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青年人经过专业化的学习,都会成为_______,所以不必鄙视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二人当初合资创办企业的时候投入资金多少差异很大,所以在年终分红之时就有人提出来不能___________ ,要有所区别。

清华大学偏工程性、技术性、应用性,所以清华大学工程院院士多;北京大学偏理论性、科学性、基础性,所以北大科学院院士多。两所大学都是国内顶尖级的________。

A.春兰秋菊  各有千秋  平分秋色

B.春兰秋菊  平分秋色  各有千秋

C.各有千秋  平分秋色  春兰秋菊

D.各有千秋  春兰秋菊  平分秋色

 

B 【解析】 试题分析:春兰秋菊: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平分秋色: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① 句里面“都会成为”后面应该要跟名词,所以只能选春兰秋菊,这样就排除C和D项,②句中前半句的意思是投入的资金不一样,所以年终分红也不能一样,所以只能填平分秋色,③句中表达的是两个学校各有长处,所以选各有千秋。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强调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学习好的,改正不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想要的以及厌恶的有比生死更重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局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晓至湖①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③。

(选自《清诗选》)

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⑦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救也                       克:能够。

B郑伯                         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

D子产使都有章,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

2.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晋,何之有?              (讨厌)

B焉用亡郑以                (增加)

C行李之往来,其乏困          (供给)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  (撤走)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越国鄙远                  既东

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

A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弱冠,谒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尽心赞画,多所裨益。修府舍,发地得银五十锭,同僚分师文十锭,不受,用以修庙学及传舍,余作酒器给公用。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

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义仓,教民种艺法。就佥本肃政廉访司事,黜奸举才,咸服其公。徙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岁发民防水,往返数百里,苦于供给,师文以江水安流,悉罢其役。驸马亦都护家人怙势不法,师文治其甚恶者,流之。大德二年,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顷之,以疾家居。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以疾不赴。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职田米积之盈屋,曰:“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

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贰铤,不受。考河南乡试归,次襄县,卒于传舍,年七十一。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谥文肃。

选自《元史·畅师文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B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C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D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札,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B.“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区划名,在汉朝才开始出现,后各朝代“道”的管辖范围不尽相同。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伯、侯、子、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畅师文喜欢读书,才干受人赏识。他家穷没有书,就手抄口读,他从江南回朝时,船中只带书籍;他因才干被丞相安童征召为右三部令史。

B畅师文一心为公,不贪私利。他任东川行枢密院都事时,全力谋划;他不接受同僚分给的银子,将这些银子用来修庙学、驿站和制作公用洒器。

C师文体恤百姓,有政绩。他教百姓耕种之法;他在山南道时,免除了百姓的防水劳役;他在多地任职时展现了突出的治理能力。

D畅师文乐于助人,受人尊重。他将公家多余的粮食送给贫穷的士人和百姓;廉访分司前后来的官员,必定先拜见他,并称其为先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

2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