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③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④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B.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C.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D.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最初并不是庙号,司马迁在《史记》中尊称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为“高祖”,而刘邦实际的庙号是“太祖”。后人就沿袭下来,作为庙号的一种。

B.“舍人” 是官名,古代指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以来俗称显贵子弟为舍人。

C.“列传” 是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的体裁,记载历代帝皇之外名人的事迹。

D.“诏” 天子下达臣属的一种命令文体,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文中的“诏”是即位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本文写樊哙闯帐时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言词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求见获准入宫,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一段说,参观萧何、曹参、樊哙等人原来住过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对他们依附他人而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1.B 2.D 3.C 4.(1)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 (2)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唯……”;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本题主要根据意思进行断句。句意: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断后要通读,一检查意思是否讲得通;二是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D项“即位诏”错,原文“诏户者无得入群臣”。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C项结合文本内容“哙乃排闼直入”可知,“樊哙求见获准入宫”错。篡改文意。此题难度适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中“从”译为使跟从,“因”译为通过,“谢”译为谢罪,“闭”译为封锁。第二句中“且”译为况且,“甚”译为严重,“计”译为商量,“绝”译为诀别。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他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让樊哙担任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 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 …… 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依附他人而垂名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 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美学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美学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两者都追求美,但中国追求的是美和善的统一,西方追求的是美和真的统一。

B.中西方悲剧的结局大不相同,西方悲剧一悲到底 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如《哈姆莱特》,而中国悲剧的结尾总有光明如《窦娥冤》。

C.中西方对美学的追求不同,所以其绘画的注重点也不同,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不太注重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再现,非常注重焦点透视。

D.中国文学强调抒情,其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西方文学重视叙事,其文学源头《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和《楚辞》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都是抒情文学。《诗经》是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分别代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B.中西方美学与艺术之所以特色迥异,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西方民族文化不同,而后者是最根本的。

C.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文化弊端的主要表现,而且这弊端愈加明显

D.中国文化不强调征服自然,而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科学发展得较慢,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都曾经以“天人合一”来概括中国文化,这四个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最精练的概括。

B.西方文化自古至今都是“二元论”只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二元论”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最初的“ 二元”是指上帝和人,文艺复兴后是指人与自然。

C.西方文化强调主客分立,此传统让西方人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使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很快。

D.中西方文化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因为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希望从中吸收精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王实甫《长亭送别》)

(3)          ,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5)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

1.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仁”思想?

2.依据上述对话,你认为孔子的“仁爱”思想表现出哪些重要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两题。

偶成

萧立之

雨妒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

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①晴放纸鸢②。

 

潍县暑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悭:缺少,没有。②纸鸢:风筝

1.这两首诗借助不同的意象,都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各是什么?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