觑。在此大环境下,养老金入市理当谨慎。

 

A

/

也许

其次

那么

B

如果

/

也许

所以

C

或许

如果

那么

/

D

因此

/

并且

可能

也许

所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