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两题。 偶成 萧立之 雨妒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两题。

偶成

萧立之

雨妒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

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①晴放纸鸢②。

 

潍县暑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悭:缺少,没有。②纸鸢:风筝

1.这两首诗借助不同的意象,都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各是什么?加以分析。

 

1.诗人对底层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 2.第一首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城中人与农人对雨的态度进行对比,表现诗人的情感。第二首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萧萧”竹声比喻百姓的“疾苦声”,来表达诗人对大中丞的劝谏。 【解析】 1. 试题分析:萧诗:这是宋代诗人萧立之写的怜悯农民的诗歌,郑诗:是清代郑板桥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第二句是说诗人由凄寒的竹子的响声产生了联想,由竹声呜咽想到老百姓的疾苦,充分体现了诗人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萧诗通过对阴雨连绵的两种不同态度的对比,深刻揭露了贫富矛盾。后两句写城里富贵人家不知农家盼雨耕种的心情,只恨没有晴天,不能去放风筝。在艺术上使用对比手法,将农人盼雨耕作与城里富贵人家盼天晴玩乐两种态度进行对比。郑诗在艺术上托物取喻,由风吹竹摇之声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把竹之“萧萧”声比喻为百姓的“疾苦声”;用“一枝一叶”比喻百姓生活中的琐细小事,有形有神,比较形象。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后唐天成初,举进士甲科。

晋天福初史馆修撰晋祖幸大梁张从宾以盟津叛陷洛阳扼虎牢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之晋祖将族其家。涛上疏曰:“全义历事累朝,颇著功效。当巢、蔡之乱,京师为墟,全义手披荆棘,再造都邑,垂五十年,洛民赖之。乞以全义之故,罪继祚妻子。”从之。

泾帅张彦泽杀记室张式,夺妻,式家人诣阙上诉。晋祖以彦泽有军功,释其罪。涛伏閤抗疏,请置法。晋祖召见谕之,涛植笏叩阶,声色俱厉,晋祖怒叱之,涛执笏如初。晋祖曰:“吾与彦泽有誓约,恕其死。”涛厉声曰:“彦泽私誓,陛下不忍食其言;范延光尝赐铁券,今复安在?”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崩涛坐不赴临停未几起为洛阳令迁中书舍人

会契丹入汴,彦泽领突骑入京城,恣行杀害,人皆为涛危之。涛诣其帐,通刺谒见。彦泽曰:“舍人惧乎?”涛曰:“今日之惧,亦犹足下昔年之惧也。向使先皇听仆言,宁有今日之事。”彦泽大笑,命酒对酌,涛神气自若。

汉祖起义至洛,涛自汴奉百官表入对,汉祖问京师财赋,从契丹去后所存几何,涛具对称旨,汉祖嘉之。

隐帝即位,杨邠、周祖共掌机密,史弘肇握兵柄,与武德使李邺等中外争权,互作威福。涛梳请出邠等藩镇,以清朝政。

宋初,拜兵部尚书。建隆二年,涛被病。有军校尹勋董浚五丈河,陈留丁壮夜溃,勋擅斩队长陈琲等十人。涛闻之,力疾草奏,请斩勋谢百姓。家人谓涛曰:“公久病,自爱养,朝廷事且置之。”涛愤言曰:“人孰无死,但我为兵部尚书,坐视军校无辜杀人,乌得不奏?”太祖览奏之。涛卒,年六十四,赠右仆射。(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馆修撰                     改:改任

B.罪继祚妻子                   止:停止

C.公久病,自爱养               宜:应该

D.太祖览奏                   嘉:赞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乞以全义                蚓无爪牙

B.妻,式家人诣阙上诉      秦王恐破璧

C.请置                    春水碧

D.请斩勋谢百姓              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语言描写突出,晋祖要灭叛乱者张继祚的家族,李涛劝谏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现了他仗义执言、明辨是非的个性。

B.文章善于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张彦泽率领骑兵进入京城,肆意杀戮,与其有恩怨的李涛在生命受到威胁之时却能神情自若,坦然面对。

C.文章以李涛在几个典型事件中的言语、行动展现了他为官的风貌,同时也对李涛有适当的、公允的评价。

D.文章重视细节描写,皇帝宽恕杀死张式的泾帅张彦泽,李涛竖起笏板敲打台阶表示反对,这一细节表现了他嫉恶如仇的品质。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洛阳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涛诣其帐,通刺谒见。彦泽曰:“舍人惧乎?”

(2)人孰无死,但我为兵部尚书,坐视军校无辜杀人,乌得不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匆匆过客

路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

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我想我应当帮助这个老人。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的滚回单位。但如果我要是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

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

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

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1.“那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为什么会这样?

2.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作者写“我”认为时髦青年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有什么作用?

4.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5.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是时髦青年。对此,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了来自高远的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呼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返璞归真的快感。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侗族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本届青歌赛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需要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原生态文化的美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尊重!而不要去排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原生态文化中那种纯洁美!

1.下列对“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且未经商业开发。

B.“原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的特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

C.“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舞蹈上有充分的体现: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

D.“原生态”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原生态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如苗寨的山歌、蒙族的呼麦、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等,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

B.在歌唱领域中,原生态唱法只要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不会失去原生态歌唱的意蕴。

C.原生态艺术地方色彩浓郁,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而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许会像许多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文化现象一样快速消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原生态艺术有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地方特色,其他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

B.原生态民歌因为唱法丰富,有味道,真实得让人获得返璞归真的快感,所以,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胜一筹,从而获得观众的喜爱。

C.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离开这块土壤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对民歌手的精心策划、包装完全是不必要的。

D.目前,原生态文化生存的土壤正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果我们不去想办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那么,它最终会变质,沦为一种表演。

 

查看答案

根据漫画《有手机之前和之后的生活》,按要求答题。

(1)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

(2)你如何看待这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

 

查看答案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为“人文奥运”下定义。

(1)人文奥运是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展示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开掘与发展的体育盛会。

(2)人文奥运依托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

(3)人文奥运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文化和技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