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阅读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

古代诗歌阅读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1.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 2.以动衬静。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声音,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等,反衬出夜的寂静,环境的清远和空旷。从而衬托出他在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情怀。(4分。答出“以动写静”或“反衬”给1分,简单分析得1分;感情理解准确,答到关键词“孤独、愁苦、寂寞、郁悒、无人理解”等给2分。另:如果答出“借景抒情,以空旷寂寞之景,衬托作者谪居中孤寂的情怀”,并适当分析,同样得分,但总得分不得超过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诗歌的意象。诗歌中的意象常常是景和物,作用通常是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情感。该诗中的意象有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繁露、寒月意象给人凄冷的感觉,而疏竹、石泉给人以清幽的感觉,山鸟的鸣叫也是以动衬静。古人往往借某种意象来传达相对固定的情感,考生平时需要留心积累,并能结合诗句理解分析。当然也有的意象在不同的诗境中能传达不同的意象,比如柳,可以传达留恋不舍的离别情,可以代表初春的生命,也可以代表恶势力。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结句写景又叫以景结情。表现手法,包括动静相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结合,以虚衬实,想象,联想,用典,对比,烘托,细节描写,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手法。这首诗有以动衬静,以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声音,泉水声、鸟鸣反衬出夜的寂静。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久之,天子下诏曰:“右将军光禄勋安世辅政宿卫,肃敬不怠,十有三年,咸以康宁。夫亲亲任贤,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为富平侯。”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上亦欲用之。安世闻之,惧不敢当。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老臣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谦。君而不可,尚谁可者!”安世深辞弗能得。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绝勿复为通。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已而郎果迁。莫府长史迁,安世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自见父子尊显,怀不自安,为子延寿求出补吏,上以为北地太守。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天子报曰:“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大将军、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谥曰敬侯。

(选自《汉书•张安世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书给事尚书。       用:因为。

B.其人来谢,安世大     恨:遗憾

C.绝勿复为             通:通报,举荐  

D.是以能其货           殖:增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君不可,尚谁可者    ②因人之力敝之

B.①尝有所荐,人来谢    ②吾还也         

C.①子延寿求出补吏      ②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D.①安世笃行,光亲重之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张安世把书中的内容详备地写出来,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B.霍光死后,有人奏请皇上让张安世接任大将军之职。张安世得知此事,不喜反忧,向皇帝极力推辞。

C.张安世身兼选贤拔能的大权,这本是能给他带来利益的肥差,可他却从不让被提拔的人知道是他荐举的结果。

D.张安世对家人的要求尤其严格。儿子为光禄勋,他认为父子俱为显贵,不宜同朝为官,便请求将儿子调离京城做北地太守。

4.翻译下面两句话。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一石激越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B.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华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查看答案

请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将下面几个句子用一个单句的形式表述出来。

电视剧《毛泽东》是由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全景式展现了伟人毛泽东的一生,该剧以1893年毛泽东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为背景。

答:

 

查看答案

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评论。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评价针对性强;至少选择两种修辞手法,表述富有文采;100字左右。

刘邦、项羽、荆轲、徐志摩、烛之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