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西美学比较

彭吉象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 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美学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美学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两者都追求美,但中国追求的是美和善的统一,西方追求的是美和真的统一。

B.中西方悲剧的结局大不相同,西方悲剧一悲到底 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如《哈姆莱特》,而中国悲剧的结尾总有光明如《窦娥冤》。

C.中西方对美学的追求不同,所以其绘画的注重点也不同,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不太注重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再现,非常注重焦点透视。

D.中国文学强调抒情,其源头之一《诗经》中的诗歌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西方文学重视叙事,其文学源头《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和《楚辞》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都是抒情文学。《诗经》是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分别代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B.中西方美学与艺术之所以特色迥异,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西方民族文化不同,而后者是最根本的。

C.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是进入21世纪之后西方文化弊端的主要表现,而且这弊端愈加明显

D.中国文化不强调征服自然,而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科学发展得较慢,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季羡林、汤一介都曾经以“天人合一”来概括中国文化,这四个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最精练的概括。

B.西方文化自古至今都是“二元论”只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二元论”的内涵也有所不同。最初的“ 二元”是指上帝和人,文艺复兴后是指人与自然。

C.西方文化强调主客分立,此传统让西方人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使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很快。

D.中西方文化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因为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科学家,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他们希望从中吸收精华。 

 

1.C 2.A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C项结合文本内容“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可知,“不太注重散点透视”错,原文“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即可得知A项结合文本内容“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 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可知,“《诗经》是在黄河流域”错, 原文 “《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D项结合文本内容“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可知,因果关系不当。中西方文化难分优劣,其原因不是西方人“已经认识……希望从中吸收精华”,而是中西方文化各有优缺点。 考点:分析理解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王实甫《长亭送别》)

(3)          ,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5)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

1.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仁”思想?

2.依据上述对话,你认为孔子的“仁爱”思想表现出哪些重要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两题。

偶成

萧立之

雨妒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

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①晴放纸鸢②。

 

潍县暑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悭:缺少,没有。②纸鸢:风筝

1.这两首诗借助不同的意象,都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各是什么?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后唐天成初,举进士甲科。

晋天福初史馆修撰晋祖幸大梁张从宾以盟津叛陷洛阳扼虎牢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之晋祖将族其家。涛上疏曰:“全义历事累朝,颇著功效。当巢、蔡之乱,京师为墟,全义手披荆棘,再造都邑,垂五十年,洛民赖之。乞以全义之故,罪继祚妻子。”从之。

泾帅张彦泽杀记室张式,夺妻,式家人诣阙上诉。晋祖以彦泽有军功,释其罪。涛伏閤抗疏,请置法。晋祖召见谕之,涛植笏叩阶,声色俱厉,晋祖怒叱之,涛执笏如初。晋祖曰:“吾与彦泽有誓约,恕其死。”涛厉声曰:“彦泽私誓,陛下不忍食其言;范延光尝赐铁券,今复安在?”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崩涛坐不赴临停未几起为洛阳令迁中书舍人

会契丹入汴,彦泽领突骑入京城,恣行杀害,人皆为涛危之。涛诣其帐,通刺谒见。彦泽曰:“舍人惧乎?”涛曰:“今日之惧,亦犹足下昔年之惧也。向使先皇听仆言,宁有今日之事。”彦泽大笑,命酒对酌,涛神气自若。

汉祖起义至洛,涛自汴奉百官表入对,汉祖问京师财赋,从契丹去后所存几何,涛具对称旨,汉祖嘉之。

隐帝即位,杨邠、周祖共掌机密,史弘肇握兵柄,与武德使李邺等中外争权,互作威福。涛梳请出邠等藩镇,以清朝政。

宋初,拜兵部尚书。建隆二年,涛被病。有军校尹勋董浚五丈河,陈留丁壮夜溃,勋擅斩队长陈琲等十人。涛闻之,力疾草奏,请斩勋谢百姓。家人谓涛曰:“公久病,自爱养,朝廷事且置之。”涛愤言曰:“人孰无死,但我为兵部尚书,坐视军校无辜杀人,乌得不奏?”太祖览奏之。涛卒,年六十四,赠右仆射。(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馆修撰                     改:改任

B.罪继祚妻子                   止:停止

C.公久病,自爱养               宜:应该

D.太祖览奏                   嘉:赞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乞以全义                蚓无爪牙

B.妻,式家人诣阙上诉      秦王恐破璧

C.请置                    春水碧

D.请斩勋谢百姓              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语言描写突出,晋祖要灭叛乱者张继祚的家族,李涛劝谏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现了他仗义执言、明辨是非的个性。

B.文章善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张彦泽率领骑兵进入京城,肆意杀戮,与其有恩怨的李涛在生命受到威胁之时却能神情自若,坦然面对。

C.文章以李涛在几个典型事件中的言语、行动展现了他为官的风貌,同时也对李涛有适当的、公允的评价。

D.文章重视细节描写,皇帝宽恕杀死张式的泾帅张彦泽,李涛竖起笏板敲打台阶表示反对,这一细节表现了他嫉恶如仇的品质。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洛阳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涛诣其帐,通刺谒见。彦泽曰:“舍人惧乎?”

(2)人孰无死,但我为兵部尚书,坐视军校无辜杀人,乌得不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