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匆匆过客 路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匆匆过客

路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

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我想我应当帮助这个老人。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的滚回单位。但如果我要是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

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

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

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1.“那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为什么会这样?

2.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作者写“我”认为时髦青年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有什么作用?

4.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5.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是时髦青年。对此,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1.因为他为没有买到车票,为不能送老人回家而急躁难过,为春节回不了家而痛苦。 2.开头营造了一个寒冷、混乱、绝望的氛围,写出了人人都在为回家过春节而特别忙碌,为后面小说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3.欲扬先抑,使得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为后面表达“我”的羞愧与让票做铺垫。 4.(1)因天气糟糕,不知道自己能否买到票回家过春节而心情沉重。(2)因无人帮助盲眼老人买票而愤愤不平。(3)因买到自己的票而感到愉快,并因将要帮助老人买票而心生崇高感。(4)反感时髦青年,因时髦青年与青年妇女争抢最后一张票而感到厌恶。(5)震惊于时髦青年与青年妇女买票的真相,并感到羞愧。(6)将自己的票让给青年妇女,心里得到安宁。 5.(示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我”。小说是以“我”的视角来记叙事情的,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的环境描写都是以“我”的感受为主的。“我”是整个事件的观察者。文中重点写了“我”的心理变化,突出表现了“我”对时髦青年的态度的变化。文章以“我”的行为开始,以“我”的行为结束,“我”的行动贯串始终,“我”是小说的主人公。 (示例二)小说的主人公是时髦青年。(1)时髦青年的神情和行为形成小说的高潮部分,小说欲扬先抑,重点突出了时髦青年美丽的心灵。(2)时髦青年的行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他感动了“我”,“我”将票转给青年妇女。(3)时髦青年这一人物形象丰满,高尚的品格与让人反感的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印象深刻。 【解析】 1.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文本中找出该句所在的位置,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概括,要从关键词、表现手法、情感等方面着手。如本句“急速”“泪花子”“ 直转”等细节描写,都表现了那小伙子为没有买到车票,为不能送老人回家而急躁难过,为春节回不了家而痛苦的心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在分析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明确概括出环境的特点,如本文开头几段出现的“沉重”“乱”“绝望”等。二是从小说的氛围、情节、人物的塑造及主题的表达等角度各有侧重地进行阐述。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作者对时髦青年的态度(赞美),而“我”的这一想法明显表明“我”对时髦青年很反感,由此可得出这里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然后考生结合文章内容,围绕欲扬先抑手法的作用作答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 试题分析:这道题要求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那么抓住文中有关“我”的情感态度的词语就成了解答本题的关键。考生找到相关的词,如“沉重”“愤愤不平”“愉快”“满足”“崇高感”“反感”“目瞪口呆”“激动”“默默”等,然后结合情节对这些词语进行恰当的陈述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5】 试题分析: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注意结合文本作答。不管认为谁是小说的主人公,都要分别从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小说主旨等方面逐一分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的音乐声调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了来自高远的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呼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那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得让人获得返璞归真的快感。在歌唱领域中,要是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侗族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本届青歌赛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虽然目前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避免原生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变质,在不断发扬中消失,最终沦为一种表演,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和需要理性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原生态文化的美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尊重!而不要去排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原生态文化中那种纯洁美!

1.下列对“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生态”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植根于某个地域,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且未经商业开发。

B.“原生态”文化具有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的特征,是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

C.“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在原生态舞蹈上有充分的体现:服饰绚丽斑斓、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

D.“原生态”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典型的代表是音乐和舞蹈,它们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原生态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如苗寨的山歌、蒙族的呼麦、节奏铿锵的翩跹舞步等,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

B.在歌唱领域中,原生态唱法只要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不会失去原生态歌唱的意蕴。

C.原生态艺术地方色彩浓郁,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而我国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为原生态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D.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许会像许多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文化现象一样快速消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原生态艺术有着独有的艺术语言和地方特色,其他地方的观众会因为语言不通和民俗不同而很难接受它,更谈不上喜欢它、欣赏它。

B.原生态民歌因为唱法丰富,有味道,真实得让人获得返璞归真的快感,所以,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胜一筹,从而获得观众的喜爱。

C.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壤里,一旦离开这块土壤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对民歌手的精心策划、包装完全是不必要的。

D.目前,原生态文化生存的土壤正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果我们不去想办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文化,那么,它最终会变质,沦为一种表演。

 

查看答案

根据漫画《有手机之前和之后的生活》,按要求答题。

(1)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

(2)你如何看待这幅漫画所反映的现象?

 

查看答案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为“人文奥运”下定义。

(1)人文奥运是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展示中国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开掘与发展的体育盛会。

(2)人文奥运依托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

(3)人文奥运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文化和技艺。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使本诗语言的张力达到特别的高度,以至可以存在多种理解。

诗歌要求表现心灵的理想境界,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比喻和象征。

通过比喻和象征,诗歌语言获得更大张力,本来难以言传的心的幻想得以再现和传达。

中国古代诗歌是运用象征和比喻的典范,如李商隐的《锦瑟》。

诗人美好的想象、敏锐的情感会以象征、比喻的形式在鲜明的语言形象中具体化、生动化。

它韵味悠长,可打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们的心,从而获得超越时空的魅力。

A.②③⑤④①⑥                B④①⑥②⑤③

C.④⑥①②⑤③                D②④⑤⑥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针对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即将于2月28日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第三十九届年会确定了“重塑危机后的世界”,旨在寻找稳定金融市场与促使经济增长的良策。

B.在发达国家,“智囊团”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独立于政府决策机制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现如今它已成为影响政策决策科学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C.南昌火车站位于京九、浙赣两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位置,今年春运期间,日均发送旅客量比去年增长了56%。尽管是大年初一,车站的大厅里仍有不少旅客在排队购票。

D.如果一个人对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能够给其应有的回报,他就会对社会产生责任感。近年来,中国政府将明确提出这一基本理念,并在政策制定和二次分配上有所体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